APP下载

地方科研院所战略规划编制研究

2022-05-30霍一博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18期
关键词:战略规划科研院所科技

中图分类号:D630.1DOI:10.16660/j.cnki.1674-098x.2204-5640-6972

作者简介:霍一博(1987—),男,硕士,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战略规划。

摘要:地方科研院所是推動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其发展需要加强战略统领和规划引领。一般的战略规划编制多以企业为研究对象,科研院所兼顾共性技术研究及成果工程化应用技术开发,具有与企业或其他组织机构不同的属性特点。本文以一般战略规划编制的方法为基础,分析总结地方科研院所的特点及规划内容重点,以Z研究所为例开展研究,梳理规划编制方法与思路,进行地方科研院所战略规划编制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战略规划  地方科研院所  战略目标体系  发展策略

Research on the Formulation of Strategic Planning for Loc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 Taking Z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HUO Yibo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odern Control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070 China)

Abstract: Local research institutes are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hina, and their development needs to strengthen strategic guidance. The general strategic planning is mainly based on enterprise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give consideration to generic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hich has different attributes and characteristics from enterprises or other organizations. Based on the general methods of strategic plan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lanning contents of loc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takes Z Research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combs the planning methods and ideas, and carries out innovativ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trategic planning of loc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Key Words: Strategic planning; Local research institutes; Strategic target system; Development strategy

战略规划是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制定的大规模、全方位的长期行动计划[1]。战略规划是分层次的,可以分为国家战略、产业或地区战略、各机构战略。具体组织机构的战略规划,需要根据环境情况,结合上层的规划,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

科研院所是从事探索性、创造性科学研究活动的组织机构,是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基地,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科研院所必须树立战略意识,加强战略思维,制定和完善与国家、地区重大战略相匹配的发展战略,实施战略管理,切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促进科研院所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地方和国家的宏观决策提供咨询建议和科学依据。

1地方科研院所战略规划编制的意义

地方科研院所是面向区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科技需求,主要从事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研发机构[2]。地方科研院所与区域产业频频互动,既能整合创新资源开展技术研发,又能通过“四技”收入实现经济效益,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开展战略规划编制,对科研院所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应对未来发展新形势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国已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打压我国高科技发展[3],国家科技政策逐步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国内各地区均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统筹布局。面对科技创新的新阶段及新形势,地方科研院所需要提前做好宏观细密的规划,制定发展策略,在竞争中谋先机、求发展。

1.2 有助于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

地方科研院所既要在专业领域组织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又要面向市场开展成果工程化应用,解决生存问题,因此其发展目标具有多重性。制定以科研为基础,兼顾市场化运作的一体化发展战略,实现科研目标与经济目标的平衡,有助于地方科研院所明晰功能定位,聚焦主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地方科研院所战略规划编制要点分析

2.1 地方科研院所的特点

地方科研院所既产出知识产权等创新成果,也产出工程样机、试制品等应用型成果,在科技创新体系中,衔接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环节,是不同于企业的创新组织机构。

2.1.1 服务区域科技创新

科研院所的工作涉及基础研究、知识和技术应用验证、成果转化,在创新链条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创新的原始驱动力,来源于产业痛点。地方科研院所靠近市场,能够第一时间获悉产业的需求,并在区域内与企业、政府保持互动,在科技政策的支持下,实施技术转移转化,是区域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2.1.2 承担基础研究与行业共性技术研发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而基础研究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4]。基础研究揭示自然規律,获取新原理,是一种公共产品,通常由公益机构承担。政府部门在加强“0到1”原创性突破的工作方案中指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自主布局基础研究[5]。企业需要支撑产品体系的技术平台,但因为成本原因,通常难以搭建。对于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地方科研院所具有人力、研究基础等优势,可以从市场需求、降本增效等角度出发,着眼于应用技术的创新开发研究,建设成为行业共性技术的支撑平台。地方科研院所需要聚焦区域重点产业,突破共性关键技术,支撑产业发展。

2.1.3 聚集高端智力资源

人才是科研工作的核心,其中博士人员是研发活动的骨干力量。科研院所通常拥有一定数量的博士,有研究显示40岁以下高成长性青年博士科技人才,任职于科研院所的占比为20%,远高于企业的0.3%[6]。科研院所聚集专业领域的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通过人才资源投入,开展研发创新活动,进而创造价值。因此,聚集高端智力资源是科研院的特征,也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7]

2.1.4 布局创新平台建设

创新平台是整合创新资源开展技术攻关与成果工程化应用的重要条件。邸月宝等研究指出我国主要科技平台75.5%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8]。地方科研院所作为区域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除建有国家级、省级实验室或工程中心一类的科技创新平台,还建有行业服务平台,如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标委会、学会协会等,为行业技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为增强与区域产业融合创新,地方科研院所通常与企业建有联合创新平台,实现研发与需求的紧密对接。

2.2地方科研院所战略规划编制重点内容

地方科研院所战略规划的编制需要结合机构特点,以及其所属的技术领域和服务的相关产业发展实际状况,统筹考虑,匹配设计。战略规划编制重点内容如下。

2.2.1 统筹布局学科规划

地方科研院所的战略规划需以科技为引领,是一定时期的科技发展方向与学科建设规划。规划的编制需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区域产业需求为导向,发挥科研院所相关领域技术优势,准确把握创新方向与重点,需要注重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和发展,开展学科布局。

长期稳定的学科方向是研究所的压舱石。学科建设包括基础研究能力、纵向重大项目的承担能力、企业委托开发的承接能力、科技领军人才、成果孵化能力等多个因素。在规划编制中,需要深入分析所布局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梳理出学科的发展链条,围绕科研与市场化目标,均衡部署共性技术与工程化应用技术重点攻关任务,并逐步聚焦和优化。

2.2.2 建设高端人才队伍

地方科研院所需要打造成为人才高地,聚集智力资源。人才与科研院所技术水平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人才队伍建设应围绕战略规划目标与学科布局,靶向引才,按照“高端引领、重点培养”的人才培养原则,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以学术带头人领衔、学历分布合理、结构科学均衡的人才队伍,培育核心竞争力。

在学术带头人方面,需要与学科方向结合,理想状态是实现各学科方向均有全职带头人领衔的布局,可规划柔性引进领军人才作为过渡。学历分布方面,在大力引进博士科研人员的同时,需要注重调节博士与硕士的比例,例如形成博士与硕士比例1:2的配置,从而使研发小组内的科研人员各司其职,合理投入人才资源,发挥最大的产出效应。

2.2.3 形成科研与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

地方科研院所集众多技术成果于一身,且了解市场动态与需求,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在战略规划的策略及任务中,科研院所应当发挥学科交叉、人才丰富、设施完善的优势,建设区域服务平台,紧密联系企业,凝练技术需求,增强研究所成果转化和服务支持能力,助推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在产出目标中,需要注重科研与产业的融合创新,如规划与重点企业搭建联合创新平台,加强“四技”服务;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开展重点应用工程示范等。使地方科研院所形成“科研培育重大成果,成果转化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

3 战略规划编制的流程和方法

3.1一般战略规划的编制

战略规划是组织机构未来3~5年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指引,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系统性思考,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全局性等特征[9],主要内容集中在定方向、定目标、调机制、定任务等方面[10]

规划编制的主要步骤包括:(1)总结发展现状与问题;(2)运用工具分析内外部环境;(3)确定愿景、定位与战略目标;(4)制订策略及业务发展方案;(5)明确保障措施[11]

3.2分析工具的使用

战略分析工具是战略制定及管理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战略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从复杂的信息与线索中,清理出重点影响机构战略形成的因素,以便于下一步的战略选择和制定。常用的环境分析工具有PEST分析(宏观环境因素分析)、波特五力模型(行业环境分析)、价值链分析(内部能力分析)等。常用的战略选择工具有SWOT分析(内外部因素匹配组合,得出一系列可选择的战略)、波士顿矩阵(产品组合选择)、GE矩阵(产品发展策略选择)等。

3.3地方科研院所战略规划的编制方法分析

地方科研院所是以科技为引领,具有外部性经济特征的组织机构[12],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不同。因此,在环境分析、目标确定、策略与任务制定等方面,科研院所的战略规划编制可在一般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做一定针对性的调整。

(1)在外部环境的分析中,依靠知识积累进行创新产出且具有经济外部性的地方科研院所,不适用企业的微观行业竞争类分析,可参考宏观的PEST模型,选取与地方科研院所发展紧密联系的科技政策、行业环境、技术趋势的3个层面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为战略目标的提出及重点任务的部署提供依据。

(2)在战略目标的制定中,既需要定性目标,也需要定量目标。定性目标着眼未来,具有挑战性,需要经过努力实现;定量目標是发展的分项目标。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与企业相比,具有更强的引领性与储备性,其成果产出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分项目标应多元化设置,既反映技术水平,又反映发展质量,还要与未来发展潜力挂钩。

(3)在策略与任务制定中,策略需要与定位相匹配,结合地方科研院所服务区域发展的特点,运用SWOT分析,选取能够充分运用内外部资源建立关联优势的策略;任务需要与目标相匹配,地方科研院所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需充分调研并结合选择工具的思想,着重选择性部署科技攻关任务,同时结合人才、平台等特点,部署培育科研院所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点任务。

4 Z研究所“十四五”战略规划编制实例分析

4.1 Z研究所简介

Z研究所是广东省公益二类科研事业单位,围绕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开展聚焦社会和产业发展的应用基础研究,发展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关键技术,提供科技支撑、成果转化和公共科技服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传感与感知技术、机器人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激光增材制造技术、装备可靠性技术,是广东省智能制造领域的重要创新平台。

4.2 战略规划编制架构与思路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Z研究所开展战略规划编制,旨在加强规划引领,打造新型现代科研院所机制和管理能力,建立相对完善的成果转化机制,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战略规划编制架构与思路如图1所示。

4.2.1 问题总结与环境分析

对“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并进行内部分析,总结发展中在学科布局、人才结构、成果培育、产业服务能力、管理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外部环境方面,主要分析了科技政策导向、智能制造产业分布与趋势、技术领域发展趋势,为战略目标的形成提供要素。

4.2.2 明确发展定位与目标

结合地方科研院所服务区域科技创新的特点,Z研究所聚焦广东省重点工作部署,以及面向广东省二十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在“十四五”战略规划中,明确了研究所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成为智能制造强力支撑机构的定位;提出研究所在细分领域创新研究形成特色与影响力,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同时制订了可量化的分项目标,形成包括人才队伍、科研项目承担、创新成果产出、成果转化与服务、创新平台建设的系统性目标体系。

4.2.3 制定策略及部署重点任务

围绕定位,坚持目标导向,结合Z研究所的内外部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制定以整合全产业链服务能力、融合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服务、结合优势机构创新资源为主体思路的发展策略。

在任务部署方面,Z研究所以科技创新驱动为引领,按照学科研究领域与服务行业布局、共性与前瞻技术研究、工程化应用关键技术攻关的规划链条,着重部署重点科技攻关任务;坚持人才强所思想,结合学术带头人引进、人才结构优化、激励机制优化,部署人才队伍建设重点任务;以平台为创新及服务能力提升的抓手,部署全面推进科研平台、区域服务平台、行业服务平台、国际合作平台建设的重点任务;面向产业需求,结合企业联合创新平台、重点工程示范等成果转化措施,部署企业服务能力提升重点任务。

4.2.4 明确保障措施与形成阶段任务清单

在加强文化建设及优化管理体系方面完善条件保障,确保重点任务的实施。形成具有阶段目标及时间节点的任务清单,在战略执行管理中实施动态监控,开展评估评价。

5 结语

地方科研院所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研发资源,积极推进产业的技术发展与进步,是不同于企业的科技创新机构,其战略规划的制定需要以科技为引领,匹配发展情况进行设计。高质量的战略,应不仅能清晰描绘出目标或愿景,还需能清楚认识当前的问题与挑战,并为应对挑战提供策略与实施路径。

本文分析了地方科研院所在区域融合、研发、人才、平台方面的属性特点,以Z研究所为例进行战略规划编制研究,强调将区域创新发展与研究所战略定位、目标相结合,并在学科布局与技术攻关、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服务能力方面重点规划,形成“定位与策略相匹配,目标与任务相匹配”的战略规划。

参考文献

[1]黄百川.公共图书馆“十四五”战略规划编制研究——以佛山市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21,40(6):76-81.

[2]周舒敏,张威,王英辉.地方科研院所改革现状及发展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21,34(4):86-91.

[3]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2021(29):3.

[4]科技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的通知[J].科学中国人,2020(12):68-69.

[5]科技部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中科院 自然科学基金委关于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的通知[J].科学中国人,2020(7):70-73.

[6]王运红,贾佳,郑雯雯,张贵兰,郑楚华.高成长性青年科技人才的分布特征与发展建议——基于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博士群体分析[J].中国基础科学,2021,23(5):64-70.

[7]贾品荣.科研院所的六大特点(下)[J].企业研究,2012(13):64-66.

[8]邸月宝,赵立新.我国主要科技创新平台分类特征及总体分布[J].今日科苑,2020(2):18-24.

[9]许良昊.企业战略规划编制实施与调控研究[J].煤炭科技,2015(02):112-115.

[10]万其凤.战略规划编制的研究方法探讨[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5):244-245.

[11]孙斌.科技规划编制纵谈[J].安徽科技,2020(08):4-7.

[12]李柏洲,周森.科研院所创新行为与区域创新绩效间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01):75-87.

猜你喜欢

战略规划科研院所科技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对战略规划评估体系研究的思考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论油气田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
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科技在线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