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2022-05-30杨倩
【摘要】生活自理能力是适应社会的基本条件,需要在幼儿阶段就培养起来。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教师要有效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班幼儿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没有足够的自主意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幼儿教师要用足够的耐心、巧妙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儿逐渐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人。文章分析了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质量的建议,以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独立性;幼儿园
作者简介:杨倩(1984—),女,广西北流市幼儿园。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从家庭生活迈入集体生活,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生活自理问题。因此,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园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小班阶段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非常迅速,善于学习和模仿,其行为习惯可塑性强。笔者通过分析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质量的策略,希望能给小班幼儿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一、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独立性
很多幼儿教育研究者认为,独立性是幼儿教育的第一目标[1]。独立性是指行为上具有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思想上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受干扰,自己选择,自己做主[2]。幼儿拥有生活自理能力,在生活中就能够按照规则去做事,目标明确,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想象,喜欢思考,爱问为什么,有强烈的好奇心,会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发现窍门等,从而逐渐拥有独立的能力与精神。可见,幼儿养成生活自理能力是具有独立性的基础,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独立性。
(二)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班阶段发展非常迅速,幼儿教师在此阶段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学习的生活自理行为与在家中培养的生活习惯是不一样的,幼兒在幼儿园几乎每天都要接受新鲜的生活自理技能训练,他们会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也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求知欲和动手操作兴趣强烈的幼儿会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指导,也会不停地和教师、同学交流,提出问题。幼儿每学习一项新的生活自理技能,就会有多次与教师和其他幼儿沟通交流的机会。因此,在教师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幼儿能够一边学习生活自理技能,一边倾听、表达,这就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增进幼儿与老师、同学的感情,从而为幼儿以后更深入的社交奠定良好的基础[3]。此外,学习到一定生活自理技能的幼儿往往充满自信,回家后乐于与家长交流,把在幼儿园一天所学、所见、所感分享给家长,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直接的一个表现就是具备自我服务的技能,能自己完成生活中各种事情。学吃饭一般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第一步。很多幼儿在入园前都需要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吃饭这件事,进入幼儿园接受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后,幼儿就要认真学习就餐技能。比如,教师会教幼儿掌握使用勺子的方法,让幼儿能用一只手捧起小碗,用另一只手握紧勺子,平稳舀出食物,将食物准确送入口中,完成就餐动作。幼儿能完成这些连贯的动作,自己吃饭,会无形中增强自信心。幼儿学会吃饭后,教师会进一步教授幼儿其他生活技能,比如穿衣、洗脸、叠被子等,久而久之,幼儿就能自主完成很多原来需要家长包办的事情,幼儿的自信心会得以不断增强。此外,学会了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后,幼儿还能够进一步尝试学习其他技能,比如剪纸、写字、拼积木等。如此幼儿能完成的事情越来越多,就能在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中进一步增强自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感,为日后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影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幼儿个体发育的差异性
幼儿个体发育的差异性会影响教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小班阶段的幼儿往往身体发育较快,学习能力较强,但是也有的幼儿发育较慢。在行为表现方面,发育正常的孩子身体协调能力比较好,能够平稳走路,但发育较慢的孩子身体平衡性差,走路不稳,容易摔倒。在认知方面,发育正常的孩子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顺利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而发育较慢的孩子常常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只能掌握部分知识和技能。
比如,笔者在教授小朋友“七步洗手法”时,通过儿歌传唱、教师示范、互相表演、洗手练习等多种方式指导幼儿,大部分小朋友都会唱洗手的儿歌,能顺利示范洗手的动作,能将洗手的步骤准确说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能养成洗手的习惯。但有些发育较慢的幼儿经过反复练习和观摩其他小朋友的操作,却只能完成洗手的几个步骤,记不住“七步洗手法”的完整流程。因此,笔者没办法统一教学方法和进度,需要想办法实施个性化教育,这就会影响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效率。
(二)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是儿童最早接受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影响往往会伴随人的一生。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父母教育理念比较落后,比如仅关注孩子的文化知识学习,忽略孩子的生活技能学习,认为随着年岁的增长,孩子自会掌握一些生活技能,不需要专门培养。还有的父母缺乏循循善诱的耐心,急于给孩子传授技能,导致孩子没有学习到位。此外,笔者还注意到有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将孩子交由家中老人教育。在这样隔代教育的家庭中,溺爱孩子的现象较多。在有的老人眼中,孩子的一切小事都是大事,他们总认为幼儿太小,不具备自己吃饭、穿衣、穿鞋、如厕等自我服务的能力,所以他们直接帮幼儿完成各种生活小事。还有的老人怕麻烦,比如担心孩子吃饭时掉饭粒、撒菜汤,弄脏衣服和桌子,为了省去饭后收拾的麻烦,干脆给孩子喂饭、夹菜。在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下,幼儿一次次被剥夺学习、锻炼的机会,很难形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到了幼儿园中也就无法很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从而影响了教师生活自理能力教学的开展。
(三)不合理的幼兒园教育方式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在幼儿园里完成,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方式会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良好的幼儿园教育方式下,幼儿能够很好地掌握足够的生活自理技能,在生活中会自觉按照步骤做事情,遵守规范的操作标准。但若是在不合理的幼儿园教育方式下,幼儿的生活自理技能可能会学得不到位,经常会忘记做事的步骤,或者出现不遵守规则的行为。目前,有的幼儿教师存在教育方式不合理的问题。比如习惯手把手帮幼儿做事,而不是指导幼儿自主做事。这部分教师认为小班幼儿入园时间尚短,还不具备学习生活技能的能力,因此他们习惯性地包办幼儿的生活小事,使得幼儿缺失了锻炼的机会。此外,有的幼儿教师缺乏情绪管理的能力,他们大部分都比较年轻,还没有育儿经验,对幼儿缺乏一定的教育技巧和足够的耐心。而教授幼儿生活自理技能是一项烦琐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有的教师会出现说话不耐烦、责怪幼儿等行为,这样会影响幼儿学习生活自理技能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三、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质量的策略
(一)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在身体和心理发育方面的差异性,注意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教师可根据幼儿评估量表,了解班级中每个幼儿的身心发育情况,再基于对幼儿的充分了解,科学合理地对幼儿进行分类教育。比如,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以多肯定他们,多让他们展示各种生活自理技能,并鼓励他们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幼儿,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先慢慢教会他们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再鼓励他们学习有难度的技能。此外,同龄的男孩和女孩在幼儿阶段发展水平有较大的不同,一般而言,男孩接受知识的速度要比女孩慢。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多指导男孩学习生活自理技能,或让女孩多帮助男孩。但是要注意不能用类似于“男孩学得慢”“女孩更优秀”等话语去督促幼儿学习。性格开朗的幼儿往往也会比内向的幼儿更敢于尝试新技能,更容易接受新技能。教师可以选择性格开朗、学习能力强的小朋友做带头示范,同时要注意指导内向的小朋友,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总之,教师要在尊重幼儿的差异性的前提下,合理运用教育方式,引导幼儿形成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教师要促成家校合作,与幼儿家长形成教育共识
家长和教师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家校要形成教育合力,保持一致的教育思想,共同培养幼儿。教师要定期把幼儿在幼儿园中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通过文字或视频的形式告知家长,积极与幼儿的家长沟通,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给家长提供一定的指导建议,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步。教师还要鼓励家长在家中积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技能,并把幼儿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比如,当幼儿在幼儿园学完吃饭的方法后,教师可以告诉家长幼儿的技能掌握情况,并让家长等幼儿回到家后,让幼儿独立吃饭,自己在一旁适时指导幼儿,当幼儿吃完饭后,可以及时表扬幼儿,增强幼儿的信心,最后把幼儿在家中的技能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幼儿教师尤其要多与隔代教育家庭中的老人沟通,以恰当的方式告诉他们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溺爱孩子、包办教育的危害,鼓励他们多给幼儿锻炼、试错的机会。幼儿教师要努力促成家校合作,争取幼儿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生活自理技能的培养过程中来,共同给幼儿更好的教育。
(三)提高幼儿教师职业素养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身心发育非常重要,而幼儿能否掌握相应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因此,幼儿园和幼儿教师要着力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质量。幼儿园方面,幼儿园一是要把好人才关,对任职教师进行全面、严格的入职资格考试,考试合格才能让其上岗。二是要对教师进行定期考核、监督。根据各项教育指标对教师进行测评和考核,定时对教师所教班级的幼儿进行全员检测或随机抽样检测,给家长发放问卷,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方面,教师要增强职业的使命感,意识到幼儿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要提高教学技能,积极参与学习和培训,积累各种先进的教育方法;要多了解幼儿,用爱心和耐心对待幼儿,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结语
小班阶段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独立性、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和家长都要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先意识到幼儿个体发育的差异性、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的幼儿园教育方式都会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然后再采用适当的策略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培养。此外,家长也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摒弃包办观念,多给幼儿锻炼的机会。家校要通力合作,共同实现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娟.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195.
[2]唐诗琪.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对策[J].文学教育(下),2020(05):146-147.
[3]林文雯.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J].广西教育,2019(01):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