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小园地,绿色大世界
2022-05-30蔡晓华
蔡晓华
摘 要:种植一直都是幼儿园环境创设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种植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体验田园生活,回归自然,使幼儿从小养成植绿、护绿、爱绿的好习惯。同时,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指导,也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幼儿观察、探究、合作能力的发展。基于此,为充分调动起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主动性,幼儿教师必须遵循幼儿的成长天性,遵循其身心成长的规律,让幼儿在有效的指导下参与种植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种植活动;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20-0045-03
A small garden for planting, a big green world
——On the guiding strategy of kindergarten planting activities
CAI Xiaohua (The Third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Jinjiang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Planting has always been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kindergarten environment creation education. Planting activities can allow children to experience rural life and return to nature, so that children can develop the good habit of planting, protecting and loving green from an early age. At the same time, the effective guidance and guidance of teachers can also stimulate children's love for natur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observation, exploration and cooperation abilities to varying degrees. Based on this, in order to fully mobilize the initiative of children to participate in planting activities, preschool teachers must follow children's natural growth, follow the law of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growth, and allow children to participate in planting activities under effective guidance.
【Keywords】Kindergarten; Planting activities; Guidance
依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的“幼儿喜欢观看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在欣赏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美的事物时,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等内容,我们要致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种植实践机会,锻炼其动手能力,这对于开阔幼儿眼界、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很积极的意义。对此,笔者将谈谈自己的以下几点建议:
1.确立多元化的种植活动目标
多元智能教育理念的提出,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地教育追求教书育人的具体体现。具体到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多元智能教育理念探讨如何为幼儿创建一个实践环境,促使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通过开放的教育体系,实现孩子与教育环境的和谐与平衡。种植活动设计中要尽可能对每个幼儿的潜在能力进行发掘,让幼儿在掌握一些常见植物的基本种植知识的同时,获得社会性、个性、智力、情感、身体的全面发展。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就是,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对种植活动目标进行如下处理:第一,培养种植实践活动参与兴趣,激发幼儿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热情,探究一种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用以记录自己在观察植物生长变化中的感悟与发现。第二,了解一些日常食用蔬菜的新种植方法,了解蔬菜培植中的新技术,积极参加种植活动,形成照顾、观察、记录蔬菜生长变化的责任意识。第三,体验劳动乐趣与辛苦,培养积极的劳动观。
2.构建多类型种植活动内容体系
幼儿园种植活动指导的教育对象是孩子,因此教师要在种植内容选择上将幼儿的现有经验和兴趣点作为重点进行考虑,并从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着手,选择易于孩子探索、生长快的植物作为种植项目,构建多类型种植活动内容体系。兴趣拓展型的种植内容:幼儿善于感性思维,他们是否对种植感兴趣,直接决定了教学成功与否。因此,教师要在种植内容选择中,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点,将其作为种植活动项目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从而激发他们对种植活动的参与兴趣,促使幼儿积极投入种植活动中,通过持续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实践体验。比如,在主题活动《豆豆总动员》中,教师选择了几种常见的豆类生长图片给孩子看,然后让孩子们选择一种豆子做发芽实验,比一比谁发芽快,黄豆、蚕豆、绿豆等可以作为活动对象供孩子们选择。活动衍生型的种植内容:在种植活动指导中,教师注重幼儿与活动本身的交互性,而不是将其视为一项单列的幼儿活动。种植活动应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有效延续。比如,在教学《绿野仙踪》主题活动时,教师通过《草莓种植大王》种植让孩子们观察植物的结果、枯萎过程,引导幼儿对生命进行体验、探究、感悟。技术展示型的种植内容:科技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学意识培养要从幼儿抓起,教师设计种植内容时引导他们通过种植活动了解日新月异的农业科技,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例如,教师让孩子们尝试无土栽培种植,让他们体验现代种植技术的神奇。
3.因地制宜,创建种植活动区
开展种植活动要立足幼儿园实际,借助本土资源优势,丰富游戏内容。
(1)设置种植区,促使种植活动常态化
为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幼儿种植活动的需求,我们可以在园内为幼儿设置种植园地,如开辟走廊、绿化带、田间迷宫、种植园等区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在各区域开展不同的种植活动,如拔草、施肥、浇水等各个环节,由于这些活动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所以,我们在引导幼儿进行活动时,可以借助本土资源推进活动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通过相应的种植活动指导,依据幼儿的各种需求以及种植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统筹规划,逐步促使幼儿种植活动的常态化。
(2)充实种植材料,提升幼儿游戏体验感
伴随幼儿种植活动的常态化,幼儿们的参与积极性也逐渐高涨。随着实践内容的不断丰富,种植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都需要扩展。种植活动应在更大的空间中进行,我们不应仅局限于园内开辟的种植区域,应该将这一活动扩展延伸到幼儿园的每个角落。例如,我们可以和幼儿一起收集园内的树叶、花朵等材料,并进行分类消毒,将其投放到园内的各个区域内,为游戏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比如,在生活区,幼儿们可以利用玉米皮开展编制活动;在美工区,他们还可以用树叶、花朵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利用花生、玉米做成手链等装饰品。可见,这些园内随处可见的材料都可以为幼儿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撑,尽量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幼儿对游戏的需求,增强他们的游戏体验感。除此之外,我们在搜集本土资源时也要从幼儿的认知角度出发,让本土化材料的使用贴合幼儿的心理与接受能力,使其更满足他们的种植活动需求。不断充实游戏材料,丰富幼儿的种植活动内容,提升其活动感受,真正让他们在种植活动中有所收获。
4.动态管理,拓展活动种植空间
伴随种植活动的开展,我们立足实际,根据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进行了交流与讨论。我们发现,虽然幼儿们的种植活动参与积极性很高,但是,普遍呈现出来的问题在于,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有时甚至会影响整个种植活动的顺利进行。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种植活动后,尝试引入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升种植活动的有效性。
(1)小组合作,培养照料意识
种植活动是一个社会属性的活动,因此我们在鼓励幼儿独立动手操作的同时,也提倡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分工、承担责任,培养他们照料、看管的意识,提升他们的责任感。为此,我为他们进行了分组,选出了每个小组的组长,当种植任务发布后,由每个小组的组长带领各自的成员开展观察、种植等活动。同时我也在旁协助他们一起照看植物。另外,为了切实提升幼儿们的种植技术,发展其种植经验,我还在种植区域中为他们开辟了一块实验区域,旨在让幼儿们尝试一些与实验主题相关的操作活动。例如,起初我们曾在实验活动区种植青瓜,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发现结出来的瓜开始是绿色的;然后,幼儿们拿出了从家里带来的肥料进行施肥。一段时间过后,青瓜由绿变黄,这时我带领他们一起查找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总结出是肥料的问题,在一段时间的调养过后,青瓜慢慢由黄变绿。在这一整个种植实验过程中,由园区的开辟、种植活动、照料、分析问题等活动内容,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了幼儿的种植经验,培养了他们的照料意识。
(2)有效引导,提高观察能力
种植区域的活动多是以观察为主、照料为辅的活动。因此,我们可以灵活地设置种植区域的开放时间,如小组观察、个人观察、照料时间等,借助多种方式变相延伸照料看管的时间,这既符合幼儿的心理认知,又能满足他们观察的愿望。另外,根据幼儿观察能力弱、无目的等的特点,我们可以借助图片提示幼儿观察的内容,明确观察目的,直观引导其学会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我们要及时引导他们利用感官感知植物的生长变化,如用眼睛看根茎叶的特征、比较叶子的大小、闻植物或者花的气味等,以直观感受获得经验,潜移默化地提升其观察能力。
5.家园同步,对比种植活动
立足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开展,种植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在种植活动中,家庭的介入也至为关键。虽然幼儿们有时可以在家里进行相关活动,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家庭不支持孩子参与种植活动。因此,我们要借助多种途径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引领家长自主参与到幼儿园的种植活动建设中,家园同步进行种植活动对比。不难发现,很多家长有一定的种植经验,尤其是年龄较大的爷爷奶奶,他们可以为幼儿的种植活动提供丰富的经验。在具体的种植活动操作过程中,我们也与家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并研发出了相关的种植活动落实方案,鼓励家长为幼儿园的种植活动建设提供宝贵的意见,这对提升全面的种植活动开展水平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我们邀请了有经验的家长到幼儿园为幼儿们讲解相关的种植技术与经验。例如,有一位幼儿的奶奶讲解了“稻草人”在种植活动中的实际作用;另外,结合我们投放的材料,她在现场制作了稻草人;之后,指导幼儿开始制作,在教师与家长的帮助下,很多幼儿都能独立完成制作。其次,我们邀请家长支持家园同步种植活动。客观地说,幼儿家庭中大多都有种植条件。例如,一个幼儿在家里与班级的种植园区内同时种植了萝卜,经过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家里的萝卜长得很好,但是幼儿园的萝卜叶子则发黄。经过仔细对比后,她发现家里的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相比较而言,幼儿园的种植区域内土壤质量不好、水分供给不足。可见,在这一活动中,通过家园种植活动的对比,幼儿获得了更直接、更立体的种植经验。接下来,我们鼓励家长与幼儿参与种植展示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种植成果。在对比、展示、学习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种植经验,提升幼儿的种植活动参与感。最后,我们也积极邀请了相关的种植专家到园内进行种植知识的科普与宣传,以专业的视角为幼儿带来更丰富、专业的认知。另外,我们也可以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到学校进行宣讲活动,这样操作性更强,宣传效果也更好。相比之下,家庭的种植条件与环境较好,加之多数家长也有种植经验。因此,在家园种植活动的对比中,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家长参与种植活动的积极性,密切家校联系,促进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还能满足幼儿成长发展的需求,为其种植活动的探索提供多元化的帮助。
6.网络交流,搭建种植交流平台
(1)家园网络,提供交流平台
家园网络沟通便利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对展示幼儿的种植情况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在网络交互中,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种植活动的开展也有极强的推动作用。例如,我们班中有一名幼儿的蔬菜在浇水之后枯萎了,由于找不到原因,我就将这一情况发到了微信群中,不久就有家长给出了回应:夏天温度太高,中午最热的时候,不要给蔬菜浇水,要等到下午或者傍晚气温降低后才可以。找到了解决办法,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整,蔬菜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2)园内交互,创建分享机会
网络交流平台也为教师提供了技术交流与分享的机会,我们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同时,也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活动与幼幼之间的交流、互动创造了机会。我们可以将幼儿们的种植经历与成果在平台上进行展示,让他们与其他小伙伴分享。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幼儿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也为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点赞。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种植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撑,同时,我们还可以将种植活动开展的过程、观察、記录等进行线上保存,为后续的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依据。
综上所述,种植活动的开展在幼儿园活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对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等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严格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全面整合种植活动,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开发资源,调动幼儿的活动参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洁.浅谈幼儿园种植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