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节性皮肤病流行病学及综合防控
2022-05-30高学芳
高学芳
摘要: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疙瘩病或牛疙瘩皮肤病,最初发生于非洲,随后在埃及地区蔓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虽然牛结节性皮肤病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病毒快速传播,导致牛皮质量显著下降,影响牛群正常生长发育,还会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症状,给疾病诊断防控工作带来很大难题。该文分析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鉴别诊断,提出有效处理措施,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
关键词:牛结节性皮肤病;鉴别诊断;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2.02.042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ovine Nodular Skin Disease and Common Bovine Skin Disease
GAO Xuefang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of Weining County,Bijie City,Weining Guizhou 553100,China)
Abstract:Bovine nodular skin disease,also known as pimple disease or bovine pimple skin disease,is an acute,subacute,and chronic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nodular skin virus infection. The disease eventually occurred in Africa and then in Egypt All regions have spread,and are currently expanding worldwide. Although the death rate caused by bovine nodular skin diseases is relatively low,it will cause the rapid spread of the virus and slow down the quality of the cowhide,which will affect the norm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attle herd,and will also be secondary to other bacterial diseases and viral diseases. Showing complex clinical symptoms,which brings great difficulties to disease diagnosis,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ovine nodular skin disease,and then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deal with it to ensure that the disease is controlled in a short time.
Keywords:Bovine Nodular Skin Disease,Differential Diagnosis,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0引言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为牛疙瘩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会造成牛全身性感染异变,需及时鉴别和诊断,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临床上,患病牛主要表现为体表皮肤出现类似肿瘤的结节组织,发病率通常在2%~45%,致死率在10%以下。2019年8月,牛结节性皮肤病首次在新疆伊犁报告,随后向各个省份快速传播蔓延,目前很多省份已有牛结节性皮肤疫病的报告病例。为切实提高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质量和防控意识,需加强该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特征的有效宣传,并做好常见皮肤性疾病的鉴别诊断,确保早发现早处理,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加大。
1流行病学
牛结节性皮肤病毒属于双链DNA病毒,有囊膜,属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成员。该病毒55 ℃环境下能存活2 h,60 ℃环境下能存活30 min,对强酸、强碱和紫外线十分敏感,常见消毒剂短时间能将其杀死。牛结节性皮肤病毒可以威胁任何年龄、品种的牛,受到病毒侵染后,患病牛成为主要传播源头。病毒主要经吸血,昆虫叮咬,或相互舔食等,造成传播蔓延,患病公牛可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垂直传播[1]。牛结节性皮肤病往往发生在吸血昆虫活跃的季节,一般在6—8月发病流行率最高。
2临床症状
自然条件下,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潜伏期通常为2~4 周,人工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4~12 d,患病牛主要表现为高热症状,体温最高可升至42 ℃,呈现稽留热。大多数患病牛表现为采食欲望下降,不愿活动,精神萎靡不振,沮丧,鼻腔和眼眶中流出很多清澈内容物,不断流眼泪,流口水。长期流泪,患病牛会出现结膜炎,甚至失明。患病牛浅表淋巴会显著增大,结節数量随病情进展呈逐渐增加态势,甚至会蔓延全身。有些患病牛体表结节数量相对较少,仅分布在会阴、头部、颈部、四肢、乳房等,直径通常在5 mm左右。有的小结节会自然消退,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有的结节会逐渐扩大形成溃疡,主要发生在鼻孔、口角、结膜、食道等。如果结节较大,发病时间较长,会影响牛群生长发育。
3病理变化
解剖病死牛后,可发现呼吸道、消化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结节病变。全身体表淋巴结和脾脏组织充血严重,脾脏肿大,为原来的1~2倍,胆囊为原来的2~3 倍,胃肠道和小肠黏膜均存在充血出血现象,气管蓄积很多黏液。
4鉴别诊断
临床上牛结节性皮肤病和疥螨病、牛皮蝇蛆病的症状十分相似,需要做好上述几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工作。牛结节皮肤病的自然宿主是牛,任何年龄品种的牛都可以受到病毒的感染,最长潜伏期28 d,患病牛市最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主要通过吸血昆虫叮咬传播,也可通过相互舔舐或者接触被污染的饲料,或者自然交配、人工授精传播病毒,发病率通常在2%~45%,病死率通常在10%左右。牛疥螨病会威胁到任何年龄品种的牛,可通过污染的圈舍垫草、用具实现间接传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和秋末冬初。夏秋季节阳光照射,体表毛发相对较少,体表温度较高,不适合螨虫的繁殖生长。牛皮蝇蛆病一般发生在6—8月,在体表会出现肿瘤状的凸起,且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肿瘤状的凸起中央存在一个小孔,轻轻挤压,从中能够挤出成虫。上述3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也存在很大差异性,牛结节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体温显著升高,体表皮肤会出现广泛性的结节组织,体表淋巴结显著肿大,体表皮肤水肿。局部会形成僵硬的结节或者溃疡病灶,妊娠母牛出现流产,产下死胎不孕不育,产奶量显著下降[2]。
5疫情处理
当牛确诊结节性皮肤病后,养殖人员应该按照外来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疫要求,进行有效扑杀,并划定受威胁地区和疫区,加强整个地区的全面清理和卫生消毒,并做好未发病牛群的针对性监测,必要时进行群体性紧急免疫。应全面调查疫病发生前1个月输入疫点的各种牛群,做好疫情溯源和风险评估,及时明确疫情主要来源,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切断疫病的传播源头。
6综合防控
从当前疫病流行情况来看,加强免疫接种是控制该重大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的最主要方式。选择国家批准的羊痘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能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对于受到牛结节性皮肤病威胁的地区,相关部门应注重疫病防控,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教育,加大养殖环节的监管,推广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加强疫情的有效排查,及时发现并处置患病动物。最为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应引导养殖户加强牛管理,构建严格的管理方案,提升养殖管理水平,保证牛群获得全面的营养,满足機体生长发育,增强抵抗能力[3]。养殖场需坚持封闭化养殖管理,新引进的牛应单独隔离30 d以上,确定健康后才能混合养殖。在牛养殖业发展中,应注重做好专业培训工作,要积极地组织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疫病病防控机构的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相关防控知识,通过向从业工作人员发放结节性皮肤病防控明白纸,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全面增强疫病防控人员和养殖从业人员的防控意识,增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水平。同时严格控制好车辆人员物品及易感动物进入到养殖场中,避免和牛群频繁接触,对进出入养殖场的人员物品,一定要严格落实卫生消毒制度,要不断加强虫媒调查和虫媒防治技术的研究,切实做好吸血昆虫的有效防控,通过在养殖场设置防虫网杀虫剂等多种措施,杀灭养殖场当中的吸血昆虫和幼虫。
7结束语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疾病,该病传播速度相对较快,可威胁任何年龄、品种的牛,对牛皮质量和牛生长发育构成严重威胁。该病属外来传染性疾病,需从种牛引进、养殖管理、疫病防范、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入手,切实掌握本地区乃至周边省份的发生流行动态,结合受危险程度,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控,将该病控制在萌芽阶段,避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薛文,苏晓慧,李舵,等.牛结节性皮肤病样品采集和保存方法[J].农家致富顾问,2019(20):113.
[2]刘平,李金明,陈荣贵,等.我国首例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动物检疫,2020,37(1):1-5.
[3]金喜新,李杰如,张栓玲,等.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研究进展[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9,40 (1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