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垃圾分类“两高两低”工作模式
2022-05-30栾晓旭
通州区临河里街道针对流动人口多、垃圾产量大的实际,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将精细化管理作为重要手段,初步探索出推动居民家庭垃圾分类“两高两低”(高效能、高品质,低成本、低投诉)的长效机制。
一、坚持党建引领,发动全员参与
坚持党建引领,将垃圾分类融入街道各项工作之中,并作为述职、评价、点评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楼门长的带头作用,引领带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2021年5月起,每周末组织党员、志愿者、机关干部,参与桶前值守活动,在投放高峰期为居民普及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讲解四分类是什么、怎么分、哪些垃圾容易错投等实用分类知识,让居民学会垃圾分类。同时,结合疫情防控、换届选举、节日慰问,持续开展“敲门行动”,由社工、楼门长、物业人员“上门”指导垃圾分类,发放两品类垃圾桶、垃圾袋,让居民在家分类更方便。
二、坚持压实责任,精细指导分类
(一)处级领导干部包小区
把垃圾分类列为“一把手”工程,每位党工委成员至少包一个社区,定期联系并指导工作,以多部门协同的方式推进垃圾分类。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形成专报,列出各小区近期重点问题、具体整改措施、排名变化、相关问题整改情况等内容,包片领导则结合各自分管工作,有方向、有重点、有力度地督促物业整改,杜绝问题频发。
(二)增设末位约谈制度
以小区为单位,对社区推动、党建引领、信息报送等3项基础管理内容,分类设施、桶前值守、管理责任、分类效果等4项运行管理内容进行考核。每两周召开1次考核例会,传达最新工作要求、通报考核排名情况、点评检查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不断加强垃圾分类的现场管理和宣传发动。同时,对考核排名末两位的社区和物业进行约谈,用“危机感”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用“责任共同体”提高物业和社区的工作联动性,在街道一对一、点对点的指导下提高自治水平。
(三)表彰、惩罚同步上“线”
一方面,通过设置小区垃圾分类红榜,挖掘垃圾分类先进个人、优秀经验集体等方式,发挥激励表彰作用,用荣誉感激发群众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从桶前值守、公区监控、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多渠道收集错投信息,通过建立薄弱居民台账、设置小区黑榜、城管执法进社区等方式,发挥警示教育作用,督促居民改正错误投放行为,自觉增强分类意识。
三、坚持多措并举,紧盯源头减量
(一)以低值回收物为突破,增强居民分类体验感
综合考虑小区人流量、出行习惯、居民意见等因素进行选址,在出入口、全时桶站边等便于回收的位置建设分类驿站,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卖废品。同时,盘活废旧厂区,建立通州区唯一街道级可回收物中转站,为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和暂存,解决了“后顾之忧”。此外,现金结算和超出市场价的价格优势吸引了众多居民对低值可回收物的注意,这使得泡沫、织物、玻璃瓶这些原本“不值钱”的废品变成“宝贝”,被一点点地从其他垃圾中分出来,既减少了物业的清运压力、改善了桶站周边环境,也让居民得到实惠,从而实现源头减量。目前,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20余吨,其中泡沫、玻璃瓶、大件垃圾等低值可回收物占比1/5,2021年第四季度其他垃圾环比减量率约为37%。
(二)技防推动无人值守,精准区分目标群体
《条例》实施后,裕馨家园小区因为厨余垃圾分类不纯净,收运车多次拒绝收运,装满垃圾的垃圾桶只能堆积在小区门口。街道痛定思痛,下定决心从裕馨家园小区着手,攻克这项难题。2021年6月,临河里街道建立“双长制”试点,即桶站长和楼门长共同合作,借助技防手段识别错误投放信息,并进行精准入户动员和红黑榜公示。居民王先生表示,自己之前就是因为没有把纸巾从厨余垃圾里分出来,上了小区的黑榜。经过社工上门宣传后,自己已经知道了该怎么分,前几天还上了一次红榜。王先生表示,以后不仅要自己分,还要督促周围的人分。
“双长制”不仅打通了宣传工作末梢,而且降低了值守人员成本投入,有助于实现无人值守。试点工作后,居民投放行为正确率提高了13%,下一步将在其他示范小区推广实施,逐步促进居民分类准确率提高。
四、坚持久久为功,建立长效机制
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一项常抓不怠、久久为功的事业。临河里街道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出“两高两低”工作模式,即建立实施考核制度,高效能提升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分时投放、自主分类”原则,高品质提高自主分类合格率;落实物业责任、整合志愿力量开展值守,低成本促进全民参与;坚持问题“未诉先办”,低投诉赢得居民支持。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多机制、多部門、多主体协同,建立社区专人专管和问题整改机制,对小区分类施策、实施分级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推动长效机制,提高精细化治理水平。
作者简介:
栾晓旭(1995—),女,山东淄博人,北京市通州区临河里街道办事处四级主任科员,研究方向:城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