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自然教育实施策略
2022-05-30林永丽
摘 要:自然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幼儿园阶段,自然教育不仅能够引领幼儿认知世界、认识自然,还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觉器官,刺激幼儿的大脑运转,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利用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指导幼儿园自然教育能够让教学效果更为突出,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关键词:“六大解放”思想;幼儿园;自然教育;实施策略
作者简介:林永丽(1983—),女,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厦门英才学校幼儿园。
自然教育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智力发展等都有着重要意义[1]。相关研究表明,与接受传统封闭的幼儿园教学的幼儿相比,自小接受自然教育的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更加平衡,性格也普遍更加开朗,学习更加积极,自信心、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也更强。从生理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幼儿的学业表现、生活行为、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身体反射、动作计划等都是建立在感觉系统之上的,认知智能、知觉动作、感觉动作的发展都离不开对感觉系统的刺激。自然教育正是面向幼儿各种感觉系统的教育,不同于认识几个数字或者学习生活常识,自然教育带领幼儿进入大自然,利用自然环境当中的植物、动物、风、雨等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促进幼儿的感觉动作以及直觉动作发展,进而促进幼儿认知智能的进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注意力、思维能力、性格、生活技能等等。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提出,要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幼儿教育回到大自然,培养和发展幼儿观察自然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丰富幼儿的学习资源,释放幼儿的天性,挖掘幼儿的天赋。陶行知认为,幼儿是非常有创造力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幼儿的思想,因此我们应该解放他们的创造天性。幼儿教师将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应用到自然教育环节当中,不仅能够让教育更加有条理,更加符合幼儿的成长发展规律,还能够更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一、发现之旅,解放幼儿的眼睛
解放幼儿的眼睛,就是要让幼儿学会观察和发现,引导幼儿认知自然界当中的各种事物。幼儿教师应将幼儿带入自然环境,通过丰富的颜色、形状刺激幼儿的眼睛,丰富幼儿的認知,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这在丰富幼儿的知识和其对世界的认识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视觉刺激,发展幼儿的想象思维以及创造思维。
【教学案例:邂逅螳螂】
教师将一只小螳螂带到班里,小朋友们纷纷围过来进行观察。
“林老师,你手上的那只是什么?”淇淇第一个问。
“仔细观察一下,有谁认识它吗?”教师反问。
“是螳螂!”真真回答。
“那谁还知道其他关于螳螂的秘密?”教师接着问。
“螳螂是益虫,它会帮植物抓害虫,并且把害虫吃掉。”小楷说。
“说得好,还有吗?”教师继续追问。
“螳螂有两只像镰刀一样的大脚,非常锋利,那是它的秘密武器。”妍妍说。
问答结束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播放螳螂的科普视频,带领幼儿一起观察螳螂的捕食动作和生活习性,还利用《黑猫警长》动画片当中螳螂小姐在跟螳螂先生结婚后,把螳螂先生吃掉这一故事情境,介绍螳螂的特点。有了这一次的经历,幼儿开始有意识地观察校园里和生活中的小动物,在路边发现蚂蚁,在草丛中发现蝴蝶,在树上发现小虫子。这样的教学能够有效解放幼儿的双眼,让幼儿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现生活的乐趣。
二、亲自动手,解放幼儿的双手
在自然教育当中,教师不能只是让幼儿观看图片、标本或者视频等教学资料,这样的感知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真切的,而要多给幼儿创造动手的机会,多带领幼儿接触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让幼儿亲自去感知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结合视觉、味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能够让幼儿对事物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例如,教师在带领幼儿认知路边的小野花时,除了让幼儿进行观察,还应该让幼儿亲自采摘或移植,亲自照料,从而在这一过程中,让幼儿充分了解小野花的形状、气味、习性等知识,加深幼儿对自然的了解,同时也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教学案例:喂养、观察毛毛虫】
小朋友们在校园的花丛边玩耍的时候,发现了一些黑色的小颗粒,并对它们非常好奇。教师观察之后发现那是毛毛虫的排泄物,经过仔细寻找,果然在花丛中发现了两条毛毛虫。于是教师决定留下这两条毛毛虫,并指导幼儿饲养和观察。接下来的日子里,小朋友们需要完成摘叶子喂毛毛虫和观察毛毛虫两项任务。对此,他们高兴极了。
“老师,毛毛虫太能吃了,我们放进去的10片叶子,不一会儿就被毛毛虫吃光了。”“它们好胖呀!”“毛毛虫长得很快。”每天,小朋友们都围着毛毛虫滔滔不绝。
经过耐心的等待,毛毛虫终于从虫变成茧。为了方便幼儿观察,教师把观察盒移到了自然角,在授课之余,带领幼儿通过绘画等方式,记录毛毛虫的成长过程。
这次自然教育从一次日常发现入手,让幼儿亲自动手喂养毛毛虫,观察毛毛虫化茧成蝶的过程,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丰富了他们的自然知识,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探索比教师的口头讲解更能让幼儿印象深刻,因此,在自然教育当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是非常重要的。在动手的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就拿喂养和观察毛毛虫来说,幼儿要考虑毛毛虫生存的适宜温度、食物等。对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有效指导,使幼儿在不断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将学到的知识有效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寻找答案,解放幼儿的大脑
在自然教育当中,幼儿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自然生物现象,其中有很多对幼儿而言是陌生的,幼儿教师以此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联系生活常识寻找答案,能够有效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教师对于幼儿提出的猜想和看法,要秉持鼓励的态度,让幼儿敢于思考,敢于想象。
【教学案例:毛毛虫为什么不动了?】
一天,教师带着小朋友们在阳台的“动植物园”观察和玩耍。
銘铭发现了毛毛虫,小朋友们闻声都围过来观察。
看了一会儿后,铭铭问:“老师,毛毛虫为什么都不动呀?”
“你们觉得呢?”教师反问道。
“我知道,我知道。它们肯定还在睡觉。”阿文说道。
阿平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不对,它们在玩捉迷藏。它们一动不动,小鸟才不会发现它们,它们才不会被吃掉,就像竹节虫一样。老师有给我们讲过《昆虫躲猫猫》,绘本里面就是这样的,我还记得。”
“它们可能死了吧?”小泽语气有点惋惜。
阿文拿来给植物浇水的透明喷水瓶,朝着毛毛虫喷过去,毛毛虫动了起来。“你看,它们没有死,我就知道它们是活的。”阿文不敢用手摸,就选择了用这样的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为了探究毛毛虫为什么不动的问题,教师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制成教学视频,为学生答疑解惑。原来毛毛虫身体比较柔软,没有抵御外敌的能力,因此它只能通过一动不动的形式伪装自己,避免被其他动物吃掉。
在自然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解放幼儿的大脑,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让他们尽情地想象,并通过实践进行验证,最后教师再从比较客观的角度给出有说服力的问题答案或者解决思路,教给幼儿一些知识,这样幼儿在调动经验积极思考以及听教师讲解新知识的循环当中,会不断成长。如在“毛毛虫为什么不动了”的案例当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拟人化的想象引导幼儿思考:当它是毛毛虫形态的时候,它会啃食大量的植物叶子,这虽然是它生长的必经过程,却会伤害植物;但等到毛毛虫变成蝴蝶后,它会帮植物传播花粉,帮助植物长出果实或种子,所以植物最终原谅了毛毛虫曾经啃食它们叶子的行为,还回赠给蝴蝶香甜的花蜜。所以,人也应知错就改,并将功补过。教师用这样的思想引导幼儿,由问题引出,以故事想象结尾,能够给幼儿留出更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四、各抒己见,解放幼儿的嘴
在当前的学前教育中,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将以成绩为本的观点带入幼儿园,无形中给幼儿带上了一副“枷锁”。具体表现为教师更加青睐于给出正确答案和回应的幼儿,导致在实际教学当中,幼儿会因为害怕说错而选择不说。对此,教师应该明确,自己要做的并不是让幼儿真正解答问题,而是要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幼儿善于思考,乐于表达。幼儿总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联想,很多时候虽然不着边际,但是能够体现他们思维的创造性以及活跃性。教师在自然教育当中要善于倾听幼儿的各种想法和意见,并适当引导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见解。在“毛毛虫为什么不动了”案例中,教师利用一个问题,让幼儿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背后的逻辑推理过程,并动手进行验证,这样的教学能够有效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幼儿的智力。
五、调整课程,解放幼儿的时间
教师在开展自然教育的时候,要转变教学的观念,不要一味利用知识学习约束幼儿,要明白知识的学习是可以与自然教学相融的。教师应该调整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解放幼儿的时间,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例如,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教学当中,教师要留出充足的时间带领幼儿去观察周边的自然环境,使幼儿从中学习自然知识;或是结合绘本教学,有趣味性地传授自然常识;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自然科普视频,拓展幼儿的视野,将幼儿从单纯的知识学习当中解放出来,使其在愉快的氛围当中学习有关大自然的知识。
六、构建平台,解放幼儿的空间
在开展自然教育的时候,教育平台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围墙的幼儿园”,即“森林幼儿园”,就是以森林的自然环境为基础打造的教育教学平台,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在森林当中完成一日生活教学,彻底融入大自然,观察自然界当中的花草动物,学习自然相关的知识。许多幼儿园并不具备这种条件,但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资源,打造自然教育平台。例如,教师可以在校园里和幼儿们一起种植盆栽,打造一个学校内的“小花园”;或是以学校附近的公园、植物园等作为教育教学载体[2]。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个拥有两百五十亩占地面积的一体化大校园,因此,我们充分利用一体化优势,在当下不能组织幼儿外出春游的情况下,合理利用校园资源为幼儿创设探索大自然的机会,把阅读课堂延伸到大校园的玫瑰园中、草地上、银杏林里,组织“带上绘本去春游”的活动,带领幼儿在大自然中阅读《花园里有什么》等绘本,让幼儿在学校这个大花园里寻找“春天的颜色”,并让其利用找到的花草树叶进行创意贴画,最后取得良好的自然教学效果。总之,幼儿教师要多为幼儿创造接触自然的机会,不要将幼儿禁锢在教室里,而要解放幼儿的空间,让他们真正走到户外,真正接触自然。
结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支持、鼓励幼儿接触大自然,使其在自然中自己去感知、去体验。自然是一本活教材,幼儿通过亲近自然,可以拓展知识面,在实践中体验,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幼儿教师可以在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的指导下,解放幼儿的天性,挖掘幼儿的潜力,提升自然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华红艳,沈娴.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的内涵与外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1(9):5-9.
许沁.以昆虫为媒介回归幼儿兴趣的幼儿园自然教育[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2):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