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优化分析
2022-05-30潘妍
摘 要:“双减”政策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作业练习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环节,如何有效提升作业的设计质量,是目前历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业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还可以持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鉴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作业设计;初中历史;多元化
作者简介:潘妍(1989—),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初级中学。
“双减”政策强调减负增效,落实“双减”政策能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作为历史教师,需要明确“双减”政策的实际含义和实施该政策的真正目的,并积极展开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摒弃以往“以量取胜”的作业布置方式,真正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与此同时,教师需要真正意识到,增加作业量或许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效果,但长此以往,只会起到反作用,使学生出现学习懈怠的情况,甚至可能会导致学生厌学。为此,教师需要及时改变以往的作业设计理念,使作业设计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一、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历史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巩固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有效记忆和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1]。由此可见,布置作业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教师予以重视。但通过对目前初中历史作业设计情况进行分析可知,部分教师的作业设计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集中在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形式、作业功能等方面。具体来说,部分教师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喜欢运用“题海战术”,导致作业量偏多,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会发生改变,逐渐变得敷衍,由此严重影响作业完成质量。在作业难度方面,不同学生对作业难度的看法并不一样,这与其自身的学习水平有一定的关系,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在作业形式方面,部分教师布置的历史作业的形式主要以试卷或者是习题为主,作业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
二、“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目标
首先,通过作业设计实现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检测[2]。作为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初中历史学科的性质,并对作业的功能进行准确把握。为了达到精准设计的目的,教师需要充分结合课程要求,并有效了解学情。科学合理的作业内容,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知识,也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有效检测实际的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其次,通过作业设计显著增强课程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真正立足于课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设计,以确保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作业完成的实际情况,并且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最后,通过作业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同时,教师需要注重作业评价,积极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要求
首先,教师需要合理控制作业总量。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关注作业总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并积极落实相关要求,避免出现超量布置作业的情况[3]。为了真正地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教师需要尽可能地督促学生在校完成相关作业。同时,教师需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尽可能地将作业完成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其次,教师需要科学精选作业内容。具体的历史作业内容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科特点,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尽量避开机械练习的内容,注意作业的典型性,要通过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相关基础知识,明确重点知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条完整的历史时间线,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再次,教师需要不断丰富作业的形式。传统的历史作业多为书面作业,“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创新作业的形式,可以尝试布置口头作业或实践作业。接着,教师还需要有效把握作业难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需要根據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这样更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最后,教师需要加强作业评价。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需要注重“以生为本”的理念,运用更具有科学性和多元性的作业评价方式,从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等方面进行改革。教师需要全面、正确地理解作业评价的实际意义,并真正地落实在教学工作中。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避免出现以往评价内容单一的情况,在关注学生学科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同时,评价要更具客观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努力给予肯定,促使其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参与历史学习,从而实现自我发展[4]。此外,在作业评语方面,教师可以使用鼓励式的评语,也可以使用点拨式的评语,实现评语的多元化。
四、“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作业分层,优化历史作业结构
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教师需要将历史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先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作业,此类作业的难度相对较低,所有学生都需要认真、仔细完成,以此帮助学生有效巩固课堂知识。然后,教师需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发展作业,此类作业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促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最后,教师还可以设计提升作业,这类作业主要针对少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减少其基础作业量,让其留出更多的时间完成提升作业。这样一来,作业更具综合性,而且灵活性更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对于综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高的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如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结合相关资料,尝试书写一篇评述性的文章;对于综合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作业难度,如引导学生自主收集一些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的细节;而对于综合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以基础为主,给予他们一定的提示,不断增加他们的信心,从而保持其学习积极性,如引导学生有序复习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其中,学生需要重点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5]。
(二)设计多元化作业,助力学生素养提高
1.单元主题作业
对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教学内容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分布的。一般情况下,教师会根据相关专题进行教学,而在单独教学每一专题的情况下,由于初中学生的整合能力不足,其很难正确认知和有效把握单元的主题内容。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单元教学,并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设计主题作业。比如,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要由三个专题组成,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在教学后,教师可以设置相关作业,让学生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学生的思维不同,绘制出的思维导图会有所差异。教师可以将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展示出来,以此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了解本单元的相关知识。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有效发现自己的思维导图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补充遗漏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同时,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各个专题之间的关系,并有效巩固相关知识[6]。
2.跨学科整合作业
历史和其他学科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设置跨学科作业,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动力完成相关作业。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时,教师可以将历史与美术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画出青铜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相互传阅各自的绘画作品,并挑选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展示出来,由此不断深化学生对青铜器的认识和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手工的方式,利用纸壳等材料,加上颜色填充,制作一件仿真的青铜器,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青铜器[7]。
3.表演式作业
表演式作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表演,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历史知识。作为教师,需要将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相关内容,自主商定角色分工,并制作相关道具,真正实现自排自演。通过表演,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够提升组织策划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表演式作业,让学生根据相关人物和具体情节,自行组织排练。学生可以演绎官渡之战中的一个片段,也可以结合赤壁之战的具体情节进行表演。表演式作业能够使课本中枯燥的文字“活”起来,深化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认知和理解。不少学生都看过《三国演义》的影视片段,结合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认知历史的真实性,懂得文艺创作中的艺术性表达,从而增强自身的分辨能力[8]。
4.自主型作业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真正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部分教师未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这样会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作业的作用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为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设计自主型作业,给予学生选择作业形式的机会。这样,能够真正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以及学习压力,真正实现减负的目标。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教师可以设置多种作业形式,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如让学生结合课本和课外资料,自主探索并详细叙述港澳回归的过程,或让学生学唱《七子之歌》,并对创作背景进行了解,同时进行赏析等。
5.实践性作业
传统的历史作业偏重书面形式,趣味性不足。初中学生一般都是比较生动活泼的,喜欢动手操作[9]。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作业设计。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教师要明确实践的意义,引领学生亲眼观看,亲耳聆听,或者是亲手操作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通过实践性作业,学生能够有效地拓寬视野,开拓自身思维,也能够促进自身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进而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以后,教师可以设计一次“手抄报”作业,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相关内容,结合各种渠道查找的相关资料,自主设计手抄报。
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历史教师需要积极做出相应的改变,以“减负不减质”作为自己教学的核心,有效优化作业设计,通过作业分层优化历史作业结构,并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丰富作业形式,设计多元化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要充分发挥作业的作用,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王娟.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研究[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中),2021(11):104.
王丽莉. 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历史作业优化设计研究[J]. 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1(3):1518-1519.
罗梅. 双减政策实施后如何布置初中历史作业[J]. 互动软件,2021(7):4679.
赵成武,闫孝义. 提升农村初中历史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2):87-89.
祝敏芳. “减负增效”背景下的历史作业优化设计[J]. 赢未来,2021(5):152,154.
高颖. 运用有效作业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研究[J]. 华夏教师,2021(2):41-42.
林爱玉.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校本作业的探索与实践:以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为例[J]. 新课程导学,2020(28):18-19.
王旭峰. 双减背景下探索“三性化”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J].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1(11):114-115.
范太峰.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J]. 历史教学问题,2021(3):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