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者,正青春

2022-05-30吴轶凡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3期

吴轶凡

伴随新技术和新模式,越来越多的青年正在不同领域“开疆拓土”。他们继承了延续百年的“五四精神”,奋进开拓,积极创新。对他们而言,创新并不是一次华丽的冒险,也不是一桩工作或者任务,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是青春的必选项。他们是致力于创新的人,他们也因创新而充满活力。

开拓与奋进,本就是青春的题中之意。

主题素材

教会AI人类的审美

1994年出生的李通,是一名“算法工程师”。入职两年间,他一共参与修复了两千多部经典影视作品。李通所在的小组叫做媒体生产中心,他在其中负责AI人脸修复模块,要设计、训练、完善AI模型,以此在影视作品中进行人脸修复。他几乎每天都会在办公室看电视——从新的角度去审视那些小时候看过多次的电视剧,哪些画面有瑕疵,哪些可以修复,如何修复……不仅自己看,李通也要不停训练AI看片,并通过奖惩机制让它逐渐“明白”人们要它干什么,“然后就可以让它自己去修复影片了。”

李通很看好AI的未来:“人工智能的学习和迭代是不间断进行的,它会越来越厉害。”

运用示例: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算法工程师”李通用创新的眼光,从创新的角度去寻找瑕疵,让AI自主去修复影片,诠释了创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方便与帮助。正如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说过的:“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也确实是这样,倘若人类社会没有创新,早就淹没在了大自然物种淘汰时的洪流之中了。由此可见,创新是人类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只有创新,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郑锦荣

改变行业的新发明

1984年出生的曾伟,以技术创新改变着互联网视频行业的制播模式,减少人员流动距离400万公里,可以绕地球100圈。

2019年,曾伟带头研发的优酷千里眼系统上线运行,成了制作团队远程了解节目制作进程的利器。“千里眼会把现场所有的声画,点对点地投送给相关制播人员,实现异地协同办公。”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千里眼”支持了大约200个节目的远程协作。2020年,曾伟又火线主导开发了云上制播系统,截至目前,这套系统累计服务了四百多场节目的云上制作,节省的成本超过千万元。

在他看来,传统视频行业“非常保守,圈子很小”。所以他希望用更多的创新来促进变革。

运用示例:郭沫若曾说,科学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80后”曾伟无论上下班都在思考技术优化创新问题,主导研发了千里眼和云上直播系统,支持了异地办公和节目云上制作;获得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的谈剑锋主导研发了“iKEY多因素动态密码身份认证系统”,打破了外国对我国人民信息安全构成的威胁。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青年人要发挥实干精神,勇于革新,勇于创造。——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杨超艺

小创新背后的大社会

1993年出生的包佳佳学的是财务,“误打误撞”进了视频行业,成为一名资产运营师。她所在的团队主要负责影视资产的回收,将服装道具回收分发到全国各地不同的仓库,再通过网上平台租给不同剧组,实现循环利用。疫情以来,这种线上挑选道具,线下配送的服务,大大减少了剧组全国采购道具所造成的人员流动。

三年来,这个团队一共服务了700多个项目,为行业节约7000多万元,让大量影视道具重获新生。“道具资产平台,道具回收再运营,更大的意义是减少浪费。”她提醒说,服装是目前全球环境第二大污染源,“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提高它们的利用率。”

运用示例:新年有新雨,新雨焕新生。不论是年轻的包佳佳新颖独特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让大量影视道具重获新生,还是善于动手创造,加入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的“稚晖君”,他们的创新精神让我们看到了新生代的力量,未来的希望。正如毛泽东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我们应多尝试,多锻炼,“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蔡灏宸

时评范本

做一棵明亮的树,开不被定义的花

苏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青年又如初升的朝阳,不断积聚着能量,总有一刻会把光和热洒满大地。党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做一棵枝叶茂密的树,为他人乘凉撑起一片树荫。青年既要胸怀天下,主动担起影响世界的责任,也要关心“身边的事”,把学到的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国际舞台上,中国青年讲述中国故事、参与全球青年事务治理、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国两会期间,更多青年发挥“主人翁”意识,用青年视角观察社会、理性思考、建言献策。当代青年在平凡岗位上奋斗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引风气之先,在为祖国为人民的赤诚奉献中实现远大抱负。

做一棵向上生长的树,扎根大地不惧风雨变幻。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疫情的叠加冲击,2022年毕业生表现出了非凡的韧性和耐心,以自律学习抵抗未知变数,以乐观坚定直面风险挑战。半个多世纪前,“两弹一星”元勋以及背后协同攻坚的十万无名英雄,像遒劲的红柳扎根荒漠、自力更生,开启了中国巨龙的腾飞之路。当代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最好时期,触碰多高的阳光,取决于向下扎多深的根。需常怀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迎难而上、向“变”而生,增强应对风雨的底气,在行胜于言的实干中成就人生高度。

做一棵独一无二的树,用勇敢和热爱浇灌梦想之花。青年是最具创新、热情、活力、奇思妙想的群体,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翊鸣惊人”的冬奥小将,逐梦太空的“北斗”团队,让非遗“潮”起来的继承人……尽管各自的领域不同,但在青春的赛道上,我们都在奋力奔跑。

去做一棵树,一棵不被定义的树,一棵风吹不倒的樹。看朝日夕阳光辉灿烂,万物生灵自由生长,在鲜活又明亮的日子里,努力发芽、使劲开花、慢慢结果,成长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才。(选摘自龙虎网)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