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市民念念不忘的不仅是柳树,更是西湖文化

2022-05-30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光明网名村名镇

杭州西湖边景观近期提升改造,湖边移栽7棵柳树并换种成月季花一事引发争议。西湖景区管委会岳庙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北山街断桥至保俶路口沿湖柳树由于生长在悬铃木树冠下,长期得不到充足光照,出现老化、空洞、“驼背”和严重倾斜,部分存在安全隐患。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将柳树迁移。

随后,景区官微发布情况说明表示,将在尊重专家、市民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挑选高度不高、造型优美的柳树进行补种。

文本解读

角度一:城市治理的隐患。

西湖的柳,情意绵绵、依依不舍;武汉的樱,浅浅匀红、拨云睹日……简单的意象,却是深邃的文化符号与文化烙印。它们的身上,有凡人的生活印记,有诗人投注的情感,有延绵千年的文化气息。挪几棵树,多大点事,有什么大惊小怪呢?持这种思维的人不明白,树不只有自然的生命,也是作为历史、文化、生命符号而存在的。也许,“西湖掘柳”將在日后被证明是不算太美丽的误会,但误会背后,我们却看到了城市治理的隐患。(光明网)

角度二:守护西湖,守住我们的文化根脉。

文化古迹既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因而对它们的保养与修缮,须打起十二分的小心与谨慎。就像2008年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所提出的那样,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进行改变园林绿地、河湖水系等自然状态的活动,应当保护其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制订保护方案,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光明网)

运用示例:在杭州西湖景区的风景与文化里,有很多与杨柳相关的内容。比如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柳浪闻莺;在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著名诗篇里,亦有垂杨岸、折柳送别等字眼,描绘出西湖的柔美情趣,传颂千古,令世人为之神往,而如果西湖没了柳树,这些名篇也顿时少了风采。可以说,西湖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饱含历史文化韵味,不能轻易改变。经过此次“移树风波”,西湖管理方应有深刻认识,遇到类似决策时,尤需谨慎、柔软,应事先向市民和游客进行说明、解释,征求公众意见,再做妥善处置。——江德斌,东方网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光明网名村名镇
嚯,祛病了!
云南拟新增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曲霞:汤包名镇 香飘四海
主流媒体正面宣传分众化传播初探
图书馆学理论创新的供给侧改革助推问题意识品质的提升
西藏基层治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基于100名村(居)支部第一书记的访谈
宋朝有四大商业名镇吗?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要素初探——以河北怀来鸡鸣驿为例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河北省邢台县英谈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