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后时代,高考作文命题“三大趋势”与“四点警示”

2022-05-30李妍韩延明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作文题家国

李妍 韩延明

2022年高考落下帷幕,今年是“双减”政策之后的首次高考。考试命题在教考衔接上精耕细作,释放出“双减”改革的强烈信号。

相关语文命题专家表示,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强调深化基础,严格依据新课标,着意关联教材,创新试题形式;引导教学依据课标授课,提升课堂质量,引导学生减少“机械刷题”,提高能力素养,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回溯45载,作文命题趋势是让语文教育更语文。语文教学回归教材,引导读书写作,回到语言文字根本,这是语文教育要坚持的正确方向。引导孩子持身秉正,光明坦荡,胸怀天下,才能社会向善,民族向前。高考与新课标是教学首席指挥,学什么考什么,一定程度上就释放出了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信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于今年4月21日由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新课标虽然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但对高中生来说同样一脉相承。

2022年高考语文考查的内容,除了包含了基础的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整本书阅读之外,还有跨学科学习(如围棋的“本手、妙手、俗手”三个术语,就需要学生了解一些围棋基础知识),以及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全国甲卷作文素材给出了《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经过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情境独创,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综上所述,“双减”后时代,高考作文表现出如下命题特点与命题趋势:

一、坚定文化自信,继往开来。

新课标强调的语文核心素养内涵,首要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包括三个方面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文命题要努力唤起经典活力,守护历史张力的情境实践。

优秀传统文化管仲鲍叔牙(2020全国I卷)、毛笔字写“人”(2021新高考II卷),革命文化如2021年《觉醒年代》的刷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改革创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绿水青山、共同富裕……都先后在高考中出现。

传承文化,不是钻故纸堆,而是结合传统谈现实,谈对个人修身的启示,谈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高考作文题也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从取材古代文化典籍到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骘,从“文明的韧性”到“中国味”,这些题目要求学生深化对中华文化精神内核的领悟。2022年全国甲卷以《红楼梦》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为材料,请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北京卷的“学习今说”,也从古人的“学不可以已”谈起,思考现在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的异同之处,守正而后创新。

二、拥有家国情怀,与时代同频共振。

高考作文如同社会微缩景观,映照出鲜明的时代图景。家国视野与时代精神,已成为青年一代必答题。如近年来的北京卷作文题,更加强调青年与时代家国的联系。从“我与民族英雄過一天”“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到“新时代青年”“论生逢其时”,这一趋势旨在引导学生更多从“小我”的世界中走出,扩展家国视野、思考时代命题。

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等主题进入命题视野。2022年全国乙卷结合“北京:双奥之城”的材料,要求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感受与思考;新高考II卷的作文题,要求结合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典型,以“选择·创造·未来”为题作文;浙江卷则关注创新驱动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三、重视理性思维,培养逻辑思辨能力。

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从出题上杜绝了“套路化、死读书”式作文。以往有些作文的文风被诟病,原因就在于词藻华丽,却辞不达意。语言看似华美,但对生活没有实际思考,堆砌而成“古人聚餐、死人开会”,缺少建设性和创造性。

2020年的11道作文题中,至少有4道与思辨有关。如“幸存者偏差”“物各有性”“得与失”等题目,都在强调哲学思辨与多维视角。透过考题也发现逻辑思辨与表达能力依然是考查重点,且难度有所提高。对学生综合联想、材料理解和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着眼围棋中“本手、妙手、俗手”的启示意义等,材料强调“本手”的“合乎棋理”和“功夫扎实”“理解深刻”,意在启迪师生独立思考,确立观点:基础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不是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掌握融通,阐明目标远大与磨砺功夫、基础扎实与创新创造的辩证关系。

2022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但其命题特点及趋势作为风向标,为之后的作文备考提出了四点警示。

1.重视青年与国家主题。

家国情怀是高考作文永恒的主旋律,经久不衰。作为时代青年,必须心系苍生,情系国家。所以,“国家强盛与青年担当”是每一位考生必须深思熟虑的重大话题。要关注重大事件,广泛搜集素材,强化思考演练,提升写作技巧,做到有备无患,胸有成竹。

2.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

高考作文命题在选材上时间跨度很大,要特别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利用,并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丰富试题的内涵,拓展写作的空间。试题往往取材于古代文化典籍,或截取名著情节,或精选历史人物,或引用经典名句,通过对情节的赏析、人物的评骘、名句的延伸,让考生感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及现实意义。

3.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

如何让自己的文章在众多试卷中脱颖而出,得到阅读者的青睐,靠的是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不是编出来的,是丰富的情感体验、发自内心的独特感受。主要途径就是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4.关注热点而不唯热点。

毋庸置疑,热点事件、重大事件是作文命题的“宠儿”,是作文备考的重头戏之一。但是,绝不能只顾一点,而忽视、冷落其他素材。高考作文命题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取材非常广泛。作文备考在突出重点、重大主题的同时,务必全面开花,不留任何盲区。科学备考,全面备考,才是制胜之道。

(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作文题家国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家国两相依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