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与策略:高校新文科人才培养中的科教融合

2022-05-30路幸福,李羽佳

关键词:科教融合新文科人才培养

路幸福,李羽佳

摘要:科教融合既是對高校科研和教学资源反哺、成果反哺、过程协同固有路径的突破,也是对新文科人才培养中科研和教学之间关系的一种妥善处理,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分析,文章发现目前高校新文科人才培养中的科教融合存在专业建设观念上重“教”轻“研”、教师科研指导方式单一与学生研究性学习需求高但参与度低、科研实践中“团队意识”薄弱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新文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应通过建构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丰富研究性教学和指导、改革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等策略,推进科教融合,提升育人效果。

关键词:新文科;科教融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22)03-0083-05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the training of new liberal arts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U Xingfu,LI Yujia

( School of  Law,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2,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s not only a breakthrough in the inherent path of refeed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resources, refeeding achievements and process coordin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also a proper handl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 the training of new liberal arts talent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ncept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emphasizes “teaching” over “research”; the single method of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guidance; students′ high research learning needs and low participation, and weak team consciousnes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etc. These problems have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and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herefore,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should be promoted through strategies such as constructing a policy system and practice system, enriching research-based teaching and guidance, and reforming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new liberal arts;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科教融合育人是培养高水平拔尖人才的重要措施,是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2020年,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研究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举措,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明确要“建立健全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这便是对新文科科教融合育人提出的总体目标。当前,新文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故剖析科教融合在新文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解决策略对新文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教融合育人理念的提出与新文科人才培养

在高校人才培养实践中,科研和教学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如何充分发挥二者在育人中的作用,始终是学界热议的话题。对此,学界大致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是反哺论,二是协同论。反哺论认为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科研反哺教学,主张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1],把科研的方式、方法及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2],以高水平科研成果、项目、一流师资队伍、先进仪器设备等科研资料为基础,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3]。由此可见,反哺论认为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主要包含3层意思:①二者存在先后顺序,即科研在先、教学在后;②二者有强弱,即科研强于教学;③二者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导致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协同论主张科研和教学过程协调、同步,协同育人。如许硕等提出,科教协同创新是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内生性合作行为[4]。我国专门实施了《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5],该计划旨在探索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学科拔尖人才的新模式。协同论对于研究型高校和兼具人才培养功能的科研机构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实现科研和教学二者在目标、主体、任务、政策等方面的统筹协调。

以上兩种观点,实际上都是将科研与教学视为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因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难以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因此,有学者提出,只有科教融合才能真正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6]。“融合论”强调科研和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可分割性,主张科研和教学要以服务人才培养为前提,达成各要素的深度融合。科教融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一般层次上的融合,即科研和教学在资源、平台、师资、机构等方面的融通;二是深层次上的融合,至少包含理念、方法、团队、价值4个方面的深度融合。①理念融合,即创新理念和精神要与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相融合,传承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学术信念[7],在教学中融合科研的创新理念,在科研全过程中发挥教学的功能。②方法融合,将科研的问题意识、团队协作、目标管理等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把教学的案例式、启发式、研讨式等方法运用于科研能力培养,通过科研和教学方法互融形成研究性教学。③团队融合,首先是吸纳学生进教师科研课题、进实验室或研究室、进科研团队,打造师生共同合作的团队;其次是打破科研平台、团队等在学科、专业上的界限,推动科研团队交叉、融合发展。④价值融合,以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科教融合育人的最终价值导向。4个方面彼此联系,相互融合,构成一个整体,理念融合是基础,方法融合是手段,团队融合是保障,价值融合是导向。因此,新文科人才培养中的科教融合,应是指深层次上的融合。

随着全球信息科学技术以及新经济形态的快速发展,正处于加速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新时期,为更好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我国高校要创新发展理念,着力培养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有学者提出“新文科”建设要坚持5大理念,即超学科视野、强创新精神、大文化观念、生态人文主义和新语文思维[8]。人才培养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有限的课堂教学或者滞后的教学内容很难实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的目标,新文科人才培养任重道远。因此,科教融合既是对高校科研和教学资源反哺、成果反哺、过程协同固有路径的突破,也是对新文科人才培养中科研和教学之间关系的一种妥善处理。

二、新文科人才培养中科教融合问题分析

新文科人才培养对科研和教学的有效联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高校育人实践中,科研、教学分离甚至对立的情形一定程度上长期存在,科教融合育人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专业建设观念上重“教”轻“研”

新文科建设要求教师高质量的“教”和学生创新性的“学”,科教融合服务人才培养。然而,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科教融合尚未受到普遍重视。长期以来,大部分文科专业主张“厚积薄发”,认为本科学习阶段是“厚积”的过程,因此常强调“教”,忽视“研”,更不用说“教”“研”的融合。调查显示2021年1月,笔者在安徽师范大学开展了一次关于文科生创新学习的调查,样本规模为525个,调查对象为二年级以上本科生,专业所属学科门类涉及文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本文所用调查数据均来自此次调查。,21%的学生参加过科研论文大赛、31%的学生参加过创新训练项目、20%的学生参加过优秀毕业论文培育项目。综合来看,约70%的文科生没有参与过科研训练活动并得到深入指导;67%的文科生认为毕业论文才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科研训练。其实,科教融合首先应该是对教育主体的要求,要充分体现在人才培养观念、培养方式、制度支持等多方面,把创新意识培养、科研能力训练作为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融入教学中。

(二)教师科研指导方式单一

文科人才培养中的科研指导,通常主要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讨论、调研、写作等,文科生得到的深度指导普遍较少。调查表明,尽管许多文科专业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然而学生真正得到的指导深度有限,且指导方式比较单一,多是指导学生如何阅读与撰写读书报告(71%)、学术论文或调查报告(46%),以及如何开展专业实践(32%)等;而且,仅有10%的学生得到导师的每月定期指导。此外,导师的指导过于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结合得并不紧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调查研究较少,对中国故事的提炼、挖掘不充分,对民生福祉的关注缺乏敏感性。

当前,文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科研需求日益高涨,但以教师为主导的集体讨论和指导较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难以聚焦,导致科研项目或论文选题较大,论证空泛,难以产出有质量的成果,因此不少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继而开始对自身的科研能力产生怀疑。实际上,这是缺少科研训练和指导带来的后果,高校与指导教师若能结合本科生人才培养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训练和指导,情况或将大为改观。

(三)学生研究性学习需求高但参与度低

研究发现,大学教师与学生对科教融合改革的态度有温差;很多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意愿度较高,但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较低;科教融合在本科教育中的实施状况并不乐观;不同背景学生在科教融合各方面表现出差异性[9]。调查显示,学生对专业社团、兴趣小组等研究性学习团队的需求分别为71%、72%,然而实际参与专业社团和兴趣小组的却只有31%和21%。导致学生需求高、参与度低的原因多方面,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因素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方面。这些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知识体系更新相对滞后,不利于研究性学习。相较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大多数文科专业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更新显得比较滞后。有研究者对地方高校教材建设情况作过调查,调查结论认为教材前沿性不够,内容更新不及时,与学科专业或者产业技术发展相脱节,教材体系无法有效向教学体系转换[10]。

第二,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和探究性。 长期以来, 大多高校和文科专业的人才培养, 仍是以授课教师为中心、 以知识传授为目标、 以班级编制为组织载体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11], 教师讲授过多, 对学生的阅读、 写作表达能力培养不足[12]。 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需求。

第三,人才培养考核方式单一。当前,大部分高校的课程考核方式是一次性闭卷考试,方式单一、重理论轻应用、学生无自主选择权,导致大部分学生死记硬背,毫无创新可言[13],文科课程考核尤其如此。当然,也已经有部分专业或课程教师意识到上述问题,开始探索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如增加了过程性考核,考核形式包括阅读、讨论、课程小论文等,甚至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然而,53%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些所谓的创新教育与过程考核不仅效果并不理想,反而还增加了学习负担。

(四)科研实践中“团队意识”薄弱

文科科研,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科研,多建立在研究人员大量阅读和个人思辨的基础上,依赖于个人的知识积累和科研素养,很难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合作研究[14],因而单兵作战或“师傅+徒弟”式的合作居多[15]。本科学习阶段的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科研训练尚不充分,很难参与某个核心科研环节,少有机会在科研实践中获得团队合作训练和富有成效的科研训练。调查表明,85%的文科生缺乏组建或参与创新型学习团队的意识;在参与过科研训练的学生中,有56%没有参与核心科研工作。学生所接受到的大多只是阅读、思考等个人素养方面的训练指导。然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高校积极开展跨学科、多学科交叉研究或合作研究,甚至是走出校园开展“政产学研”深度合作,达成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各学科领域间的贯通融合。可以说,没有领域合作、团队合作,新文科很难有所突破,更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三、新文科人才培养中的科教融合策略

科教融合的出路在于坚持教学的学术性、开展研究性教学、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16]。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来看,需从构建科教融合育人的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丰富研究性教学和指导、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改革3个方面扎实推进新文科人才培养中的科教融合。

(一)构建科教融合育人的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

新文科人才亦是生产性研究和知识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才培养应有完善的、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科教融合育人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

首先,出台创新教育的政策制度。政策制度包含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学分认证、考核方式、指导措施、项目支持、平台建设、激励机制、部门协同等多方面,特别是要把创新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各个培养环节确保学生得到基本的创新性教育,形成完善的科教融合育人的政策体系,从制度层面革除重“教”轻“研”、科教分离的局面,引导科教融合,提升育人成效,形成科教融合育人的长效机制。

其次,构建类型多样的科教融合实践体系。根据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可以将创新教育分为基本素养层次、素质拓展层次和巩固提高层次。基本素养层次主要在低年级阶段,包括课程创新训练模块和创新实践教育环节;素质拓展层次主要在中高年级阶段,包括学科竞赛和研究项目;巩固提高层次一般在高年级阶段,主要是创新综合性训练和政产学研。不同类型的科教融合实践体系,有不同的具体内容(见表1)。

新文科的创新教育体系在保证能够达成学生基础创新教育目标的同时,还要能够满足一部分学生个性化的、较高层次的创新学习和实践要求,要能激发教师创新教育和学生创新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扩大学生参与面、提高学生参与度;要能保证创新教育实践的实施效果,用制度转变学生创新学习的被动状态,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实现以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建设推动创新教育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

(二)丰富研究性教学和指导

以科教融合促进新的育人理念和方法的形成,需要大力推进新文科教学和指导方式改革,培育“教”与“学”、“师”与“生”研究性、互动性的共同体。有学者提出,发展现代书院制有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17-18],尤其是文科建设[19]。无论高校是否采取书院制,其實质仍是强调新文科人才培养中的科教融合育人要求,主张开展研究性教学和指导,并优化个性化教育方案、有效的导师制、互动性的教育模式。

第一,全面推行本科生创新教育导师制。实施全程导师制、项目导师制、实践导师制,根据科教融合的要求,制定实施导师考核和激励措施,让教师愿意当导师,学生能够根据学习需要选到导师。第二,开展深度阅读活动。新文科人才培养,阅读是基础。导师应结合各专业需要,指导学生深度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批判式阅读西方论著;除开展各专业内的深度阅读活动之外,还可由文科类学生社团主办面向文科生的多学科、跨学科的经典论著阅读交流活动。第三,开展以思维训练为目的的研讨。以本科生导师制为基础,开展常态化的、问题导向的、聚焦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的主题研讨活动,提高文科生关注现实的责任感、投身社会发展的使命感、聚焦研究问题的敏锐力、剖析问题的解释力,在团队研讨中,训练学术思维,凝练学术观点。

(三)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改革

要解决学生科研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参与度低问题,必须进行系统化的教育教学改革。首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加大教材建设力度,更新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模块,将新时代出现的新变化、新要求吸纳进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既跟踪学术前沿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其次,开展创新教育案例建设。要围绕政产学研中的新需求、新问题开展案例建设,各门课程都应自觉建设服务创新教育的案例库。再次,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要逐步降低闭卷考试分值比例,完善学生广泛参与的过程考核方式,如面试、答辩、方案策划、调查报告、学术论文、音视频创作等。最后,推进学生团队意识建设。应借助开展专项训练、创办创新训练营等形式逐步提高文科生团队意识,并将之纳入新文科人才培养的必修实践环节,通过参与讨论、聚焦问题、细化解决方案、实地调研、分工合作等创新训练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特定主题的研究,并以团队形式合作形成成果。

参考文献:

[1]李俊杰.科研反哺教学的合理性及地方高校因应策略[J].教育研究,2012(3):53-56.

[2]唐萍萍,胡仪元.科研反哺教学的实践困境与完善对策[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4):66-70.

[3]陈光宋,张弘钧.“双一流”背景下科研反哺教学的困境、对策与实践[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5):67-71.

[4]许硕,李靖.国外科教协同创新模式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2015, 29(12): 176-179.

[5]中国科学院 教育部关于印发《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3-07-18) [2021-10-19].https://www.ucas.ac.cn/site/235?u=60937.

[6]石中英.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论要义与实践要求[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0(9): 7-15.

[7]张红霞.从近现代大学组织特点看科教融合体系建设之逻辑[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4):21-29.

[8]赵奎英.试谈“新文科”的五大理念[J].南京社会科学,2021(9):147-155.

[9]周光礼,黄露.为什么学生不欢迎先进的教学理念:基于科教融合改革的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48-56.

[10]郭瑾莉,王天泽.新时代地方高校教材建设:实践审思与行动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0(8):104-108.

[11]马骁,李雪,孙晓东.新文科建设:瓶颈问题与破解之策[J].中国大学教学,2021(1-2):2- 25+34.

[12]姜萌.新文科视野下史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应对[J].中国大学教学,2021(5):28- 32+84.

[13]顾铁凤,贾月梅,武瑛,等.基于創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学生考核评价体系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4):9-11.

[14]刘苗苗,姜华,刘盛博,等.不同学科科研合作差异的比较研究:以2017年教育部创新团队114位带头人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9(16):100-107.

[15]鲍传友.促进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人员科研合作的政策思考[J].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7: 102-113.

[16]白逸仙.建设一流本科重在四个融合[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18(2):23- 27.

[17]郭俊.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兴起及其发展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8):76-83.

[18]田建荣.现代大学实行书院制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3(1):60-62.

[19]曾军.探索体现时代精神的文科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37-38.

[责任编辑:吴晓红]

猜你喜欢

科教融合新文科人才培养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教育云”促进科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