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几点思考
2022-05-30侯敏
侯敏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记录思维活动的方法,其又叫心智图,是利用图画以及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把每个知识点的层级关系用隶属或者相关的层级图展示出来,方便学生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要点比较琐碎和散乱,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和逻辑还不够严谨,要做到让他们自己理解、掌握、和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显然有点差强人意。然而,思维导图却能够对这一问题有所帮助,它充分运用人的左右大脑,以及记忆、阅读和思维的定式规律,帮助人们平衡逻辑和想象、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发展。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能够把每个知识关键点、文章结构用相互隶属或者有层级的关系图表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的记忆、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此,笔者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作了的一些思考。
一、思维导图应融入课程教学目标
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规划好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思维导图融入课程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让教学更有方向感,也才会让教学顺利开展中更有成就感。首先,老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把课程内容熟知于心,对教材有个整体的把握。在每个章节的内容中都要重难点知识分析清楚,利用思维导图调节好上课的节奏,控制好每个知识点的主讲时间和内容,需要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怎么运用知识要点设立准确的目标,做到有条不紊、有的放矢。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领会知识的内涵和精神,注意情感的建设需求,用思维导图的逻辑惯性树立起浓厚的感情目标,把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思想情感和优秀品质以学生们容易接受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以便与学生产生共鸣思想,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维,普及初中生所应懂得的法治常识。最后,還要重视能力目标的树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与生活行为和生活能力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使者,更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师。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的先进策略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对于学生能力的锻炼,包括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和谐共处能力、自立自主能力、思维能力等等方面,每次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计划地培养。
二、激发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兴趣
让学生自主进行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的制作,可以用丰富的色彩,线条,既可以加强学生理解记忆,也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因此要激发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兴趣。初中道德与法治由于其理论性较强,其蕴含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时,很难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掌握,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可以把分散的知识点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效律,提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丰富的社会生活》一课中“我与社会”这一内容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体会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从而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考。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给学生进行本节课内容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和学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对几种主要社会关系进行认知。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下自己一天当中都做了哪些事情?让学生结合情境和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并分析在社会生活中自己经历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了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解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快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三、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思维导图类型
思维导图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比较常见的类型有树状导图、枝状导图、集合导图等。不同的类型有着不同的作用,比如树状图强调各要素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枝状图强调各要素间的拓展与分级关系,辐射图表示离散与同级关系……笔者通过观察发现,目前许多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时缺乏相关科学依据,滥用、搬用或者错用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得思维导图的教育意义变了味,教学目的也很难达到。例如,在教学《交友的智慧》一课中“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内容时,有些教师选择树状图来展示网络交友的各种优缺点,但是树状图分散辐射的特点使得优缺点罗列得过于杂乱,导致学生很容易将优点与缺点混淆。实际上,这里应该用集合导图,将优点和缺点分别设置为两个大的集合,集合内部分别包含具体的优缺点,这样,学生才能明白网络交友分别有哪些优缺点。
四、注意思维导图的整体性
《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是成体系的,从小学到初中,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体系。而且,教材中的每一个章节中的内容也是具有系统性的,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脉络构架。所以,教师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首先应该考虑到思维导图内容就应该是整体的架构。先按照所要教授的目标对整节或整章所教授的内容归纳整理为一个大的框架,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体把握,这样学生才能清楚地、系统地把握好知识。这个整体结构性的思维导图可以在教学之前就先给学生展示出来,让他们先从整体上把握,然后再进入细节,这样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清晰的思维。也可以在教授完一个段落之后,教师在总结巩固的时候再给学生梳理出来,这样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吸收。具体是先列整体思维导图,还是后列出来,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等来操作。比如,在教学《青春时光》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在教学前,先展示出思维导图——本单元的三个主要板块:青春的邀约(身心变化)、青春的心弦(心理特征)、青春的证明(让青春精彩)……(这个单元的三节之下还有小层次,可以采用树状图)——教师结合这个思维导图,给学生讲解下面要学习这些内容,分这么几个板块来学,分别给同学们讲有关青春期生理、心理和如何做的问题。这样再进行下面具体的讲授时,学生们的学习思路是非常清楚的,很容易就能跟上教师的节奏,也能迅速在学习过程中捕捉到学习要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范畴是一个有着它特殊的规律与性质的,教师要重视它的内容和特点,以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教学经验来完善它的教学体系。首先,在课程的导入环节,教师要重视教材与生活细节的联系,密切的结合学生的日常或者身边的故事進行有思考性质的提问,极力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明确与直观的主题来设立思维导图的中心内容。其次,通过自然的过渡衔接到下一层次的内容中,其中,包括设置好重点的环节是以什么形式开展、难点的地方又要怎么去分析和解释,亦或者是在哪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上要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来进行,都需要老师的精心安排和有目的的教学。最后,建议老师在当堂课中完成对于学生的考察与评价,通过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获得相应的反馈,总结出课堂中或者教材中所出现的问题;总结出学生对于思维导图利用的程度;总结出自己教学体系中仍需改善的地方;总结出学生在思维运作中记忆能力的配合是否充分。同时通过鼓励的评价措施,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扩大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信心。
五、把握思维导图的逻辑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知识有直观的、清晰的认知,起到引导或归纳的作用。那么这个思维导图的设计就应特别注意其逻辑严谨和思路清晰,如果这个思维导图本身是混乱的、逻辑不清的,那就不可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甚至会对学生产生错误引导,使他们的思维陷入混乱无序或者是掌握错误知识。这样应用思维导图,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对待每一个思维导图,教师都要精心梳理知识,合理构建,并反复验证检查,确保条理清楚、逻辑规范。比如,《共奏和谐乐章》这一课,是教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和集體的关系,其中《节奏与旋律》这一节,主要是指导学生理解自己的多重角色身份和不同集体间的关系。如果教师将这部分绘制成枝状图,使“我的角色”成了与“集体”并列递进的关系,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对这块知识,建议采用集合交叉图,把“个人”画成一个圆(可以画多个,代表多个学生),与代表不同的集体(比如篮球队、团组织等)的圆分别进行交汇。这样逻辑正确,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六、思维导图要能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和生理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虽然他们已初步具备是非观念,但在看待某个事物或某件事情时并不能从多角度入手。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情况,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知识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发挥思维导图生动形象、多维全面的优势,以线段、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多维度判断,帮助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引导学生透彻解读知识的本质与核心,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网络生活新空间》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利”与“弊”两个维度分析网络,并通过具体事件或新闻论证说明网络的“利”与“弊”,进一步填充思维导图的分支内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的思想观念。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辩证看待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是一个具有深层价值的法宝,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合理的利用思维导图,认真地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自己的教学和对于学生的教育中都要融入思维导图的具体概念和使用方法,在明确的目标和有序的步骤中不断地探寻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以追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进步,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