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022-05-30张静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32期
关键词:家国乡土情怀

张静

家国情怀是五大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增强了历史教学的人文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当今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下,更应重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让历史教学成为中学生精神成长的沃土。结合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展现乡土教育,触发家国情怀

乡土是一个人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乡土历史蕴含着浓厚的情感力量及精神价值,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良好关联,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挖掘乡土资源,借助乡土资源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如在讲抗日战争时,可以带学生参观张自忠将军纪念馆,通过他的事迹了解当时的时局背景,体会他在抗战中展现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在给弟弟张自明的信中,张自忠说:“吾一日不死,必尽吾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死而已。”书信直观的展示了以张自忠将军为代表的中国爱国军人伟大的抗战精神。这些鲜活的素材是课堂之外不可或缺的补充。乡土是一个人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学生对家乡人文历史的熟悉、关心、热爱通常会升华为对国家命运、对民族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

二、重大纪念日的悼念

历史教学的特点之一是研究过去的人和事,以史为鉴,启迪当下。历史教学离不开时间的记忆,利用重大纪念日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取材广泛,教育性强,易引发学生共鸣。如每年的九月十八日的“国耻日”和十二月十三日的“国家公祭日”,五四青年节,纪念“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通过视频资料、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倾听民族的耻辱,回顾侵略者的野蛮,反思历史,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居安思危,让学生树立为民族振兴而读书的人生目标。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敢赴国难的家国情怀,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成长为合格公民,全面发展。

三、品评历史名人,升华家国情怀

历史学习中,人物是主体,事件是人物的历史痕迹,正确的品读人物,才能明辨是非,汲取历史精神,促进德育发展。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情怀始终富有激昂奋进的主旋律,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解读历史人物的高尚品质以感染学生。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屈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等。近代有甘于用自己的鲜血唤起国人觉醒的谭嗣同;不顾个人安危、四处奔波,致死还留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这些都是历朝历代中华儿女血性报国情怀的体现,都会成为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无数的历史人物,用行动和思想汇聚成中国大历史,铸就了中国精神。历史教学要重视发掘中国精神,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境界。

四、把握时政热点,激发家国责任感

历史教学需要我们立足现在,探究过去从而更好的展望未来。放眼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但在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下,各国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使国家民族坚强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叙利亚战争、利比亚战争等世界局部战争的发生让我们目睹了饱受战争摧残的或沦陷的国家人民流离失所,破败不堪的悲惨。家国摧毁、沦丧就折断了民族的希望,这些都引发了我们对国家命运的深思。从反面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

五、创设情境,感悟家国情怀

注重课堂情境教学,引导學生表达个人感受,实现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渗透。情境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情境之中实现同感、共情。如在京张铁路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为了指引学生深入的感受“人”字形线路建设环节,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应的材料、数据,并以图片、文字、数据为依托,为学生构建情景。用多媒体将京张铁路工程图展现出来,并出示问题“看到京张铁路有什么感受?在京张铁路建设中比较难修的路为什么要修?京张铁路修好有什么价值?”在学生思考问题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材料,指引学生根据材料来分析问题。同时指引学生分析当时中国修建铁路的状况如何?让学生结合资料、教材内容了解到当时中国修铁路的内外环境都十分恶劣,一方面面临着列强侵略;另一方面还存在人才、技术落后以及经费不足的情况。而詹天佑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为了民族大业带领着团队投身在铁路修建事业中。最后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人”字形线路动画,使学生体会到詹天佑维护民族尊严、荣誉的情感,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

总之,历史学科教学是家国情怀教育的主阵地。历史教师应与时俱进,担起重任,把家国情怀教育落实到每一课,并结合课外实践活动,构建符合教学需要的历史情境,深度体验历史人物的思想与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将思想认知升华到家国同构这一层面。家国情怀教育一定会为国家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社会公民。

猜你喜欢

家国乡土情怀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乡土中国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芬芳乡土行
略谈“家国情怀”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