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健美操教学实施路径的实践研究

2022-05-30曾光

当代体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体育课双减专项

曾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小学生的课后知识学习与拓展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按照教育部要求,从2018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小学要在正常教育教学之外,每天下午放学以后安排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原则上17时结束。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开展体育、艺术、科学普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健美操作为一项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的形式、手段和内容之一通过健美操运动不仅可以育体,还有育德、育智、育美等方面的功能,而且还可以促进完成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等其他方面的任务,实现健美操运动健身、健心、健智、健美的目的。本文研究旨在将“一体化”教学中学练赛评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健美操专项课堂教学,利用体育课后服务时间对学生开展健美操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初中生健美操的运动技能,使其更加专业化,另一方面更加有利于初中生强身健体,锤炼人格。基于此,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这对于其他运动项目在体育课后服务红有效实施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促进作用。

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教育部在2017年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结合2019年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基础上,通过自查可知,目标想要解决“三点半”难题而生的课后服务的走向并不如预期所设,随着资本的涌入、教育产业更是野蛮生长,进而导致家庭经济实力和学生课余时间的严重“内卷”。因此,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该意见明确指出要提高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更要开展包括体育运动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同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强调要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体育教育质量,促进体教融合,要让“青少年普遍掌握1—2项运动技能”。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我国1.56亿中小学生从繁重的家庭作业和校外培训中解放出来,也为他们加强课后体育锻炼提供了更多契机和空间。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2019年全国6至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仅为23.8%,“小眼镜”“小胖墩”层出不穷,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的情况,很多孩子更喜欢畅游在网络世界里以此来取代锻炼身体。针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短板和体育锻炼不足问题,教育部再次明确提出,各中小学校要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放学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提升学校课后体育服务水平,提升教师的专项教学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

而如何在“双减”政策下,有效开展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健美操教学更加值得人们关注,因为它的研究价值会辐射到其他运动专项的开展与实施。随着2022年新课改的推出,“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学校课后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五育并举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大方向下,体育教育可以在课后服务中发挥更多作用,并且作用更加明显。在“双减”政策下如何实施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如何去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项目的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等需求并开展相应专项研究,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与研究的。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学生巩固课内知识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提升健康水平尤为重要。但长期以来,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仍是较少,主要原因在于:课外体育活动游离于体育课程体系之外,有形无实;各校体育师资力量缺乏,教师的专业技能难以满足学生课外学习的需求;学校运动场地、器材设施等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并且课外体育运动存在安全隐患、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双减”政策实施后,各中小学应大力推进课后体育服务、有效提升课外体育活动质量,充分发挥“以体育人”功能。“双减”政策和《“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的相继出台,既为学校课后服务多元化的发展带来契机,更为体育融入“双减”政策背景下的课后服务创造条件。本文研究希望回应“双减”政策背景下以体育学科为例的课后服务现状,以政策解读、构建体系和解决问题这三个方面为切入点,探究“双减”政策下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健美操教学的理想构建模式,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课后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帮助学生在课后强化不同学科与专项的能力,主要是安排学生文化课知识强化、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而体育课后服务中的健美操课后服务则是对学生课后在学校的健美操活动进行安排,其根本目的是要规范初中课后体育的规范化服务和管理。按国家发布的相关文件要求学生每天在校要进行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课后居家体育运动时间也需要逐步达到一小时,由此可见国家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及体育运动能力的重视程度,而体育课后服务已经成为增加初中学生在校运动时间、提高学生运动成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目前学生掌握、提高相关的专项运动理论,专项技术技能和技、战术能力综合运用等有效方法之一。在初中有效开展健美操课后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健美操教学实施路径的实践

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课堂教学改革精细化管理的发展趋势,课上健美操教学更加注重全体学生的健美操学习能力,更加面向全体。在当今初中健美操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健美操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改革创新程度一直都在与时俱进。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传统体育课中健美操教学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师生课上交流少,仍是以教师主导,进行健美操动作讲解、示范,学生学习的方式,这更加体现不关心学生兴趣爱好的学习和培养,教师更是不关心学生对于健美操兴趣爱好的隶属关系和个体差异,学生的健美操练习时间不足等问题不断凸显,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阻碍了学生健美操知识学习与培养的进程,也与新课程标准的发展趋势不符。因此,为加大对初中学生体育课后服务健美操教学实施路径的实践的研究,本文将新兴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入健美操体育课后服务中,通过“学、练、赛、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兴趣爱好,该模式下健美操教学中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讲解的时间更少,学生的学练时间更加充沛,这种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中更加得以应用。在课后服务健美操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健美操学习,学生学习后会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练习,教师会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导,在课后服务的专项教学中学生更加彰显主体作用。在学生对于所学掌握后,教师将通过比赛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也是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其自信心更足,更加具有表现欲。并且通过生生、师生的点评来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所學内容,帮助学生对于自身不足能够及时改进,对于健美操学习更加充满乐趣。“学、练、赛、评”教学模式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健美操的专项运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入将对健美操课堂教学的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也更加满足了新课程标准对于师生的要求和健美操教学的发展趋势。

(2)加快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健美操教学实施路径环境的构建

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加可以推动健美操课堂教学的发展,这可以为学生对于健美操技能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激励和保障。在当前的初中体育课堂健美操教学过程中,体育课后服务的优势非常明显,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采用体育课后服务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结合学生的性别差异、自身特点、兴趣爱好、体质等来进行健美操运动,这样既能够增强其专项教学的有效性,也可以加快推动体育课后服务健美操专项教学质量的提升。选择参加健美操课后服务的学生在学练一段时间后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专项技能都会变得更加专业,进而实现体育课后服务健美操教学环境下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全面性。通过培养学生的健美操专项运动个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这对提高健美操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教学能力和进一步对学生的健美操运动能力生成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且对于学生在其他学科方面的学习也更加具有帮助,这进一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更加彰显了教师的辅助指导作用。

(3)提高体育课后服务健美操教学实施路径的有效性和健康发展的成效

体育课后服务健美操教学在实施路径的实践研究中将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入其中,这更加有助于课后服务中健美操教学效果的生成,它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促进学生独立学习和加强健美操运动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养成能够更好地促进健美操教学目标的达成,在体育课后服务健美操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练、赛、评”教学模式有计划的实施,还可以更加注重初中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落实。在课后服务中整个健美操专项教学都是围绕学生来开展,真正做到了从“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的转变,这也更加有效激发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学练时间更多,更加以学会为主,然后通过参加比赛检验自我,提升自信心。这种提高体育课后服务健美操教学实施路径的有效性和健康发展的成效,也更加彰显了国家提出的对于体育课教学的要求,即:教会、勤练、常赛。在此环境下,体育教师对健美操课堂教学的开展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对于其专项运动理论、专项技术等综合能力学习和运用,真正的做到有学练,有检验,有参与,有评价,这更加为初中学生的健美操水平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4)加快促进初中体育健美操教师专项业务能力的发展

体育教师作为初中体育教学的主导者,更是实施者,受到运动项目多、在校专业学习等因素的影响,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基本能够掌握两门左右的运动项目。但是在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健美操专项运动实施的过程中,结合学生对于健美操运动的兴趣和运动项目的特点,健美操课后服务对体育教师的健美操专项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的专项能力更强,理论与实践俱佳,由于目标是培养更加专业的健美操学生(运动员),使其在今后的继续教育及就业中更具优势。因此,随着体育课后服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是要求,也更加是一种促进,它将更加有利于促进初中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健美操专项理论知识和运动能力,以更好地适应体育课后服务健美操专项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在“双减”政策下,学校面向学生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体育课后服务,可以丰富课后服务实践载体,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更好地发挥育体、育人功能,为改革课后服务体制,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作为课后服务中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健美操更加受到男女生的青睐,通过健美操课后服务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健美操专项教学能力,使他们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更加丰富。与此同时,它的价值更加体现在学生的收获。首先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健美操专项运动能力,还可以更好的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灵活性和柔韧性,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其次,开展健美操课后服务,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强化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最后,通过开展健美操课后服务,可以帮助有健美操特长的学生达到更高的水平,使得他们通过专项技能考取自己满意的高中。本文针对“双减”政策下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健美操教学的实施路径进行研究,将以体育学科健美操教学为例,深入探究在“双减”政策下初中健美操课后服务的应为与可为,并在多元参与体育课后服务机制和多层次、多维度体育课后服务系统的建设上提出可行性策略和優化方案,为学生在体育课后服务专项学习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加对于学生的体育专项学习指明了方向。

(作者单位:本溪市高级中学附属学校)

猜你喜欢

体育课双减专项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