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2022-05-30来敏倩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中体育因材施教

【摘 要】高中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体育教学必须考虑这个时期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个性爱好、体育竞技水平和健身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采取与学生的情况相匹配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學中,教师很少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总是采取同样的教学手段,制定同样的教学目标,如此无差别的教学方式不利于高中生体育学习效率的提升,难以培养高中生终身运动的意识。因此,因材施教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还可以促使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意识。文章以游泳项目教学为例,探索因材施教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因材施教;游泳项目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8-0105-03

高中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如身高、体重和兴趣爱好等,这些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因素,是不可逆的客观条件。体育教师必须全面认识学生所处的不同层次,在此前提下采取有侧重、分阶段的教学,构建多元高中体育课堂,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满足不同学习习惯的高中生的体育需求,引导并鼓励学生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实现高中体育课程技术性和休闲性兼顾的目标。

一、因材施教的内涵和应用意义

(一)因材施教的内涵

因材施教的理念古已有之,教育家孔子在春秋时期就运用此法教学。因材施教的核心是提前分析受教育者的个性、学习态度、对陌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程度,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目标,这些计划和目标必须具备合理性和可行性。而且该理念还要突出差异性和层次性,根据科学的分类标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教师以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征制定相应难度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以自身能力为基础发挥潜在的优势,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教师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采用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和课外实践形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体育锻炼和技能训练的难度,增加体育学习的游戏性和娱乐性[1]。

(二)因材施教应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1.落实人本理念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内核。所以,高中体育教学目标并非仅仅在形式上让学生学到体育知识和掌握体育技能,而是通过系统的体育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在强健体魄的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基于这样的远景目标,高中体育教学首先要突出体育运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树立身心健康至上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到体育学习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

2.挖掘差异性的优势

落实因材施教的立足点就是针对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教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间的差异,量体裁衣,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其发展的空间。只有挖掘差异性的优势,才能真正落实“一个也不落下”的均衡教育理念。

3.体现分层教学的效益

高中生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成长环境和身心发展方面,简单来说,在体育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程度上,学生之间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为不同层级的学生布置相应的体育学习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在体育教育中学有所获。

二、高中生游泳运动技能现状

目前,高中体育中游泳项目的教学还没有普遍开展。游泳运动不仅是竞技体育内容,也是一种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不仅应用在生产作业中,还能够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都有学生发生溺水事故。如某大学10名学生在手拉手营救2名落水儿童时,由于其中多数不会游泳,虽然最终2名儿童得救,但有3名大学生不幸牺牲。由此可以看出高中学生掌握游泳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高中体育游泳课程的开设势在必行。为了研究高中生对游泳项目技能的掌握程度,相关研究机构进行了针对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982名高中生当中,有619名是根本不会游泳的,占总调查人数的63%,占比最高;可以游25米的只有196人;能游50米的有108人;能游50米以上的学生只有59人,占比6%。这样的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加强学生对游泳技能的掌握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在高中阶段开展游泳项目教学,正是引导学生掌握游泳技能的关键手段[2]。

三、因材施教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

体育课程的知识感情色彩不强,更注重客观性,因此,高中生对体育理论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教师有必要根据个人的体会将书本知识赋予一定的感情,引起学生的兴趣,加快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也就是说,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讲解的生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大部分情感较为丰富的学生来说具有良好的效果。如果教师融合生动丰富的语言与有趣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尽快地接受书本上的体育知识,更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自觉加入到体育运动中去,有效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

如教师在游泳实践课中可一边进行标准而形象的动作示范,一边以生动的语言讲解游泳动作的要领,然后指引学生进行动作训练,并在一边观察,对学生的游泳动作和姿势进行点评。生动的理论与实践协同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对游泳运动项目的

兴趣。

(二)认识学生间的个性差异

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差异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能力、性格、气质和兴趣等诸多方面。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采用一样的学习方法、进度、难度和评价标准。这种没有针对性、没有侧重点的教学方式使得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又“吃不了”,并且课堂气氛也很压抑,抑制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相关调查资料显示,高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以及对体育的认知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教师要在承认、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渠道和方法探索彰显才能和个性的独特空间,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挖掘自身的潜在价值,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技能提升的方式。教师若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就不能搞“一刀切”式的教育模式,要在可变的环境中磨炼学生的心智,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每一个学生。

如在游泳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游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他们进行合理分组,对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考核,同时可以组织适合每个小組的游泳比赛等,在发挥各组优点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游泳水平。同时,教师要在每个课外实践活动结束时对学生给予指点或评价,形成在差异中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利用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

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师要利用分层教学采取不同的措施。针对学习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核心,在课堂上进行启发评点,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方式;针对有一定学习能力、身体状况一般的学生,可利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主,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针对学习能力差、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实施分解示范,详细讲解,通过动作分解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3]。

如对于那些在进入高中前没有任何游泳学习经验、身体素质比较差,并且对游泳运动心存恐惧的学生,可以将其定位为基础层;对于有一定游泳知识和经验、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将其定位为巩固层;对于已经掌握游泳知识和游泳技能的学生,需要通过更难的技能训练提升其游泳水平,则可以将其定位为强化层。教师可以根据分层的结果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游泳学习中提升各自的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有效提升整体的游泳教学效率。

(四)创新评价机制

评价方式对因材施教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模式,根据新课标的规定,通过考试测验结果将考核目标设定为基础级、中级和高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任意一个级别的考核,由此,给体育运动技能扎实的学生发挥才能的机会,激发其探索、进取的意识;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在分层考核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树立学习、训练的自信心。同时,在评价形式上要采取个体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模式,根据学生在体育课堂的表现以及对其成长因素的考虑,可设定A、B、C、D四个等级,最终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

如在游泳项目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已经掌握了游泳基本要领、心理上不惧怕游泳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评价中给予高分,以鼓励他们完成教学任务的积极行为,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只要通过努力学会了正确的游泳姿势,并且在积极地向上一级别靠近,教师就要给予正向评价。

(五)教师应做好课上指导工作

高中学生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方面,教师要以此为出发点,适当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重点,挖掘学生潜在的体育天赋,激发其精神层面的动力。教师要利用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划,针对环境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堂学习任务,利用恰当的言辞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以最大限度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体育教师要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课上指导,在考虑学生性格差异的基础上探究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规律,据此改进教学模式。另外,要确保因材施教的实施效率,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那些异质性需求明显的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同时科学合理地设计项目训练、规划训练强度。如在游泳项目教学中,对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学生进行水下训练,以呼吸调整和动作标准化为初期目标,前期不要强调速度和质量,而是逐渐提高训练的难度,在游泳课程中落实因材施教[4]。

综上所述,因材施教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挖掘学生特长,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针对高中生的差异性设计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实施体育教学过程的教学指导,尊重青少年的差异,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高中生身心同步发展。在因材施教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评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创新评价机制,充分协调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发展,最终实现所有学生体育成绩的提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终身运动的观念。

【参考文献】

[1]赵翔.因材施教原则在高中体育足球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9(3).

[2]魏超.在高中体育课中利用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7).

[3]刘海林.浅谈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8(12).

[4]王俊富.浅议体育教学如何对学生因材施教[J].中国校外教育,2018(6).

【作者简介】

来敏倩(1965~),女,浙江杭州人,汉族,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育、中学生游泳训练。

猜你喜欢

高中体育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