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答卷反馈剖析地理备课组高考备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5-30王惠飞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考备考高中地理对策

【摘 要】高考是对高中学生学科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一次考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作为毕业班的一线地理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答卷中出现的常见错误及问题,从而反思整个备课组在高考备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地理成绩。文章以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2018级高三学生在3月份月考地理答卷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深入剖析高三地理备课组在高考备考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以给各位同仁备考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答卷反馈;高考备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8-0063-03

在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2018级高三地理3月份月考中,高三地理备课组采用了2016年全国Ⅰ卷37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旨在从地形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影响某地动物数量的原因等知识点入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阐释事物和现象的能力等。

在阅卷的过程中,备课组教师发现学生答卷中反馈出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概念混淆、因果关系不清晰、答题不规范等。同时,结合以往的高考备考实战经验,高三备课组及时对备考中出现的课堂效率低、学生审题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行梳理,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进行落实。笔者现对月考学生答卷出现的问题、备课组的反思及整改措施进行小结,以期为各位高三一线教师高考备考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答卷中反馈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主观题17题为例

第17题题目: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1是堪察加半岛的地形图。

问题:①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②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0分)③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6分)

教师在学生答卷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概念混淆,关键词表达不准确。如问题①中,将“纬度高”答为“高纬地区”,“植物少”答为“生物少”,“生存条件恶劣”答为“生态环境恶劣”或“生长环境恶劣”,“冬季寒冷漫长”答为“终年寒冷”“天气寒冷”“气候恶劣”。这体现出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对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

第二,因果关系不清晰。如问题②中,将“纬度高,热量不足,植物生长缓慢”答为“气温低”。这体现出学生对植物生长与热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清晰,不能对气温与热量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辨析。

第三,表述不规范,未明确写出结论。问题①②的指令词是“说明”和“分析”,要求写出原因和结论,部分学生仅写原因,没有写结论。

第四,关键词错别字比较多。常见的有“地形崎岖”答为“奇岖”,“冬季风”答为“东季风”,“气候”答为“气侯”,“地形”答为“地型”。

二、追根溯源,深入剖析地理备课组在高考备考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只有认真分析学生在答卷中反馈出的问题,反思自己在备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才有可能促使学生成绩进一步提高。针对17题学生答卷出现的问题,备课组交流探讨,并從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反思。

(一)对概念理解的深度、广度不够

地理中的一个概念便是一个原理。尽管在平时教学中,备课组已经注意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但在概念深度、广度尤其精准辨析方面仍需进一步拓展,并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未精准建立知识体系

在平时备考过程中,备课组已引导学生大致建立了地理知识体系,但对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人地关系的研究仍不够细致。因此,学生做题时才会经常出现答案因果关系不清晰的问题。

(三)课堂效率有待提高

在学案方面,备课组是以小专题的形式编制的。一轮复习主要以各要素作为专题,但学案编制内容有些散乱,未能将区域地理知识很好地融合进去,也没有对区域的大、小尺度进行很好的区分。二轮复习时,备课组强化了对各要素的联系、人地关系及答题方法方面的训练。笔者认为,在二轮复习中理论知识过多,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效率不高,如果以经典例题引入,再加入一些典型例题的训练,学生可能会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

在周测方面,首先是周测选题不恰当。鉴于教师能力、精力等原因,平时选题较为粗糙,题目、材料、答案方面都未达到高考要求,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无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重构地理知识体系的能力。其次是周测讲评力度不够。如笔者在某次讲解关于石漠化知识的题目时,由于想在课堂时间内将11个选择题讲完,所以没有对石漠化及相似现象进行有效拓展,这导致该堂课的课堂质效不高。其实不必将所有题目都讲完,可以就该题中石漠化这一知识点为契机,以点带面,对所有荒漠化的内容进行整合、巩固,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质效。

(四)学生审题能力欠缺

在回答上述17题中的第②小题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找到限制词“植食性动物”,这与平时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有关,未有效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导致学生的审题能力欠缺。

(五)作业批改指正力度不够

在平时周测中,备课组的批改虽比较严格,但评分标准却把控不严。同时,在对学生未涂对选择题题号、关键词出现错别字、因果关系不能准确对应方面的指正力度仍需加强。

(六)未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笔者认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很重要,它是支撑学生持续学习地理的动力。高三地理备课组教师在激励学生方面仍需加强。

三、综合举措,精准发力,切实提高高三学生地理成绩

为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地理成绩,结合学生月考及数次考试中出现的问题,高三地理备课组经过集体研讨,狠抓落实,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一)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高三地理备课组5位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线上、线下的高三地理备考学习活动,以增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此外,备课组在组内积极开展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各类型公开课研讨活动,并利用每周周三下午集体备课时间对本周及当月复习的内容进行统筹协调,深入探讨复习进度、复习重难点、复习中存在的困惑及周测中应采用的试题,增强了备课组对高考备考内容、方法的理解,同时提升了备课组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厘清概念

在高考中,地理主要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等方面对学生的必备知识进行考查。针对学生对部分概念理解不透彻的现象,在后期备考中,备课组结合集体力量对概念进行整理,并配以相应的练习,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及对相似概念的有效辨析。

(三)促使学生建立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注重因果关系的精准建立

综合思维是高中地理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1]。综合思维包括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区域综合)三方面。以原理阐释事实为根本,以任务驱动为抓手,以情境问题为背景,进行“区域+主题”的地理教学是落实新课标对学生思维结构评价的有效途径,也是在教学中提升学生学科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2]。为帮助学生建立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备课组结合区域大、小尺度选取恰当情境,并设置问题链。如以和田玉为例设置了情境和问题。

材料:在地下深处存在大量大理岩层,经过二次变质作用形成和田玉。地壳抬升,出露地表;经过风化、侵蚀作用,岩石破碎,由河水向下游搬运,在甲处出山口处,流速减缓,堆积下来(如图2)。

问题:结合地理所学知识,尝试解释和田玉在甲处富集的原因,并说明形成过程。

教师由上述问题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思维导图(如图3)。

(四)精选试题,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针对学生答卷中所反映出的审题、获取信息能力不足的问题,备课组教师在后期的测试中精心挑选出价值高的试题,同时,在组内还开展了习题评讲研讨课。在后期深一模、二模的复习备考中,备课组教师不断加强学生对问题指令词、内容、限定词的判读,引导学生在材料和图片中获取显性和隐性信息。在后期的考试中,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明显提升,答题精准性明显上升。

(五)引导学生把关键词写准确

为了帮助学生把关键词写正确,备课组教师整理了常见易错易混关键词,并对学生多次强化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六)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

在后期备考中,备课组教师对每个班级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鼓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帮助很大一部分学生树立起了自信心。

在2021年高考中,高三地理備课组以学生答卷中反馈的问题为导向,对高考备考的课堂效率、学生信心等多方面深入反思,通过采取加强集体备课、帮助学生厘清概念、建立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加强审题能力培养等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得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高考是一场持久战,考查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有一线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教师在日常备考中要对考情、学情进行细致研究,并有效落实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钟丽纯.基于问题式教学的高三一轮复习课例设计[J].中学地理参考,2020(12).

【作者简介】

王惠飞(1984~),女,汉族,山西长治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高考备考高中地理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如何指导高三学生应对生物三轮强化训练
新考纲下高考化学试题的新宠——化工流程题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