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乡村振兴的模式分析及其启示
2022-05-30闻勇赵定容夏亮
闻勇 赵定容 夏亮
关键词:宜宾市;乡村振兴;模式;启示
近年来,宜宾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在四川省率先启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区1个、先进乡镇5个和示范村61个,认定市级乡村振兴先进县(区)4个、先进乡镇21个、先进村70个,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基础支撑,实现“农业多贡献”。脱贫攻坚战胜利后,推动乡村全域全面振兴任务更加繁重,及时梳理乡村振兴模式、总结前期经验启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宜宾市乡村振兴主要模式
1.1集约发展类
1.1.1产业规模发展模式
主要特点是大力发展“ 多村一品、一镇一业”,以产业或基础设施为纽带,突出跨村联合、连片打造,形成产业集群,着力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一村富走向村村富、一处美变成一片美。例如,翠屏区金秋湖镇大力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以早茶为主,园林和花卉为辅,整合近9亿元涉农资金建成早茶基地11万亩、沉香基地6 000亩、金兰花谷珍稀植物园3 000亩,已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和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四川省主要出口茶叶基地。
1.1.2产村协调融合模式
主要特点是紧扣“产业为先”原则,以新村建设为载体,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宜居,引导村民适度规模聚居,推动土地集中连片发展规模农业,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以产兴村、以村促产、产村融合”。例如,翠屏区龙兴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优质柑橘和乡村旅游产业,成功打造“橘香小镇”项目,被评为“2018中国最具魅力特色小镇”;屏山县锦屏村坚持壮基地、延链条、创品牌、拓市场,建成5 000亩生态茶叶、6 000亩优质梨(李),大力开发“花海”“茶海”“金沙海”特色资源,拍摄《锦屏万亩梨花绽放》旅游宣传片,先后获省级幸福美丽新村、国家级3A景区、全省经济百强村和全省十大最美茶乡等多项荣誉;兴文县水泸坝社区村聚力发展“富硒水稻”产业,创建水泸坝3A级景区,建设水泸坝农业观光园,举办插秧比赛、杨梅采摘等农旅文化活动。
1.1.3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主要特点是龙头企业发挥在资金、管理、技术、人才及品牌上的优势,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模式,带领小农户共闯大市场、分享高收益、完善产业链。例如:高县大屋村依托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早白尖茶业,采取“园区+公司+基地+村级组织+农户”“公司+订单”的模式实现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成功打造多业态融合大雁岭乡村振兴示范区大屋村核心区。2020年,大屋村茶叶产值超1亿元,农民人均茶产业收益近0.92万元、占纯收入的58%;南溪区高新村依托五粮液集团、溯源农业国资公司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红粱+油菜”轮作及乡村休闲旅游,建成全球最大的五粮液标志,成功打造南溪区酿酒专用粮现代农业园区,2019年获评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珙县锦绣村依托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构建形成了蚕桑为主导产业,生猪、桑枝食用菌为关联产业,文旅、科普、康养、电商等为功能拓展产业的“1+2+N”现代蚕业产业体系,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1.2发挥优势类
1.2.1绿色生态崛起模式
主要特点是利用优越生态、优美环境、田园风光、农家风情等乡村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休闲旅游、生态康养、农家乐、民宿等业态,畅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价值转化通道,推动美丽变现、“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和谐。例如:长宁县农林村利用地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蜀南竹海风景区中心地带优势,积极引进业主,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鼓励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乡村酒店,兴办竹工艺品零售店,年外来游客达百余万人次;长宁县永江村背靠蜀南竹海风景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围绕“诗竹长宁,竹创乡村”定位,打造竹海镇永江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竹食健康体验地、竹文创体验培训基地、竹雕文化创意区,成功承办第四届四川村长论坛暨村社发展大会;叙州区天宫山依托温和养生气候、天然秀美风光、云遮雾罩景致和千年古茶树、全国最大的连片高山有机茶基地,高起点、高标准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成功吸引中青旅(海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预计总投资270亿元参与旅游综合开发。
1.2.2文化传承深耕模式
主要特点是深入挖掘和保护优秀传统农耕、民俗、民族等文化和古村落民居、古树名木等资源,彰显乡村多元价值,开展具备文化内涵、体验内容、乡村风味的农业特色旅游,唤醒乡愁记忆,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例如:南溪区月亮湾社区村以实现“党建引领、家风文化、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为目标,不断挖掘家风、孝廉、研学文化,建成月亮湾巴蜀家风传承示范基地,荣获“四川十大廉孝文化地标”等荣誉;高县文武社区村坚持文旅结合,培育特色农耕文化品牌,将婚庆文化、春酒文化等民俗文化和新村建设相结合,引入高县诗书画社、宜宾旅游摄影学会、宜宾酒都艺术研究院等文化创作团队开展文艺创作,将景观打造、休闲观光和文化传承组合形成“文武田园”秀美风光,村内先后成立“喜洋洋”“金玉良缘”等4家婚庆演艺公司,形成“九星捧月”地域文化、“村级春晚”民俗文化等典型品牌,推动“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先后荣获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环境优美示范村等称号。
1.3内部挖潜类
1.3.1资源要素激活模式
主要特点是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打通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道,让人、地、钱三要素“动、活、融”起来。例如:翠屏区高桥村为翠屏区首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域,积极探索耕地向现代农业集中、集体建设用地向文旅产业集中,整村统一打造、统一运营,探索共享公房、共享农房的“两集中、两统一、两共享”乡村振兴新模式,使一个普通村庄一躍成为网红打卡村;南溪区大庙村积极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由村集体公司出面流转农户土地、农村闲置房屋及地面附着物,规整提升后整体打包出让经营权,顺利实现资本资源高效整合、村企互利共赢,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1.3.2书记引领带动模式
主要特点是狠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村级领头人培育,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充分发动和依靠农民群众,通过苦干、实干、巧干历经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例如:筠连县春风村党委书记王家元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身体力行“村干部首先要是产业发展带头人”理念,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将一个一穷二白的“石头村”发展成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川百强名村、四川产业兴旺名村,王家元同志被中宣部评为时代楷模、全国基层优秀书记;珙县代家村党支部书记史进洪认真落实党建责任,将村支部锻造为坚强有力的戰斗堡垒,将“跟我上”精神弘扬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新时代战场,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实现脱贫奔康,相关事迹已被拍成《最后一公里》电影。
2重要经验启示
纵观近年来宜宾市乡村振兴历程,深入分析重点环节,我们发现,尽管各类乡村振兴模式实践情况不一、成效各异,但仍可以得出五点具有普遍意义且非常重要的经验启示。
2.1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整体推进
因地制宜是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龙兴村、高桥村、金秋湖镇等城市近郊分别探索实践了产村协调融合、资源要素激活、产业规模发展等模式,农林村、高新村、大庙村、月亮湾社区村等丘陵地区分别探索实践了绿色生态崛起、龙头企业带动、资源要素激活、文化传承深耕等模式,春风村、代家村、锦屏村、天宫山等山区分别探索实践了书记引领带动、产村协调融合、绿色生态崛起等模式。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模式固然无法脱离地形地貌、区位条件等约束,但也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只能一成不变,需要强化规划引领,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和方法策略,科学把握自身特点,彰显比较优势,体现乡村风貌,实现各美其美。同时,从以上7种模式分析来看,乡村振兴建设可以从产业出发,也可以从新村建设出发,还可以从资源禀赋优势出发,但都要产业、新村、设施、服务、管理等方面协调并进,最终实现全面振兴。
2.2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步步为营、久久为功
步步为营是乡村振兴的现实选择,久久为功才能推动乡村一步步走向繁荣。农业农村项目投资大、风险高、收益低、周期长等特点决定了乡村发展必然起步艰难、道路漫长,需要静下心、沉住气,瞄准一个方向、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不断积小胜为大胜,才能取得较大发展。金秋湖镇谢坝村、桐梓园村从2006年起就开始发展早茶产业,为川茶集团(原叙府茶叶)入驻川茶科技园区建设环金秋湖早茶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春风村从2003年王家元同志回乡任村支部书记起就开启了新农村建设步伐;锦屏村、农林村等地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中,也是经历了10年以上的持续推进,才有现在的兴盛局面。
2.3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产业为先、集约发展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关键,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基石。从金秋湖镇的产业规模发展模式,龙兴村、锦屏村的产村协调融合模式,高新村、大屋村的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看,这类集约发展模式的显著特征是把发展农业产业放在首位,尊重农业自然属性和生产规律,科学依托农业产业建园区、创品牌、育龙头、搞加工、强科技、促融合。其他模式可能有所侧重,但也离不开乡村产业发展。总的来说,凡是发展较好、带动面广、生命力强的乡村振兴模式,均坚持以助农增收致富为核心,通过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打牢物质基础,并以此支撑带动乡村其他方面共同进步。
2.4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组织引领、人才支撑
基层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坚强保证。从几种乡村振兴模式来看,尤其从春风村、代家村的书记引领带动模式来看,基层组织建设对于引领一方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在当前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对于人、财、物的虹吸效应更加明显,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乡村现在最缺的是人才智力、先进理念、创新思维,即使是发展相对较好的沿海地区也概不例外。要破解这种困局,必须建强基层组织,多方协力打通人才城乡双向流动通道,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素质,出台倾斜性政策引导农村人才返乡留乡,创造良好环境吸引城市人才下乡。
2.5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党政领航、农民主体
站在人民立场,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乡村振兴的价值取向。一方面,上述7种乡村振兴模式代表区域取得今天的成果,都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引领,尤其是在发展方向选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获得了大量支持;另一方面,春风村、代家村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农民群众参与规划、建设、管理,取得很好效果。因此,乡村振兴干什么、怎么干,政府既需做好顶层设计、指导保障,更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切忌简单代替农民群众做选择,切实让农民群众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展现主体力量。
3结语
总的来说,乡村振兴模式有很多,而且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和实践发展,现有模式间可能会交替融合,新的模式也必将不断涌现,但始终离不开“党建强引领、产业夯根基、龙头为关键、人才作支撑、生态打底色、文化铸灵魂、改革添活力”。下一步,我们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立足全局、聚焦关键,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胆探索、创新实践,体系化、系统性推进五大振兴,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