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类专业国际化人才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2-05-30邢晓双钱进李慧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3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应用型本科国际化

邢晓双 钱进 李慧

摘要:该文以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为原型,从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类专业特点、国际化人才教学模式的现状、思路、目标、举措、改革实践以及改革经验总结等方面分析研究了国际化人才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的成果,提出了“三体系协同”的国际化人才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旨在进一步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类专业国际化人才教学模式改革做出贡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国际化;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31-0164-03

1 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类专业特点

在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对于其他综合性大学,更加注重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1]。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在了解一定理论知识、掌握一定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更加丰富的实验课程、更大强度的实践训练,有机会掌握更好实践能力[2]。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信息类专业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的工科专业,更是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3]。信息类专业通常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等。

信息类专业课程具有软硬兼修的特点。如表1所示,主要课程包括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与设计等硬件课程以及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等软件课程。其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与设计等课程通常为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包括算法设计与分析、机器学习等,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择业方向,学生可以按需选择。

信息类专业课程资源具有更新迭代较快的特点。通常信息类专业课程在MOOC、智慧树等平台均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与设计等课程的线上资源,江苏省也建设有“一流线上课程”“省级微课”“虚拟仿真课程”等线上资源,但信息类专业有别于其他专业的是,信息类技术更新迭代较快,相关课程资源基本上三年就会更新一轮,部分课程一年就会更新一轮。

信息类专业实验室具有软件偏多的特点。拥有信息类专业的高校通常建设有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等实验室,主要硬件实验仪器包括传感器套件、虚拟仿真平台、网络攻防实验平台等设备。学生用得最多的是普通机房。但信息类专业普通机房其实并不普通,看似机房中只有服务器和电脑,实际上在软件层面都会涉及C、Java、MySQL等软件的学习使用。因此高校在建设信息类专业时不光要考虑硬件的投入,也要考虑软件的投入。

信息类专业具有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丰富的特点。在国家级竞赛目录中,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专题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竞赛主要参赛学生为信息类专业学生,“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更是融合了信息类专业知识。因此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得到较好的锻炼。

信息类专业具有学生就业较好的特点。在我国近五年的本科学生就业统计中,工科专业毕业生的收入相对于其他专业有一定优势,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就业收入优势更加凸显。在“互联网+”时代,新基建等产业不断在信息技术加持下不断迭代,信息类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将继续保持优势。

信息类专业具有国际化前景广阔的特点。国际化专业建设接轨江苏省国际化品牌专业建设项目,通过开展国际化合作,实现融合新技术、新理念、新能力和新产业,有效开阔学生国际化视野,了解国际先进技术,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 国际化人才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基础

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院校通常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相关学校均建设有省级一流专业。以信息类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江苏省省内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流专业建设点共31个,信息类专业建设得到了省教育厅及各高校的高度重视[4-5]。教学方面,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省级一流课程建设、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省级高校重点教材建设、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建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省级工程中心建设等方面均有较大投入,这为国际化人才教学模式改革奠定了不错的基础。

但是现有的国际化人才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传统的国际化专业存在课程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实践能力培养不足;传统的国际化专业存在教学资源单一的问题,双语资源建设不足;传统的国际化专业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不足;传统的国际化专业存在学生评价体系单一的问题,学生综合能力評价不全面。

针对人才教学模式的现状中的优势与不足,本文提出“国际化三体系协同”信息化专业国际化人才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旨在进一步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类专业国际化人才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思路。

3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路和目标

国际化人才培养,在江苏省国际化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的引领下,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中心等平台的支撑下,结合各高校所在地方产业特色和支撑政策,以“双语双能型”国际化实践教学团队为支撑,以“强国际融合改课程,强国际创新变训练,强国际协同创支持”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理念为指导,构建“国际化实践课程体系、国际化实践训练体系、国际化实践支持体系”三个体系协同作用形成合力的信息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在思想道德、认知、设计、创新和职业等层面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工匠精神、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工程规范和实践经验等,最终实现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

4 国际化人才教学模式改革举措

国际化人才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举措是以“国际化实践课程体系、国际化实践训练体系、国际化实践支持体系”三个体系协作形成合力,推进国际化人才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国际化实践课程体系方面,应用省级重点教改课题研究成果,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改革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基础国际化平台课程、学科方向国际化课程、融合应用国际化课程”三段国际化实践课程体系。整合多专业学科基础实验课程,组成基础平台实验课程群;优化各专业的专业实践课程,组成学科方向实验实训课程群;融合多学科创新课程开发,组成融合应用实验实训课程群。

国际化实践训练体系方面,以省级教改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变革实践训练方式,构建了“国际化规划、国际化实施、国际化参与”的三化实践训练体系。通过系统的竞赛和训练,提高各级学生国际竞赛和项目参与率。分层次递进式国际化学科技能竞赛、创新训练项目、创新创业大赛。

国际化实践支持体系方面,结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强化国际化校地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支持体系,构建了“国际协同机制、国际共建模式、国际育人格局”三维实践支持体系,对实践课程教学和实践训练提供全方位支持。从国外学校参与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到合作培养国外学校所需骨干人才的定向虚拟班,再到与国外学校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探索多种国际化共建模式。

5 国际化人才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国际化人才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中需要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高校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教外[2018]50号)、《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留学江苏行动计划》《江苏省教育厅关于申请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等文件,对高校教师出国研修、留学生招生培养建立政策性制度文件[6]。

信息类相关专业在学校政策的基础上也需制定学生短期访学、学分认定、留学生培养、中外共建课程等的资助制度。相关专业按照校际协议、经学校选拔赴境内外高校进行交流学习的具有本科高校学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进行学分认定和经费减免。信息类相关专业对来校接受学历教育的来华留学生进行奖学金资助,并对各方面表现优秀学习的来华留学生进行奖励。同时强化教学责任意识,保障留学生教学质量,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高校需积极拓展多元化人才培养途径,充分利用境外高水平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应用型、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此外在国际化人才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还要注重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国际化学生视野培养以及国际化创新能力培养。

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为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信息类专业需充分利用省市、学校人才引进培养政策,重点实施国际化聚英计划、育英计划、励英计划。聚英计划:引进具有国际化水平高层次人才,参与教学科研以及学科规划与建设工作。育英计划:加强教师国际化培养,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化放学交流,鼓励教师与国外高校联合开展课程建设和科学研究。励英计划:突出品德、能力、业绩、贡献、国际化评价导向,科学制定考核标准,发挥业绩考核激励导向作用。

国际化学生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关注学生下述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包括: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做国际化人才的同时保持自身的人格和国格;培养学生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和积极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培养学生熟悉掌握学习和生活中的国际惯例;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国际化创新能力培养。鼓励专业教师学生参加国际、境外访学,鼓励专业教师与国外研究人员合作开展研究、发表研究成果,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交流学术成果。

6 国际化人才教学模式改革经验总结

国际化人才教学模式改革通常需要四年以上实践。相关专业将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上从国际化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一流课程建设、国际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四个方面着力打造省内一流、国内有显著影响力、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品牌专业。如图2所示,具体而言:

课程建设方面,建设期内将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骨干课用双语、外语授课的课程数占比提高至20%,主编参编出版外文、双语教材。深化国际化课程体系改革,积极顺应外语、双语教学这一高等教育变革趋势,全面开展外语、双语课程和教材建设,出台政策,每一门课程给予教学工作量系数支持。

师资队伍方面,建设期内提高拥有六个月以上国外工作或学历教师比例至40%以上,引进外籍教师。主要举措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更多更高层次的项目平台,主动及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鼓励更多青年教师参与海外交流,将海外经历纳入人才引进评分标准。

学术交流方面,建设期内对接高端外籍专家开展学术讲座,主办或承办国际会议,参加国际会议。主要举措包括从专业建设经费中划块支持青年教师学术交流,并将学术交流成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为主办或承办国际会议的团队提供经费支持。

人才培养方面,结合正在申请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期内开始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数占比提高至20%,学分互认学生数占比提高至5%,累计留学生数突破50人,专业学生参加国际学科竞赛突破10人。全面落实学校国际合作人才培育的各项任务,教学、学工、科研三条展现一体化推进国际合作工作。

參考文献:

[1] 黄泽文.“新工科”课程思政的时代蕴涵与发展路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3):162-168.

[2] 吴学松.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0(5):56-61.

[3] 宾志燕,李炜,吴璨.信息技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产业创新研究,2021(20):148-150.

[4] 张晞,顾永安,张根华.地方应用型高校一流本科专业推进策略——基于江苏20所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调研[J].中国高校科技,2019(11):58-61.

[5] 华兴夏,黄凯南,杨丰政.“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绩效研究——以“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0):3-5.

[6] 刘方林.“一带一路”视域下边境学校外籍学生跨境学习体验研究——以云南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2,42(8):1-9.

【通联编辑:梁书】

收稿日期:2022-05-12

基金项目:泰州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新工科视域下地方高校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泰州学院2021年教学改革项(2021JGB25) :5G+虚拟仿真智慧教育在本科生创新应用能力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邢晓双(1987—) ,女,山东烟台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物联网通信、实践教学;钱进(1989—) ,男,江苏泰州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车联网、实践教学;李慧(1991—) ,女,江西上饶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边缘计算、安全与隐私保护。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改革应用型本科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网络新应用环境下JavaWeb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微课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