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河津窑瓷枕工艺探析
2022-05-30蔡惠叶
蔡惠叶
河津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因优越的地理优势坐拥丰富的瓷土与煤炭资源。宋金时期,随着制瓷水平不断提升,商品经济繁荣发展,河津地区的瓷器生产达到了鼎盛,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的民间手工业制瓷区域。宋金时期河津地区的烧窑瓷场有北午芹、古垛和固镇三处,以固镇为中心窑口。河津窑的瓷器品类众多,器形丰富,以钵、碗、盘、盏、盆等民间日用瓷器居多,最具特色的产品当属各式各样的装饰瓷枕,在造型、技法、纹饰等方面均体现了河津窑瓷枕设计的匠心独运。
丰富造型与实用功能并存
陶瓷枕造型多样,特色鲜明,主要可分两大类:一类是箱形枕;另一类是象生枕,包括建筑形枕、仿家具制作的几何形枕、案形枕等。[1]作为民间窑场的河津窑,以生产大量民用瓷器为主。早在1954年,陈万里便在《陶枕》一书中多有例证,枕具发展至宋代,已多为民间日常生活的用具,而非墓葬用品。因此按上述分类,河津窑瓷枕中的箱形枕最为常见,有六角形、八角形以及腰圆形枕,也有一些较为特殊的造型,如叶形枕(图1)。而象生类瓷枕在宋金时期有一些以人物或动物为造型的瓷枕,如磁州窑虎枕、定窑孩儿枕,在造型设计上追求创新,河津窑出土的器物中尚未发掘诸如此类的形制。
河津窑的常规造型瓷枕虽然看起来和其他地区的瓷枕形态大致一样,但实际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体量大且规整的八角形枕,其长度普遍在40cm以上,个别达50cm以上,明显区别于其他窑口同类型的瓷枕产品。”[2]在现代设计中有“形式追随功能”的诉求,而在古代造物中,劳动人民设计瓷枕时也并不一味追求形式感而忽略枕具基本的功能特性。《说文》释:“枕,卧所荐首也。”作为寝具而言,最基本的功能便是臥睡时给头部以舒适的支撑。河津窑的枕面多设计成中间凹,两端微微翘起,枕体的前端低而后侧稍稍抬高(图2),可以想象,这样的设计是尽量贴合人体躺卧时头颈肩的位置,在造型上更好地服务于睡眠需求,达到更适用更舒服的体验感,使古人在炎炎夏日有“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的感受。
工艺技法与装饰形式兼具
宋金陶瓷枕形制多样,在制瓷和装烧过程中都需要极致的工艺技术。河津窑的瓷面装饰技法十分成熟,广泛应用于瓷枕表面的装饰技法有白地黑画花、剔划花填彩、珍珠地划花和印花,其中剔划花填彩和珍珠地划花最常用也最具代表性。
河南当阳峪窑最先使用剔划花填彩的装饰技法,河北磁州窑也有大量剔划花填彩产品,随着各地产品的流通交流、兼容并蓄,各窑口纷纷形成自己的特色。所谓剔划花填彩,首先在器物表面施以白色化妆土,再用刻划工具划出纹饰轮廓,然后将纹饰主体以外的化妆土剔除露出胎地,并在剔地处填彩。河津窑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剔划花填黑彩最常装饰于枕面,有在剔地处填满黑彩的,也有局部填涂保留胎色的,虽然只有黑白两色,但对比鲜明,丝毫不觉单调。填彩的同时还可搭配黑画花,增加装饰的层次感与设计感,十分精美,这种技法在金代已十分娴熟。
珍珠地划花也是河津窑瓷枕的主要装饰手法,常用于腰圆形瓷枕,双线在枕面勾画月牙形或壶门开光,单线在开光内划刻出主体纹饰,周围以珍珠地为装饰底纹,枕前一面多为留白(图3),这样别具一格的装饰设计使得此类瓷枕在一众同期产品中备受瞩目。而形成这种珍珠地的手段主要依靠戳印工具。一般戳印的工具有两种,一种是管状工具,形成的珍珠地为紧密而有序排列的圆圈;另一种是锥形工具,戳出来的珍珠地为密集的点状,疏密有致。珍珠地既是一种工艺也自成一种纹样,其装饰效果具有其他工艺所不具备的精细感。
瓷枕的生产过程,除了制坯成型和装饰,装烧也是十分关键且技术要求很高的步骤。装窑和烧成是两个不同的环节,把瓷器装入窑室要注意位置以及方式,而窑炉的结构甚至燃料则决定着最后的烧制。形制不同的枕装烧制方式多有差异,八角形枕多为侧烧,腰圆形枕为放入钵、盆内烧制。
纹样题材与文化内涵相映
河津窑瓷枕的装饰纹样题材丰富、主题明确、构图考究。常见的有植物纹、动物纹和人物纹,诗文题材也极具特色并颇为流行。
植物纹样是宋金时期北方民间瓷枕最常用的装饰,多有折枝或缠枝花纹、卷草或卷叶纹、莲瓣纹等。牡丹、莲荷、菊花等花卉纹样既可作为主体装饰绘制于枕面中心,也可作为边饰图案搭配珍珠地进行装饰,造型多变,展现出勃勃生机。
动物纹样常有鱼、鸟、虎、狮等,宋金时期的动物纹饰逐渐趋于平民化,淡去了隋唐时期的贵族气。瓷枕上的小动物形象时常憨态可掬、生动可爱。动物纹饰的寓意有的与动物名称的谐音相关,如鱼象征“余”,鹿象征“禄”,而有的纹饰则有避邪、避魅之意,如虎纹、狮纹等,因此动物题材的瓷器在民间有大量的生产和使用,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追求美好富足生活的朴素心愿。
人物纹饰中以婴戏纹居多,婴童装饰题材深受大众喜爱,或以孩童嬉戏为造型,或以孩童搭配植物花卉装饰(图4),充满童趣,展现出生生不息的活力。婴戏纹样在寝具应用上尤为广泛,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多反映古人祈求多子多福的淳朴愿景,也包含了祈福纳祥的美好寓意。
诗文装饰是河津窑瓷枕装饰设计的一大特色,宋金时期,是古代诗文、书画发展的重要阶段,文人士大夫在书画研究上颇具修养,由此形成了瓷枕纹饰的风雅之气。瓷枕上的诗文多有唐宋名家诗词或地方文人佳作,充满文人气韵。枕面上的书法俊逸豪放,遒劲有力,不仅展现了古代民间窑工极高的文学素养与精湛的制瓷技艺,还体现出这一时期百姓即瓷枕使用者的高雅品味与审美情趣。更有诗文枕对“河津窑临近黄河古渡,产品通过水路运输销往各地”这一真实情况进行诗意化表达,为我们直观展示古代社会的发展情况。[4]河津窑瓷枕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不仅装饰题材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而且融合了造型、雕刻、绘画、彩釉、诗文等多种装饰手段,集多元艺术、文化于一体,别开生面。“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高度的智慧,发挥艺术上的创造性,虽是直径尺余的陶枕,但是造型、绘画、图案以及烧造的方法,却很复杂精致。”[5]河津窑瓷枕,既满足了设计美感,也兼具实用性,小小一枕,凝聚了古代艺人的智慧与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