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步提问,交际中发展思维能力

2022-05-30陶仪

文理导航 2022年33期
关键词:提问思维能力小学英语

陶仪

【摘  要】本文以案例阐述,探究了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分步提问,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学会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促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提问;交际法教学;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提升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要注重语言实践,发展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提出学生要通过英语学习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因此,英语的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掌握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有条理地表达观点,还要让学生能够逐步发展思维,能够使用语言完成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活动。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中为学生构建合理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在交际中操练语言,发展思维。这样的语言情景的搭建,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交流需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学生们的交流内容也应符合实际生活,做到来源书本,用于生活。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常见的师生交际形式,便是“提问”。教师可以巧妙设计提问内容、步骤,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教师在主题意义中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实践中应用,解决真实问题并自主产生知识迁移,发展思维能力。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互动的常见形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课堂中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交际法教学中,“提问”可被分为“理解型提问”“语言构建型提问”以及“拓展型提问”三个层次。根据这三个层次,教师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提问,以达到学生理解文本、巩固知识,获得信息、语言整合能力,最终提升思维能力的目的。课堂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问题向学生提问,以指导、刺激学生对所学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内化知识,而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则是将所学进行整合并输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对于问题的设计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以及学生思维的发散程度。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现行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提问过分围绕课文内容,过分注重知识点的现象。这样过于容易或枯燥的提问无益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毫无疑问是无效的。

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于“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语言素养及发展思维能力的任务”的要求,为使学生能够在合理有效的提问中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升思维品质,教师对于课堂提问进行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可接受性原则

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在课堂中设计的问题应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既要使他们能够理解,又要有一定难度,需要他们经过思考和整合后得到答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提问”成为了学生的学习支架,学生在接受范围内的高度里“跳一跳”后“摘得葡萄”,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学生积极投身思维活动。

(二)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以英语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基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在阶梯型问题的指引下系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知识,并逐层提高认识、形成严密的思維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课堂教学应使学生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掌握知识,这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因此,课堂提问不应仅停留在单词、句子、语法结构的层面,而应结合情景,联系学生实际经验,让学生利用文本联系生活,使学生在课堂与实践中建立联系,产生知识迁移,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四)启发性原则

布鲁纳认为,能够激起学生内在动机的最好方法是使学习者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那么课堂提问就应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所学,发展思维。

二、交际教学中的“三步提问”在课堂中的使用

交际教学法是提倡课堂提问的。通过“提问”在师生间架起“交际”的桥梁,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思考与回答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课堂参与感。教师根据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且,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回答上再次“生长”出新的问题,以求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发现语言背后蕴藏的思维宝藏。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提问呢?笔者以6A Unit 7 Protect the Earth(Story time)为例进行探讨。本课以“保护地球”为主题,主要从“Save water”“Save energy”“Save trees”“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四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要节约水、能源和树木,为什么不要使用过多塑料以及应该怎样做。教师在本课的课文新授部分提了以下问题:

(一)Read and match环节

Q:Can you put the words and pictures into the right place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此部分教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将所给文字和图片贴到合适的位置,学生可以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推断出匹配的选项内容,并最终配对成功。

(二)Read and answer环节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第一部分“Save water”,并请学生回答:

Q1:Why should we save water?

Q2: How can we save water?

此部分问题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出答案,学生只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判断,将信息稍加整合即可回答。然后以第一段为例,教师要求学生自读剩余三个部分:“Save energy”“Save trees”“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回答相应的“Why”和“How”问题。

(三)Read and explain环节

教师给出以下问题,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

Q1:What places are short of water?

Q2:How can we reuse water?

Q3:What other things can we use wood to make?

Q4:Why is plastic bad for the Earth?

而后教师将上述问题进行分类。Read and match环节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并对文章大意进行梳理,理解后找到文字和图片相应的关系进行配对,属于“Right here question”。学生在文章中能够直接找到此类问题的答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低,学生只需整体理解课文后便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这个环节的提问旨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带入Protect the Earth的情境中,并且积极地参与到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去。Read and answer环节中的问题则不一样,文中有答案,但较为分散,学生需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自行分析、总结整合,找出为什么和怎么做的相关信息后,利用所学语言知识,将答案整合后输出。这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能够有效地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并且帮助学生真正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内化并且灵活运用。最后一个环节Read and explain中提出的问题文中是没有答案的,需要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并利用所学新旧知识组织语言回答问题。这类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在之前理解、分析课文信息的基础上,将文本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自主发散思维后解决。

教师所提出的这三类问题在内容上紧扣课文,难度成梯度呈现,层层深入,逐步提升了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在交际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主动运用所学完成语言输出,最终发散思维完成知识与生活的互相迁移。笔者听课后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认为交际课堂中,教师可将提问划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理解型提问——寻找关键信息,产生交际动力。理解型问题,顾名思义,指的是通过指引学生寻找文章关键词、句等信息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相关内容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需要过多地关注语言结构,也没有过多的思维活动的参与,所以问题难度较低。此类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参与感,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在解决低难度的问题中,学生能够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产生英语交际的内在驱动力。

第二步:语言构建型提问——习得语言知识,发展交际能力。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将在第一步提问下获得的知识内化,通过对学习材料的融合和梳理,结合已有知识,形成自己的意见,最终运用一定的语言进行反馈。这便是学生进行语言建构并完成交际的過程。此类提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理解文本,锻炼学生整合所学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相较理解型提问,语言构建型提问的难度升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出了一定挑战。但由于此类提问仍有课本材料做依托,文本语言做示范,学生回答时便不会完全无话可说,师生的交际便能在语言建构中延续。

第三步:拓展型提问——培养发散思维,提高思维品质。课堂提问应该是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联系的,好的提问还应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拓展,重在激发起学生的持续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应设置相应的拓展型提问,启发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以及生活经验进行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使学生在经历提取、分析、整合等思维过程后表达,以加深学生思考的深度,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提升思维品质。

三、结束语

课堂提问的意义是为了鼓励学生的交际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但是如果问题的设计不恰当,不但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使学生在枯燥、不科学的提问中丧失学习兴趣。禅宗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而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再后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好的课堂的提问也应是如此。第一步理解型提问,帮助学生整体认知课文中的“山水”全貌;第二步语言建构型提问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对文本进行分析理解,透过文本看知识,透过文字练思维, 看到字里行间“非山非水”的内容;第三步拓展型提问,让学生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将文本带入生活,利用真实经验再看文中的“山水起伏”,相信透过现象看到的“本真山水”别有风情。笔者也将继续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三步提问”的方法将课堂提问步骤细化,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使学生在符合其认知发展规律,贴近其生活实践的启发性提问中理解所学文本,搭建语言框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在关注语言知识的训练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指导,在课堂交流中渗透人文素养,让学生不仅仅只能获得知识而是在习得语言的基础上学会交流交际,在思考答案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在获得语言技能的同时发展综合语用能力,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6

猜你喜欢

提问思维能力小学英语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