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作文的情境和对象

2022-05-30王光佑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31期
关键词:化用题名情怀

王光佑

立足情境构思,秀出生活质感

1.直击话题内核,提高思辨层级

考生从试题材料出发,立足特定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进行体悟和思辨,方能准确体悟文题所揭示的话题内涵。只有通过生活化审辨,才有可能真正沉下去,在比同较异中缘理悟情,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敏锐性,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否则就有可能浅尝辄止,仅仅停留于空喊口号或者简单地堆砌名言警句与人物素材这一层面,无法写出具有深刻哲理和生活感悟的高品质作文。

如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引导语:“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引导语的第一句不仅简练概括了材料内容,而且给考生提供了写作的出发点。考生由果推因,自然能体悟到材料中所谓的“直接移用”,其实不过是不切合实际的生搬硬套,“盲目崇拜”和“照搬照抄”的结果是名不副实,这样的题名与大观园中桥上亭子所处的环境不相适应,无法激发游览者美妙的联想和想象,不仅不能为山水增色,反而有可能大煞风景,成为大观园中的败兴之笔……从这个意义上说,贾政之所以反对题名“翼然”,是因为如此生搬硬套之题名破坏了风景之胜。所谓“借鉴化用”,如若自然得体,亦能为风景增胜,如小说这一回中贾宝玉反对以“武陵源”和“秦人旧舍”为“蓼汀花溆”题名就是明证。“化用和借鉴”是否可用,关键要看化用借鉴者的水平如何,倘若“化用和借鉴”得妙也并非不可。细读材料,不难发现,材料中,贾政并非完全反对“化用和借鉴”之法,他其实是提倡科学借鉴,反对不切实际地“依葫芦画瓢”。贾宝玉“根据情境独创”的做法之所以受到贾政的肯定和众人的褒奖,是因为他所独创的“沁芳”不仅巧妙点明了该亭“花木映水”的佳境,而且与“元妃省亲”之主题事件高度契合,既不落窠臼,又含蓄高雅,因而备受青睐。简言之,试题材料中,众人所肯定的“创新创造”,显然是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科学规律,能产生绝佳的审美奇效的创新和创造。

2.拓展思维空间,展示考生见识

无论考生如何构思,都必须强调: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其他诸多领域,从个人的学习生活和人生的发展规划,到集体和企业的发展壮大与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邯郸学步、机械模仿,唯有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恪守融合创新的准则,方能高歌猛进。

如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考生可由概述众人给大观园中“沁芳”亭题名时“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和“根据情境独创”所产生的迥然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一客观事实出发,分析其原因,提出“因地制宜”和“重视创新创造”的中心论点。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考生可以从“反对照搬照抄”、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提倡灵活化用和科学借鉴,反对邯郸学步、机械模仿、贵在创新创造等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也可以从“个人”“集体”和“国家”这三个层面切入,以“沁芳”亭之命名为触发点,分别阐述如何重视创新创造,反对照搬照抄和邯郸学步式的学习借鉴;也可以先就文化传承领域深入浅出地阐明为何要提倡创新创造,反对照搬照抄和机械模仿,再由个别到一般,辐射到学生个体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集体的兴衰成败与国家民族的复兴大业……

3.凸显学生身份,彰显化育功能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几乎无一例外都十分重视情境性写作,尤其注重考查考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自身学习生活经验进行阐释与思辨的能力。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明确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考生就必须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具体阐释为什么要反对生搬硬套式“直接移用”,为什么要反对依葫芦画瓢式的“借鉴化用”,为什么要提倡“根据情境独创”等。在论述的过程中,考生应当结合“沁芳”亭命名的具体实际灵活思辨,我们应当反对什么样的“直接移用”和反对什么样的“借鉴化用”,切忌一叶障目、剑走偏锋,不问青红皂白就对“直接移用”和“借鑒化用”一棍子打死。考生可以联系自身学习和生活实际中对其他同学学习经验的借鉴,是照搬别人的“先进经验”,还是结合自身实际,“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有益经验?一旦考生打通了横亘在自己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也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象感,让作文更有情怀

朱健文

何谓有情怀的作文?即作文有真挚的、丰富的或高尚的情感,特别是议论文,若能做到有情有义、理中有情、情理合一,那便是上乘之作。其实,很多优秀的文章,包括诗词、曲赋、散文、小说、杂文,都是富有情怀的。人既是理性的动物,又是感性的动物,对于既有文采又有情怀的文章当然钟爱有加。那我们怎样才能写出有情怀的作文呢?笔者认为,关键是写作前、写作时要有“对象感”。

对象感要求考生写作前、写作时要做到两点:

1.要清楚自己是写给谁看,如一个人,一类人,或者大众,这个人(这些人)有何特性,如身份地位、兴趣爱好、脾气品性、学识修养、优点缺点、心理状况,等等,然后有针对性地构思写作。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考生很容易将“写给谁看”误解为“写给老师看或写给阅卷老师看”,这是一个肤浅的想法。尤其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往往会设置任务对象,这个虚拟的任务对象,才是作文针对的“这个人(这些人)”。

2.要清楚自己的写作目的,是要批评他、劝他、爱他、求他、关心他、怜悯他、鼓励他、表扬他、阻止他、教导他,等等,要将这个目的贯串全文。考生在写作前对象感越强,其目的性就越强,而情感倾向也就越强,除了认定的写作对象,其余读者也能明显地感受到作文的情感或情理。反之,对象感不强,导致写作动机不强,进而导致情感倾向不明显,那作文就缺乏感染力。特别是议论文,除了说理,如果没有一点情感或文采,那就如同白米饭,它再香也只是米饭,需要配点菜才美味可口。

此外,考生还要注意规避以下两个问题。

1.不要虚情假意

作文中的虚情假意,包括说空话、假话、套话,说一些表面话、堂皇冠冕的话,不说真心话,或说一些口号式的内容。写作文要有对象感,你说一些连自己都不信的话又怎么能说服、感动读者呢?

2.不要强加情感

写作文要有对象感,但千万不要对读者强加情感。强加情感是指在写作文时过多使用祈使句、反问句,甚至过多使用命令、说教、训斥语句,这样会给读者很大精神压力或导致读者反感、抵触。

猜你喜欢

化用题名情怀
栖凤阁题名记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北大汉简五《大罗图》题名商榷
“五老”情怀
浅谈楹联创作中的抄袭与化用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