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 文言句式和用法(下)

2022-05-30唐惠忠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31期
关键词:例句状语宾语

唐惠忠

考点概述

一、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如:策骞驴,囊图书。(《中山狼传》)例句中的“策”的意思是“鞭打”,“囊”的意思是“用布袋装”,两个名词都活用为了动词。

(2)名词+介词结构。如:一狼洞其中。(《狼》)例句中的“洞”原为名词,后面带“(于)其中”(在柴堆中),活用作动词,当“打洞”讲。

(3)能愿动词+名词+宾语。如: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例句中的“名”原为名词,前有能愿动词“能”,后有宾语“一处”,活用作动词,当“说出”讲。

(4)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名词。如: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冯婉贞》)例句中的“齑粉”原为名词(粉末),前面有副词“不”,这里活用作动词,当“成为粉末”讲。

(5)“而”+名词(或名词+“而”)。如: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李愬雪夜入蔡州》)例句中的“梯”原为名词,后面有连词“而”,这里活用作动词,当“架梯子”讲。

(6)名词作谓语。如: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例句中的“王”原为名词,充当句子谓语,这里活用作动词,当“称王”讲。

(7)“所”+名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例句中的“罾”原为名词(渔网),前面有“所”字,这里活用作动词,当“用网捕”讲。

2.名词活用为使动动词或意动动词

(1)所谓生死而肉白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吾从而师之。(《师说》)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例(1)中的“肉”意为“使……长肉”,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例(2)~(3)两句中的“师”意为“以……为师”,“宾客”意为“把……看成宾客”,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3.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中,名词经常直接用在动词前面,对动词起修饰作用,充当状语,翻译时要加上适当的介词。

(1)表示比喻,是“像……似的”“像……那样”的意思。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例句中的“斗”“蛇”分别修饰动词“折”“行”,作状语,表示比喻,可译为“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2)表示工具。如: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例句中的“箕畚”修饰动词“运”,作状语,表示工具,可译为“用箕畚”。

(3)表示态度。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例句中的“兄”修饰动词“事”,作状语,表示态度,可译为“像对待兄长一样”。

(4)表示处所。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例句中的“外”原为方位名词,修饰动词“将”,作状语,表示处所,可译为“在外地”。

(5)表示趋向。如:孔子东游。(《两小儿辩日》)例句中的“东”原为方位名词,修饰动词“游”,作状语,表示趋向,可译为“向东方”。

(6)表示时间。如:自吾世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例句中的“日”修饰形容词“蹙”(窘迫),作状语,表示发展变化,可译为“一天天地”。

二、动词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1)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例(1)中的“射”原是动词,在此句中处于主语位置,活用作名词,当“射箭的技术(本领)”讲。例(2)中的“出”“入”原本都是动词,在此句中分别充当谓语“殚”“竭”的宾语,活用作名词,当“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讲。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例句中的“活”,意思是“使……活下去”。

3.动词的意动用法

如: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句中的“羞”,意思是“以……为羞耻”。

三、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詞

(1)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例(1)中的“险”原是形容词,这里充当“平”的宾语,活用作名词,当“险峻的山”讲。例(2)中的“坚”“锐”原是形容词,在此活用作名词,意为“坚固的甲胄”“锐利的武器”。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在句中可以充当谓语,但不能带宾语。在文言文中,有些形容词取代动词的作用,后面带有宾语,这样的形容词就活用作了动词。

(1)形容词+名词。形容词用在名词或代词前,如果不是偏正关系,而是动宾关系,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作了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例句中的“短”原为形容词,这里活用作动词,意为“诋毁,说坏话”。

(2)能愿动词+形容词。形容词用在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作动词。如: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例句中的“穷”原为形容词,这里活用作动词,意为“走到尽头”。

(3)“所”+形容词。形容词用在“所”后面,活用作动词。如: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论贵粟疏》)例句中的“贵”意为“重视”,“贱”意为“轻视”,“卑”意为“看轻”,“尊”意为“尊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例句中的“绿”意为“使……变绿”。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如:成以其小,劣之。(《促织》)例句中的“劣”意为“认为……不好”。

四、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的一些词语经常组合起来使用,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由于世代沿用,就成为—种用法和结构都比较固定的习惯句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固定句式。这些固定句式,表示的意义是固定的。考生可以采用表格形式来积累一些固定文言句式。如:

文本鉴赏

初,丹阳人朱治尝为孙坚校尉,见袁术政德不立,劝孙策归取江东。时吴景攻樊能、张英等,岁余不克。策说术曰:“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定天下。”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表策为折冲校尉。将兵千余人,骑数十匹,行收兵,比至历阳,众五六千。时周瑜从父尚为丹阳太守,瑜将兵迎之,仍助以资粮。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进攻横江、当利,皆拔之,樊能、张英败走。策渡江轉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者。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及策至,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竟以牛酒劳军。

策为人美姿颜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乐为致死策攻刘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时彭城相薛礼、下邳相丹阳笮融依繇为盟主,礼据秣陵城,融屯县南,策皆击破之。又破繇别将于梅陵,转攻湖孰、江乘,皆下之,进击繇于曲阿。繇同郡太史慈时自东莱来省繇,会策至,或劝繇可以慈为大将。繇曰:“我若用子义,许子将①不当笑我邪?”但使慈侦视轻重。时独与一骑卒遇策于神亭,策从骑十三,皆坚旧将辽西韩当、零陵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②。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散。繇与策战,兵败,走丹徒。策入曲阿,劳赐将士,发恩布令,告谕诸县:“其刘繇、笮融等故乡部曲来降首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③,复除门户④;不乐者不强。”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孙氏据江东》)

〔注〕①许子将:刘繇的幕僚。②兜鍪: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③一身行:一人当兵。④门户:家庭。此指该家的徭役。

【训练】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策为人美姿颜/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乐为致死/策攻刘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

B.策为人美姿/颜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乐为致死/策攻刘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

C.策为人美姿颜/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乐/为致死/策攻刘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

D.策为人美姿颜/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乐为致死/策攻刘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周瑜从父尚为丹阳太守,瑜将兵迎之,仍助以资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例句状语宾语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状语从句热点透视
宾语从句及练习
在状语从句中探“虚实”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状语从句
谁来管管“吃”的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