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走班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22-05-30刘旭林

新课程·上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选科走班制学科

刘旭林

本文以西部地区为例,对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走班制”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进行分析,认为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地理教师自身素养以及健全、完善地理教师评价机制对“走班制”下地理学科教学都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在新高考的改革政策下,甘肃等西部地区在选课及上课模式上都即将做出重大调整和改革,高中地理学科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为了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以及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教育需求,新教育模式——“走班制”的重要性将会凸显出来。“走班制”作为适应新高考背景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高度契合新高考模式及教材“因材施教”理念。其在适应高考模式改革的同时,也顺应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客观要求。立足新高考的大背景之下,从教师、教学层面来看,在对高中地理教学产生影响的同时,其专业发展及教师业务水平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就针对甘肃等地区即将面对的高考改革中地理学科“走班制”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进行论述。

一、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必要性

“走班制”就是不将学生固定在一个教室,抑或根据学科的不同,或根据教学层次的不同,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中流动上课。“走班制”亦具有固定的学科教室和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由于班级层次的不同,其教学内容、程度要求、作业以及考试的难度都不同。

“走班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在适应新高考背景的同时,更要高度契合“因材施教”教育理念。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看到学生差异性的同时又更好地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对促进当代学生自我素养提升以及人才多样化培养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下面对其进行详细论述:

(一)符合当代社会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人才未来发展提出了新时代宏伟蓝图: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这一重要论述在为当代社会所需要人才做出精准定位的同时,也为新时代下人才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要求素质全面又彰显个性的人才,而新高考背景下的“走班制”则更是完美契合了这一要求。“走班制”在与传统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划一式、不顾学生间的差异性)形成对比之时,又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当代教育理念相契合,更基于学生自身不同特质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之所长,符合社会发展之要求。而高中地理学科走班制也与上述教育理念、社会发展要求相吻合。每个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具有差异性,而地理学科内容又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质,如综合性,地理学科并不是反映组成客观世界的某个单一要素和客观世界的某种单一过程,而是从整体出发,对人类周围的客观世界也就是地理环境的反映;地域性,即地域空间性,其不仅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涵之一,也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本质特性;开放性,地球表层系统是地理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其复杂而又巨大。加之,地球表层系统及其子系统都呈开放态势,因此,地球表层系统与地外系统之间、地球表层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相交流,因而人们对地理事物的认知也处于一种不定性的变化之中。综上所述,地理学科“走班制”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设置不同授课内容、不同授课层次的课程,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的同时尊重其学习兴趣,保障了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与当代社会人才需求特性具有一致性。

(二)符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要求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具体内容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这也是对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最为概括与专业的表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对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科综合性思维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走班制”的教学模式更为契合地理学科的综合性要求,也更为契合当今地理考试中所体现出的时代性、实用性等特性。因此,“走班制”之下的新型地理教学在让学生学会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将地理知识赋予其特定的时代要求,服务于社会实践,更是对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要求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践行。

二、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本节论题所讨论的存在的问题以西部地区为例,尤以甘肃为甚。甘肃的教育事业虽然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深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受到地理区位、经济、教育基础等因素制约与我国东部地区相较而言差距较大。这就对“走班制”新教学模式在甘肃地区的地理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下面就对新高考背景下西部地区“走班制”新教学模式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学生与教师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学生选科自我意愿不清晰

由于受到西部地区多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面对新高考时选科受到视野和传统理念影响,从而导致学生的“自我意识”“兴趣意识”相对淡薄。虽然在选科过程中我们给了学生较大的自主权,但其受制于视野和传统理念以及过度依托于其他因素,从而忽略了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因此可以说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意愿的把握是相当不明确的,也可以称之为他们的选课行为是“主动下的被动”,这种选科动机导致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是被动的,并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地理成绩无法达到预期,从而丧失自信,导致恶性循环。

(二)教师教育方式、理念上的挑戰

“走班制”对地理学科教学而言是充满挑战的,虽然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本身被定位为学生的引导者,但由于新模式的实行,部分地理教师对新政策学习缺失,依旧运用传统教学理念,这与“走班制”模式下的地理学科教学是相悖的。而地理教师对新政策的解读及认知确定了“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实施状况,所以我们要正视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其一,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的传递具有滞后性,仅仅凭借个人渠道去探索地理教学新模式是会出现信息偏差的;其二,“走班制”模式下地理学科教学对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而言是全面且严苛的,这更是对西部地区的教师提出了挑战。

三、“走班制”下地理学科教学实施策略

针对本文第二节中所论述的“走班制”下地理学科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策略:

(一)提高學生认知

激发学生自我认知,在选科过程中扭转学生自我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可以达到自主选课与学生自我相适应,最终实现选科的绝对自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对学生今后学习具有相当重要之意义。当然在学校和家长在保证学生选科自主性的同时,也要做到下述要求:(1)对家长而言,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经常与学校交流;(2)对学校而言,定期组织集体宣讲活动,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鼓励和引导。

(二)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走班制”模式对地理学科教学提出了较为严苛的要求,面对这些要求,地理学科教师要从提升自身素养出发。具体举措如下:根据新高考模式、“走班制”教学结合地理学科特征,要求我们在地理学科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以达到实事求是注重学生心理及情感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意识。而要想践行地理学科分层教学,就要求地理学科教师在深挖教材、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前提下实现多元化教学。

(三)健全、完善地理教师评价机制

虽然在上文中针对西部地区新高考“走班制”地理学科教学策略这一问题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进行了论述,但是,在“走班制”这一模式下,地理教师教学的适用性、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以及教学模式的普适度都要适应西部地区“走班制”的需要。因此,在此背景下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带有地理学科特色的教师评价机制是必要的。这套评价机制突破了“以成绩论英雄”的传统模式,将地理学科教学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等多位一体化的同时,不仅要求地理学科教师在专业知识上进行自我提升,还要做到因材施教。

因此,健全、完善“走班制”下地理学科教学评价机制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在提升地理学科教师内动力的同时也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

综上所述,西部地区新高考“走班制”教学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实行具有必然性,我们要从学生及教师出发,不断提升自我素养,同时健全、完善地理教师评价机制,做到“走班制”下的地理学科教学适应西部教育环境,符合当代人才发展战略以及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志宏,冯大鸣,魏志春.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09.

[2]张亚南.50年地理高考历程及近五年答题指导思想[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12):4-6.

[3]王润,周先进.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走班制机制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6(6).

[4]胡中晓,刘秀峰.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新探索:走班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5).

[5]雷中怀.新课改背景下实施“选课走班制”的路径探索[J].教师教育论坛,2015(6).

猜你喜欢

选科走班制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长春外国语学校新高考选科走班先行先试探索成功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尝试课前随机提问,应对生物选科重压
“超学科”来啦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