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高中班主任柔性管理策略

2022-05-30魏萍萍

新课程·上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管理策略班集体柔性

魏萍萍

在高中班级管理模式中,柔性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来说,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管理策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正常发展,运用柔性化管理模式,可调动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有效改善师生关系。

班级是学校最小的组织单位,对学校的正常、有序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班级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运用柔性管理模式,可以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不但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重要的是能改善师生关系,构建更和谐的班集体关系,给高中學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柔性管理注重学生心理的了解

高中班主任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为了构建和谐的班集体组织,首先要对学生的个性做深入的了解,收集第一手资料,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从而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发展。

比如,随着智能化设备进入校园,有些学生不自觉地将手机带进了班级,在上课时会偷偷玩手机,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有一双“火眼金睛”,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将一切不好的习惯消除在萌芽状态。

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时,要理性对待学生的错误,运用好柔性化管理策略,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观察其心理动态,从而有的放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切莫操之过急,或就事论事,这样的管理往往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错误,通过实际行动进行纠正,进而促进班级管理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柔性管理着眼于人本思想

现代化管理非常重视人本化思想的运用,而柔性管理正是人本思想渗透的最好体现。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如果想要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就必须落实并渗透人本思想。什么是人本思想呢?一句话就是一切要以人为中心,只有对人的思想有充分的研究,才能付诸管理行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高中班级柔性管理中,主要围绕人本思想来开展,班主任对学生个体做好充分研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整体上培养学生良好的主人意识。

比如,在班级值日安排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轮流担任值日班长,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把班主任从复杂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维持良好的班级管理秩序。

三、柔性管理重视因人施教

班级管理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在运用柔性管理模式时,班主任要立足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做到因人施教,因为高中生的个性非常强,老师要因人而异,运用适当的管理策略,才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比如,班里有一部分学生自尊心非常强,心理比较脆弱,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管理,老师要放低姿态,采用对话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针对一部分自负的学生,班主任要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班级活动,尽可能地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因此,柔性管理中的因人施教,很好地体现了班级管理的灵活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对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都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从而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班集体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柔性管理注重情感渗透

柔性管理中,情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班主任要运用有效的策略,打好这一张情感牌,协调好班级各成员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升班级管理水平,提高班级管理实效。

高中生处于情感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情感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作为班主任,要有一颗“多情的心”,认识到高中生情感的多样化,在不同的场合运用恰当的情感方式进行管理,以便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班主任一定要做好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高中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获取学生的信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运用好柔性管理方式,做好科学管理,以保证高中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萍.柔性管理模式在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下旬刊),2019(12):86-87.

[2]刘春.高中班主任实施柔性管理的管理经验总结与交流心得[J].华夏教师,2019(33):87.

[3]杭玉美.柔性管理模式在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8(36):296.

猜你喜欢

管理策略班集体柔性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
柔性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