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物联网专业书证融合探索与实践
2022-05-30杜立婵王彪赵云张青
杜立婵 王彪 赵云 张青
[摘 要] “1+X”证书制度下物联网专业书证融合是培养有竞争力和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结合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专业开展“1+X”考证工作的实践经验,围绕物联网专业书证融合模式、师资队伍构建、硬件设施建设以及行之有效的考学流程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关 键 词] “1+X”证书;职业教育;书证融合;物联网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2-0088-03
一、“1+X”证书制度下书证融合背景
为解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迫切需求的问题,国务院于2019年正式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该方案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主要包括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订相应的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并提出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简称“1+X”证书制度)[1]。“1”与“X”的结合,是一种有机融合,通过这种融合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实现产学深度融合,为社会培养高标准的专门技术人才,还能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立体现类型教育特征的教育模式[2]。
物联网专业为新兴专业,是融合多个学科的信息技术类专业[3],因此,在开展“1+X”证书制度的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书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的核心价值,为此,本文将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专业为例,探讨“1+X”证书制度下物联网专业书证融合的问题。
二、物联网专业现状
目前,全球物联网行业规模的高速增长,为物联网技术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同时也对物联网工程技术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1+X”书证融通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的核心工作。对于新兴的物联网专业来说,顺利开展“1+X”证书制度的教学活动还存在诸多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师来自不同的专业,其研究方向各有差异,物联网综合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人数不多。另外,物联网技术发展较快,新的技术如NB-IoT、LoRa等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强化自身专业素养。
(二)“1”与“X”课程融合度低
大多职业院校的“X”课程及标准未列入人才培养或教学计划方案中,上层设计不足,无论是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标准都未与“1”课程衔接,导致“X”课程独立于“1”课程,使得“X”课程成为一门培训课程。
(三)“1+X”硬件设施配置不足
硬件设施最严重的情况是基本没有,既无符合开展“1+X”考证用的实训室,也无“1+X”考证设备。硬件配置不足是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师授课、学生动手实训。
(四)缺乏“1+X”考证的经验
“1+X”证书制度试点考证工作开展时间不长,教师对“1+X”考证的内容未能完全把握,对考证流程不够熟悉,缺乏培训学生的经验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而影响“1+X”考证的通过率。
从上述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物联网专业开展“1+X”证书制度工作还存在多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专业在“1+X”证书制度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对书证融合的问题作具体的介绍和探讨。
三、物聯网专业书证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一)构建“双师+”素质师资团队
书证融合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相比“双师”素质,“1+X”书证融合对师资的要求更高,即“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是指除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外,还需具备开展“1+X”职业技能考证培训的资格及能力。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讲师资格是需要教师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的方式获得。以“1+X”传感网应用开发培训讲师为例,考核通过率为70%左右,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本轮培训及考核未通过,只能重新开始新的一轮培训和考核,耗费时间、精力和培训经费非常多。因此,学校和专业在选派教师参加培训时可采取多阶段分批次的策略来提高教师获得讲师资格的概率。可优先选派专业技术与“1+X”证书涉及技术相近的教师去培训,这些教师通过培训并获“1+X”培训讲师资格后,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和考证实践带动专业内其余没有参培的教师。
自2019年开展“1+X”传感网应用开发考证培训至2021年,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专业采取了多阶段、分批次的策略陆续派出4个批次共计8人次的教师参加培训,均一次性通过考核获得中级培训讲师资格,其中一名教师获得了“1+X”传感网应用开发和“1+X”物联网工程实施与运维两项培训的金牌培训专家资格。通过实践说明,多阶段分批次选派教师培训的策略提高了教师获得讲师资格的概率,加快了构建“双师+”素质师资团队的效率。
(二)完善书证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不是一个游离于专业课程体系以外的课程,不应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培训项目。只有把“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从上层设计完善书证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常态化、持续性地把“1+X”证书制度落实到位。
1.书证融合模式的探索
书证融合有两种典型的模式,“1”与“X”完全融合及“1”与“X”衔接融合。其中,“1”体现单个工作领域,夯实岗位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X”则体现多个岗位的真实工作场景,或者多个工作领域的综合应用过程。
“1”与“X”完全融合的模式需同时满足“1”和“X”的要求,因此需要系统规划、设计和重构内含“X”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重构后的课程没有“1”和“X”的区别,均是学习领域的形式。此种模式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冲击较大,一个“学习领域”需要多个教师一起授课,或要求单个授课教师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对师资力量的要求较高。“1”与“X”完全融合是职业教育经过试点后的相对理想模式,即该模式能同时满足“1”和“X”的要求。
“1”与“X”衔接融合的模式是“1”与“X”都具有相对独立性,“X”没有全部融合到“1”中,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冲击较小,只需根据“X”证书标准中的职业知识、技能、素养要求,找出合理的对接点和融合点,完善“1”中的课程内容,形成“1”与“X”衔接融合,使“1”对“X”起到有效支撑作用。由于只是融合部分知识、技能、素养到“1”中,还需“X”培训课程,对师资力量的要求相对完全融合模式较低,但需要经过额外培训,需增加培训课时。
经过研究和探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专业现阶段在书证融合上采取了“1”与“X”衔接融合的模式,这是一种比较适合目前证书制度试点阶段的书证融合模式,即使只有一本相关的等级证书,也可以进行衔接融合。以后随着“1+X”证书制度的日益成熟和“1+X”职业技能证书的多样化、师资力量的不断加强和壮大,将逐步向“1”与“X”完全融合模式转换。
2.调整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书证融合模式的指引,梳理和调整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以“1”与“X”衔接融合为例,在核心课程的选排、相应教材的选择以及课时的安排等方面,可以采用以下四个步骤进行融合课程的确定。第一步是对证书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梳理,寻找“1”与“X”的对接点或融合点;第二步是对梳理出来的知识点、技能点归属于哪些课程进行判断,并把这些课程罗列出来;第三步是对罗列的各个课程所含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占比进行计算,如有无法找到课程归属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放在综合实训课进行补修;第四步是融合课程的确定,根据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占比来确定书证融合的核心课程。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专业根据书证衔接融合的模式,重新梳理了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同时,参照了“1+X”证书制度中的传感网应用开发的考核目标和要求,设置了无线组网技术、嵌入式单片机技术及应用和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三门为“1”的核心课程。此外,增开了物联网综合实训作为“X”的培训课程,以此强化训练,提升技能。
3.优化课程标准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专业通过深入研究“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大纲,同时结合调整后的课程体系设置,对相关专业核心课程的讲授内容进行了调整。目的是将知识点与证书考核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可通过对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进行细化、补充、强化和拓展,将证书考核内容融入课程标准中。例如,在无线组网技术中,课程标准中仅要求讲授ZigBee技术,依据证书考核内容,调整为讲授ZigBee、LoRa、NB-IoT及Wi-Fi等主流组网技术。又如嵌入式单片机应用开发课程内容由仅讲授STM32微控制器基本外设应用开发,扩展为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的RS485总线通信应用开发、CAN总线通信应用开发、LoRa通信应用开发等内容。与此同时,调整课程中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比例,使得实践学时至少占总学时的50%及以上,从而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根据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主要选用书证融合度较高的教材进行教学,辅以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活页式教材,兼顾“1”学历证书课程与“X”等级证书培训课程的要求,教材包含有体现单个工作领域的岗位专项核心知识和技能,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真实工作场景,又包含有多个工作领域的综合应用。例如,无线组网技术课程选用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配套教材《传感网应用开发(初级)》作为主教材,辅以用户手册、电路图纸、项目需求书等作为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活页式教材。
(三)加快硬件设施建设
物联网专业的大部分课程都与实训设备、实训平台密切相关,物联网“1+X”证书的考核内容基本都离不开硬件设备的支持。在筹备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要灵活应对硬件设备不足的问题,如暂时通过使用原有的实训设备加强学生编程方面的能力培养、通过分批次轮流使用“1+X”考证设备解决数量不足问题等。这些方法可以缓解在硬件设施不足的情况下开展“1+X”考证的压力,但是仍然存在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建设“1+X”实训室仍然是根本解决之道。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非常重视物联网“1+X”考证硬件设施的建设,在考证工作开始之初就规划建设“1+X”实训室,对实训室的占地面积、计算机配置、工位数量、桌面大小、设备收纳等都做了仔細调研,一次性投入300万资金,建成了一间面积160多平方米、拥有50个工位、配备35套“1+X”传感网应用开发(中高级)设备及嵌入式开发平台和NewLab开发套件等设备的“1+X”智能传感网实训室。该实训室的建成,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减轻了考证考务工作量,为“1+X”考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考学流程
开展“1+X”证书考证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可能由不同的教师来负责和组织。为了高效开展工作、积累良好的考证经验,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学流程,使之成为规则或管理条例,并不断完善,从而事半功倍地提升教学效率、实训效果,提高学生考证的通过率。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专业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建立了一套考学流程。这套考学流程对考证时间安排、动员会、学生报名和筛选、教学资源使用(题库及硬件设备)、参加试考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说明。按此流程执行后,后期培训只需很少的师资即可开展“1+X”证书考证工作,大大提高了开展“1+X”证书考证的工作效率。
四、结语
本文对“1+X”证书制度下物联网专业书证融合进行了探索,结合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经验,较为深入地对构建“双师+”素质师资团队、完善书证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硬件设施建设以及建立行之有效的考学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专业通过书证融合开展“1+X”证书制度工作,2020年学生“1+X”传感网应用开发考证平均通过率达到85%,位居该项考证当年全国通过率排名的第五名。2021年11月,40名学生参加“1+X”传感网应用开发考证,37名学生通过考核,通过率达到92.5%,成绩喜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6):9-16.
[2]马妙明.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分析: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21(7):51-52.
[3]吴慧,罗婷劼,刘港.基于“1+X”证书制度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J].高教论坛,2021(4):83-86.
编辑 刘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