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汽车电气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研究

2022-05-30周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2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技能

周丽

[摘           要]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针对汽车电气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课程标准与“1+X”证书标准对接、教学内容重构、学生学情分析以及课程思政融入、技能竞赛与课证融合、“双师”素质提升等多个途径对课程实施教学改革,通过试点教学,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及综合能力均有所提升。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2-0040-03

“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线,所提出的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改革举措之一,是将“学历证书”与“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衔接,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创新。“1+X”职业技能等级证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从2019年开始组织实施了“1+X”技能等级证书考证工作。学生报考的是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证书中的汽车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模块(中级)。

“1+X”证书制度要实现课证融通的落地,离不开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实施方案设计和评分细则及考题设计等多个方面。其中课程方案实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汽车电气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涉及汽车电气和舒适系统相关故障诊断等内容。该课程的内容与证书模块技能等级中级里的汽车电子电气系统检测维修以及汽车舒适系统检测维修工作任务有相关联的地方。为此,以本课程为切入点,研究“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的实施途径。

一、对课程现状进行分析

通过对课程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课程标准与“X”结合不够紧密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通过对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证书中的汽车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模块(中级)涉及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技能、技能要求、知识要求和本课程原有课程标准进行对照分析,发现证书模块在职业技能要求方面,更加强调技能要求与知识要求的相互对应与深化,而在原有课程标准里面,对这些方面重视不够,制订得比较笼统,从而对指导课程的实施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对教材促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教材从功能上讲是教学内容的支撑和依据,当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业、新流程、新规范紧密结合时,就需要把教材进行及时更新调整,即教材应该是新工艺、新规范等的具体呈现,应该是动态化、立体化并且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调整更新的。通过对“1+X”活页式单元教材进行分析,该教材要求从学习目标、学习目的、学习时间、学习要求、学习安排、学习范围、学习考评7个学习维度来编制成独立单元教材,并采取单元工作任务手册活页式印刷。这个是传统教材所不具备的,在未实施“1+X”证书制度之前,对于教材促进教学改革的意义认识不足,教材在选用上仍偏向传统类型,使得教材滞后于课程内容的更新调整。

(三)原有课程内容设置与“1+X”证书模块结合度不高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与以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为主的普通教育不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是模块化、项目化的。课程在未实施“1+X”证书制度之前,在内容设置上融入了企业的生产实际,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但是分析了证书模块所涉及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技能、技能要求、知识要求与本门课程的关联之后,发现有些与证书模块相关的内容没有设置,有的内容虽有所涉及但是不够全面。

二、“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的实施途径

(一)完善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重构

通过研究“1+X”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领域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模块标准为依据,对原有的课程标准及课程内容设置进行调整,对原来课程没有涉及的内容进行补充,对已有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以岗位職业能力为基础,构建具有时效性的可选择性学习的、与自身实践实训条件相匹配的教学模块。

以汽车前照灯故障诊断与维修模块为例。在“1+X”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中级)工作任务汽车电子电气系统检测维修中,针对职业技能前照灯诊断检测维修,“1+X”证书里提到了四点技能要求和四点知识要求,通过分析可知,这些知识和技能要求里涉及前照灯的检查、测试校准和安装,需要用到相关维修手册和国家标准,同时对灯光系统的元器件检查也有专门要求,为此课程针对这些要求,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以前照灯模块为例,根据“1+X”对技能和知识方面的要求,在前照灯故障诊断与维修中,增加白昼行使灯系统故障检修,在国家标准学习中,引入GB-25991-2010和GB-5920-2019,灯具更换和测试的评分标准与维修手册进行对接。

(二)注重对学生学情的分析

汽车电气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主要侧重的是汽车电气类的故障诊断与维修,面对相同的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通过对以往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部分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觉得分析原因比较麻烦,或者需检查的内容过多,而容易产生厌倦和畏难情绪。还有一种现象是,学生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就急于进行操作,而对实施操作前的计划决策等步骤不够重视,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这些不重要,结果在面对故障现象实施诊断检修时,毫无头绪,或者重复性检查过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并且关注点主要聚焦在是否找到故障点,而对整个诊断思路不作调整和总结,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在一些需要团队协作的项目中,部分学生的表现比较消极,依赖心理严重,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或者团队里面的分工,寄希望于团队成员帮助自己完成任务。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容易出现的畏难情绪以及操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缺乏耐心和计划性,在之前的教学中虽然教师发现了这些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是没有进行系统性总结和采取较为有效的措施,使得此类问题没有在课程后续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解决。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既要关注学生的整体情况,又要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并且对学生学情的掌握应该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基础、认知与实践能力、学习特点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学情分析的准确性来源于对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特点、专业特性等的客观分析,为此需要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测评以及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获得班级学生的整体及个体数据,以便对课程教学难点及其掌握可能性做出预判,从而对教学难点做出动态调整,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可以为课程目标的制订提供依据,并且能够使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在知识技能基础与实践能力以及学习特点方面呈现的不足之处进行强化,使得教学真正地服务学生。

(三)重视思政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通过对以往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发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之间,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往往重视程度更高一些,而在价值塑造方面往往因为经验缺乏和重视程度等方面的原因而稍显不足,因此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实践操作过程中因为重复性而产生的厌烦心理以及遇到问题缺少解决的办法等认识论及方法论方面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对于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因此,教师除了在知识讲解、技能传授方面不断探索,还应该将价值塑造与前两者置于同等地位。因此,在教学目的与要求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和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一样做到可评可测。以汽车灯光系统检测为例,在思政元素融入方面做了改进。在汽车灯光系统检测与维修项目中,以灯光使用任务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开展道路安全法关于灯光使用方面的知识问答活动,学生通过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关于汽车灯光正确使用等方面内容的学习,提高了道路交通法律意识与责任意识。在灯光故障检测任务中,通过选择典型故障案例,如某款轿车,打开点火开关,灯光开关处于OFF档时,所有小灯和左右前近光灯异常点亮;操作灯光开关至其他档位时,所有小灯和左右前近光灯异常点亮;操作变关开关,远光灯可以正常开和关。通过对该车灯光故障进行诊断,发现故障原因是车灯开关E1至J519之间LIN线断路故障,使得J519对灯光的应急保护功能起作用。在对LIN线进行修复之后,灯光系统恢复正常。教师通过前期在学习通平台发布关于行车安全控制策略应用的相关讨论话题,线下开展故障维修案例分享会,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车辆先进技术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技术服务大众安全的责任意识。

通过深入挖掘课程每个模块里蕴含的思政元素,采取不同的方式融入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定期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给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不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劳动、执着专注、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

(四)加强赛课证融通

职业技能大赛在展现各职业院校参赛队伍的职业素养、职业教育改进和改革的成效以及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企业选拔人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日趋显著。

职业技能大赛着重考察参赛队伍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工作效率等职业技能与素养。通过对技能大赛赛前、赛中和赛后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到技能竞赛与课程及资格证书之间的关联。首先,通过参赛选手选拔环节,可以对学生的学情及不同学生特点进行分析,选拔出对于竞赛有热情,对于专业肯钻研的学生作为竞赛苗子进行培养,在日常教学中采取诸如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次,对每次技能竞赛进行总结,将竞赛所涉及的内容以及选手在赛场上的经验教训等一手资料作为课程教学的参考素材进行提炼,纳入课程资源库建设当中。最后将比赛过程中的评分标准与1+X证书制度中的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进行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从情意面、技能面、作业面、信息面、工具及设备的使用能力、分析面、表单填写与报告撰写能力七个维度对学生实施测评,而比赛过程中的评分标准则是从健康与安全,以及针对不同故障现象所涉及的故障现象描述、故障原因分析、诊断、维修等维度对选手进行考察。两者虽然考察测评的维度略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行业企业对于诊断的规范要求。因此,在课程的考核评价特别是实训内容的考核过程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五)努力提升“双师”素质

在教材的开发、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完善、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或者采取多元的课程评价方式方面,都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加强校企交流合作,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切实提高技能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性人才。

通过实施“1+X”证书模块与课程标准的对接,准确分析学生的学情,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兼顾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在教学方法上做出优化调整,在课程考核中将技能竞赛的要求与技能等级证书对学生的测评要求相结合,对课程教材及相关指导书按照活页式教材的指导意见进行编撰开发,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以及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都有显著提升。

三、结语

“1+X”证书制度的贯彻落实,對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努力做好课程与证书的深度融合,从教学模式及方法、教学内容与教材开发、双师素质提升等多个维度不断进行探索,使得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并对其他课程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立君.从“课程融通”谈“1+X”证书制度的价值意蕴、融合取向与实施案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5(5):34-35.

[2]王亚盛,赵林.“1+X”证书制度与书证融通实施方法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6):13-17.

[3]李童燕.基于“1+X证书制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20(8):61-62.

[4]马铮,龚福明.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程体系重构探析: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9,21(4):51-57.

[5]龙燕.“双高”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1+X”证书制度实施的路径研究[J].汽车教育,2021(22):183-186.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技能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