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渗透劳动教育的教学模式分析
2022-05-30杨彩彩
杨彩彩
【摘 要】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学生们学习物理知识最终还是要应用于生活之中,所以在高中物理的学科教学当中加入劳动教育的内容既有必要,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基于此种现状,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在进行学科教学的时候要渗透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例如进行实践教学、分组教学等,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劳动教育;教学模式
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内容是高中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学生学习的难度较高。但这个阶段的物理学习内容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把劳动教育渗透到高中物理的学科教学当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科内容,降低学科学习的难度,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学以致用,把物理课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科目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如何将劳动教育渗透到高中物理的学科教学当中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一个大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物理学科的学科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将物理学科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际生活当中多给学生一些利用物理知识的机会。
一、讲授物理学知识的发现历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师在进行物理学科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地为学生讲解一些物理学知识的发现历史。许多物理知识都是科学家们从不懈的劳动中获得的。劳动一直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从原来分散的小作坊式的劳动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工场。出于对财富的追求,劳动者开始研究,什么东西能够让工人的劳动摆脱自然的限制,什么设备又能提高劳动的效率。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之下,人们想方设法地进行研究,怎么样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在人们的不懈努力之下,棉纺织领域研究出了一种叫作“飞梭”的工具。“飞梭”的问世加快了织布的速度,大大提高了棉纺织的效率。大量的棉纱得以问世,人们对于棉纱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渐渐地,“飞梭”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于棉布的需求了,随后第一台纺纱机——珍妮纺纱机问世了。手摇纺纱机的出现极大提高了纺纱的效率,也正是珍妮纺纱机的问世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打开了大门。随后,水力纺纱机、蒸汽机相继问世,棉纺织业进入了机械化时代。人们在劳动当中发现了物理知识,物理知识又不断推动着劳动技术的革新。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也随之而来。现在,我们的劳动大多都借助大机器来进行。教师在进行物理学科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讲授一些物理学的历史,用历史告诉学生,物理是从劳动中来的,物理也势必会推动劳动的不断进步。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们对于物理学知识的不断探索和不断发现,我们现在的劳动生活才能轻松,我们才能生活在这样一种现代化的环境里。但是对物理学知识的不断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物理知识的发现往往要经过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实验,要经过几十次甚至几百次的失败。但这些科学家们没有放弃,所以为我们创造了幸福的新时代。学生在听到这些历史事实以后,可以深刻地明白劳动的意义,理解劳动的价值,从而形成一种热爱劳动、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从而将自己的所学知识投入到劳动当中去,用自己的劳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分析教学内容,建立与劳动教育的联系
物理学科教学的内容和生活紧密相关,物理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要深入地分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找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点,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多多联系生活当中的例子,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来,多多启发学生,让学生思考这些物理学知识和现实的生活有什么联系。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动能”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先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什么是动能呢?生活中你见到的哪些现象和动能有关。等学生积极回答了他在生活中见到的运动现象以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答案中最有利于展开讲解的答案,对其进行深入地讲解。比如,设计师在设计滑梯的时候需要用到动能定理。教师可以针对这一实例讲解摩擦力的相关知识。讲解完毕以后,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有哪些工作会运用动能这一知识。在学生进行充分思考以后,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反馈。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到动能的工作是非常多的,比如设计师在设计过山车时会用到动能,货车运输货物时也会考虑到动能的因素。将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入到物理学科的教学中来优点颇多。首先,物理学科较为枯燥,加入实例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晦涩的物理知识。最后,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进行物理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
物理知识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其中劳动又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物理知识与劳动紧密相关。许许多多的物理知识都是从劳动当中得出的,而物理知识的发现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我们的劳动更加高级。物理知识的得出离不开实验,所以教师在针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开展实验课,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在学生心中构建物理知识和劳动之间的关系,从而将劳动教育渗透到高中物理学科的教育当中。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力”的知识的时候,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大家觉得直接用绳子把水桶提上来所用的力气大呢还是把绳子放在滑轮上面,通过拉动滑轮再把水桶提上来花费的力气大呢?在得到学生的回答以后,教师拿出绳子、水桶、动滑轮、定滑轮等实验道具,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通过实验,学生很快就能发现,直接用绳子拉水桶和使用定滑轮拉动水桶所花费的力气是一样大的,而在使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滑轮组的时候,需要拉动的距离明显长了,但是需要用的力气比较小,比较省力。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明确知识点,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运动方向,但可以省力。在明确了知识点以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发散思维,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什么地方会用到滑轮组,例如,滑轮组在工地上运用范围是很广的,工人们在吊重物的时候大多都会运用到滑轮组,塔吊也正是运用了滑轮组。这样的小实验所使用的实验道具非常简单,难度系数低,而且没有什么危险,所以学生进行操作的难度也很低。虽然实验很简单,但是实验结果却是很直观的,学生可以清楚地感知到滑轮的特点以及每一种滑轮的不同作用,而且也能了解到滑轮在现实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真正地做到了会学、会用。
四、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投入到劳动当中去
将劳动教育渗透到物理学科教育当中另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对于物理学科这样一门需要动手进行实验的课程来說,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的时候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应该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学习知识,在实践当中运用知识,在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点,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教学当中,许多的教学内容和劳动技能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力学的相关知识,力学的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天平正是利用了杠杆原理,汽车的制动正是运用了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桥梁的设计工作运用到了弹力的相关知识等等。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劳动实践。例如,教师在讲解重力的有关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哪些生活现象是利用了重力的作用呢?学生在进行思考以后,会得出许多答案,比如称重、打地基、重垂线等。其中重垂线就是利用重力是垂直向下的这一典型特点。在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在砌墙的时候都会用到重垂线。在重力的作用之下,吊起来的线总是垂直向下的,比照着垂直向下的线所砌的墙也自然是垂直的。在对这一知识进行讲解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到砌墙现场中,让学生观察工人们砌墙的动作,实地动手操作,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否正确。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课堂教学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学生在学了杠杆原理以后,要学会正确使用天平。在学习了简单机械的课程以后,要学会如何使用钳子、螺丝刀等简单的机械,并且在生活中要学会利用这些简单机械,使劳动更省力。在学了电学的相关知识以后,要会用试电笔来检验物体有没有电,判断什么是零线,什么是火线。
五、与其他课程展开联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与学生的劳动课展开“联动”。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生要接受劳动教学,在劳动课程中,学生要学会自己做凳子,安装书架等等。当学生利用锤子、螺丝刀等一些简单机械的时候,物理教师可以抓住机会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大家在钉板凳的时候要用锤子呢?为什么大家要用螺丝刀拧螺丝而不是用手呢?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回答,这样更省劲儿而且作用更加明显。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借助这些工具会更省劲儿而且作用更明显吗?顺势引出简单机械的相关知识向学生讲解。简单机械正是人们重复利用力学的结果。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对于高中生来说至关重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导学生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物理学作为一门和劳动、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良好平台。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师在进行物理学科教学的过程当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的重要渠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进行教学研究,思考如何将劳动教育全面而自然地渗透到物理学科教育当中去,帮助学生了解劳动和物理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在劳动中运用物理知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通过在物理学科当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劳动当中去,提高劳动效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
六、结束语
为了适应“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目标的要求、全面提高物理教学水平,教师应重视把握物理学科与生产劳动之间的密切关联,对物理课程的劳动教育功能进行明确,充分挖掘教材知识点中包含的劳动教育因素,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相关劳动技能,为学生拓展补充物理学科发展史上劳动人民突出贡献的相关案例,并应用小组合作方法推动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许月仙,袁海泉.基于劳动教育的高中物理试题命制策略[J].湖南中学物理,2020(7):4.
[2]孟淑莉.责任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高考,2020(3):1.
[3]王戈.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东西南北:教育,202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专项课题:高中物理与劳动技术深度融合使用价值的研究,编号:[2021]PLMYZ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