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中韩建交内幕
2022-05-30宋春丹
1992年8月24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钱其琛与韩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在北京签署中韩建交联合公报。
不能老死不相往来
1985年,邓小平在谈到中韩关系时说,中韩发展关系,对我们还是有需要的。第一,可以做生意,在经济上有好处;第二,可以使韩国割断和台湾的关系。后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也提到,做这项工作要十分慎重,处理起来要很謹慎,要取得朝鲜的谅解。
当时朝鲜和韩国在联合国里都只有观察员身份。多年来朝鲜一直反对南北双方分别加入联合国,担心那样会使南北分裂永久化,但是韩国却谋求单独加入联合国。韩国加入联合国的努力得到越来越多成员国的支持。
1991年5月,李鹏在访问朝鲜时告诉朝方,今年联合国大会期间,如韩国再次谋求加入联合国,中国将难以持反对态度,而一旦韩国单独加入了联合国,朝鲜再想加入就会遇到困难。经过沟通协调,中朝采取了一致立场。这一年9月,朝鲜和韩国同时加入了联合国。11月,钱其琛首次来到汉城,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卢泰愚在青瓦台集体会见了各成员部长,之后,单独留下了钱其琛。卢泰愚单刀直入地说,韩国真诚地希望与中国改善关系,并早日实现建交。钱其琛没有直接回应这个问题,只是说,中韩既然是近邻,鸡犬之声相闻,就不能老死不相往来。
秘密谈判
时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张庭延回忆,钱其琛从汉城回来后,亚洲司内部开始深入研究与韩国的关系问题。
1992年4月,亚太经社理事会第48届年会在北京举行,时任韩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率团出席。经与韩方商量,会议期间安排了一场不为外界所知的活动。
钱其琛在钓鱼台单独会见了李相玉,与他讨论了中韩关系问题。钱其琛建议,中韩正式谈判建交的时机还不成熟,但可以先建立联系渠道,先就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可能性进行探讨。李相玉欣然同意。双方商定,任命一位副部级首席代表和一位大使级副代表,由副代表率领工作班子尽早在北京和汉城开始会谈。
中方任命副外长徐敦信为首席代表,任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工作的张瑞杰为副代表。韩方首席代表是外务部次官卢昌熹,副代表是外务部亚洲局局长权丙铉。
5月14日,中韩第一轮会谈在北京举行。中方想先进行一般性商谈,出乎意料,权丙铉当即回应:中方谈的内容同韩国政府立场一致,他们完全赞成;韩方希望尽快消除两国关系的不正常状态,尽快建立外交关系。这样,以建立秘密渠道为名的会谈,实际上变成了建交谈判。双方在建立外交关系上没有其他障碍,主要还是台湾问题。韩方强调韩台关系建立已久,要求中方同意其在中韩建交后与台湾保持“某种特殊关系”。
6月20日至21日,第三轮谈判在汉城举行,主要内容是逐项落实建交公报文本。张庭延回忆,本来他们内部评估,韩国不会轻易把台湾丢掉,结果,只进行了三次会谈,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达成了协议。
一次特殊的通报
建交在即,如何向朝鲜通报是一个颇费斟酌的问题。为了最大限度体现对朝方的尊重,决定派钱其琛前往平壤,面见金日成,转达江泽民总书记的口信。张庭延回忆,通报结束后,金日成沉思片刻后,有礼貌地表示了感谢,然后说,关于中国与“南朝鲜”关系问题,中国既然已经决定,那就那样办吧,我们将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什么问题,我们自己去克服。钱其琛返京汇报后,江泽民和李鹏等认为,金主席有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还是从两国关系的大局出发,对中国的决定基本上表示了谅解,不愧为老一辈领导人。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宋春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