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与改
2022-05-30
人的伟大,并不在于毫无过失,毕竟犯错是不可避免的。做错了并不可耻,只要勇敢地承认错误并加以改正,就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知错能改、闻过则喜的人。
周处改过自新
西晋时有个人叫周处,他年轻时为人蛮横,是当地一大祸害。此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百姓称他们是“三害”。周处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便上山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搏斗。经过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认为周处已经死了,都为此庆贺。
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决意改过自新。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说:“我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最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决定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代忠臣。
解读
《左传》中说:“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周處曾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却最终成为名传千古的大英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改正自己的缺点呢?“知耻而后勇”,人有缺点或是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能认识到错误,并且决心改正错误,无论何时都不算晚。我们应当学习周处知错就改的品质。
宋昭公穷途知过
春秋时,宋国内政不修,引起动乱,当时的国君宋昭公众叛亲离,被迫出逃。在出逃路上,宋昭公进行了深刻反思,他对车夫说:“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车夫说:“是什么呢?”昭公说:“以前不论我有什么言行,大臣都说我英明;不论我穿什么衣裳,侍从都说我漂亮。这样,朝内朝外我都发现不了自己的过失,最终就落得如此下场。”从此,宋昭公不断改正错误,注重品德修养。不到两年,美名传回宋国,宋人又将他迎回国内,让他重登王位。
解读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告诉我们要善于自省,才能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从而走向成功。宋昭公在亡国后能够及时醒悟,坚持改正自己的过错,最后重登王位。可见,知错就改,意义非凡。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刘忠信用好人生“两本账”
“我的一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本账:一本是组织给予我的‘荣誉账,一本是我自己记下的‘缺点错误账。‘荣誉账是对我的激励和鞭策,‘缺点错误账可以督促自己警钟长鸣、不断进步。”这是老党员刘忠信的肺腑之言。从青丝到银发,从壮志到暮年,他始终坚持以记“账本”的形式反省自己、警示自己、提升自己。
“一喜有错误,痛改便光明。”老一辈革命家总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有人曾对周恩来说:“总理,您给我们写一本书吧!”周总理笑答:“如果我写书,就专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这可不是卢梭的《忏悔录》,而是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错误中吸取教训。”谢觉哉在自己60岁生日时,曾写《六十自讼》一文:“行年50,当知49之非。那么行年60,也应该设法弥补59年的缺点。”……
解读
刘忠信“两本账伴一生”的做法,给今天的我们以启迪和激励,教育我们要珍惜荣誉、勇于纠错改过。其实,荣誉和过错,在人的一生中都会留下痕迹。一个人是否将这“两本账”记在本子上,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记在心中。“两本账”是财富,无论带给我们的是喜悦还是悔悟,都能给我们以滋养;两本账是镜子,不断启示我们为何进步、因何失误,不能忘账、错账;“两本账”是尺子,督促我们在成绩面前不止步、在错误面前不气馁,放下“包袱”、重整行装再出发。
李比希的“错误之柜”
在“李比希实验室”大厅中央矗立着一个高大的柜子,柜子里摆放着一个盛着棕红色液体的瓶子,柜门上贴着李比希亲笔写的标签:“错误之柜”。这是为什么呢?李比希说:“1826年8月14日,法国化学家波拉德宣布他发现了元素性质介于氯和碘之间的新元素溴,这一发现震惊了化学界。我顿时想起四年前放到柜子里的那瓶‘氯化碘,赶紧找出了那瓶棕色液体,认真地进行了化学分析,分析结果使我激动又痛心。原来,那瓶棕色液体的成分正是波拉德发现的新元素——溴。我恨自己粗心大意,恨自己进行了大半辈子的化学研究,却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了警戒自己,我特意把那瓶棕色液体放在原来的柜子里,并把柜子搬到大厅中央,在上面贴上一张工整的字条:‘错误之柜。而且,还把瓶子上的标签揭了下来,用镜框装上,挂在床头,我不但给自己看,还展示给学生和朋友们看。”
解读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李比希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为人们所钦佩,就在于他能及时改过,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这启示我们,犯了错误,一则要直面错误,再则更要学会总结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以获取有益于成长的经验,做到是非分明、有错必改。
纪德向普鲁斯特道歉
那天,纪德坐在编辑部长条桌前,拿过普鲁斯特的手稿,翻看了几页开头,又浏览了一下中间部分,然后匆匆扫了一眼结尾,便合上手稿,毫不犹豫地当作退稿处理。
普鲁斯特被退稿后最终自掏腰包出版了《在斯万家那边》。不久,纪德就读到了小说印刷版,而且是认真地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不禁被小说所散发出来的艺术魅力深深打动。纪德给普鲁斯特写了一封真诚的道歉信。在信中,他说当初退稿是《新法兰西评论》所犯下的最严重错误,也是他生命中感到最为悔恨不已的一件事。在解释退稿原因时,纪德坦白地说,他曾经把普鲁斯特当成一个把社交当成工作的做作的家伙,因此只是大概看了一下手稿。为此,纪德最后写道:“我为我的草率行为而自责,恳请获得您的原谅!”
接到纪德的道歉信后,普鲁斯特深受感动,两人成为了好友。
解读
纪德已是名噪一时的大作家,却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向普鲁斯特道歉,请求对方的原谅。正是因为他时刻保持谦虚清醒的头脑,知错能改,坦诚面对。“永远不要因承认错误而感到羞耻,因为承认错误也可以解释为你今天更加聪敏。”青少年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待错误的态度尤为重要,只有正确认识错误,及时改正错误,才能把不利影响转化为提升自我的阶梯,让错误成为促进自我成长的助推器。
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北宋〕李觏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明〕陆九渊
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
——毛泽东
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德国〕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