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全宗理论的演变与中俄档案全宗理论比较研究
2022-05-30唐启
唐启
摘 要:全宗思想源于法国,近代俄国借鉴其思想内涵创立全宗理论体系。俄国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始于莫斯科公国时期,成熟于罗曼诺夫王朝时期,体系化全宗理论成型于20世纪初的苏联时期,俄罗斯对苏联档案全宗体系进行了继承和发展。通过梳理中国的档案全宗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比中国、苏联和俄罗斯的档案全宗理论,发现其在国家档案全宗、全宗、全宗内文件的分类三个维度下均具有相似之处;又因社会性质及国情的不同,在档案机构隶属关系、国家档案全宗概念及构成、档案全宗立法、全宗内特有概念名称、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
关键词:俄罗斯;中俄;全宗理论;来源原则
Abstract: The fonds theory originated from France, and modern Russia used its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to create a system of the fonds theory. Russia's emphasis on archival work began in the Principality of Moscow. It was matured during the Romanov dynasty. The systemic fonds theory was formed in the Soviet era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Russia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 archive system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By sorting out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Archives fonds in China and comparing the theories of Archives fonds in China, the Soviet Union and Russia, it is found that they have similarities i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national Archives fonds, the Archives fond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Archives within the Archives fonds. And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social nature and national conditions,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affiliation of Archives institutions, the concept and composition of the national Archives fonds, the legislation of the Archives fonds, the unique concept names in the whole Archives fonds, and the management methods and so on.
Keywords: Russia; China and russia; Fonds theory; Principle of provenance
0 引言
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基本承袭了苏联的档案体制并作出了适当修正,但保留了国家档案全宗的概念。梳理俄罗斯全宗理论的演进过程,对中俄全宗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为更深入地认识并发展中国特色的档案全宗理论,更好地指导我国的档案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1 俄罗斯全宗理论的演化历程
1.1 沙皇俄国:留里克王朝与罗曼诺夫王朝时期的档案工作。俄国的封建王朝历史只存在两个朝代,留里克王朝及罗曼诺夫王朝。俄罗斯民族起源于东欧平原第聂伯河流域的东斯拉夫人,公元862年,部落酋长留里克建立了留里克王朝,即以基辅(今乌克兰首都)为中心的公国,史称基辅罗斯公国。公元1240年基辅罗斯公国因蒙古金帐汗国入侵灭亡,在留里克王朝剩余的分割公国中,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于1480年打败蒙古汗国统一独立,并在同年于克里姆林宫建造“石室”[1]保管敕令、条约等档案,俄国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始于莫斯科公国时期,此时萌芽的档案工作较为朴素与自发,并无全宗的概念。
1598年留里克王朝因无嗣而灭亡,其后是俄国历史上的“大动乱时期”,直到1613年米哈伊尔一世建立罗曼诺夫王朝。1720年2月28日,彼得一世颁布《机关工作通则》,首次命名机关内保存档案的处所为“архив(档案馆)”,[2]这也是后来的苏维埃联盟和俄罗斯联邦,将机关内设“档案室”称为“档案馆”的最早源头。此外,彼得一世在俄罗斯历史上最早开创了办公室档案整体向档案馆(室)移交的先河,是全宗概念在实际工作中的自觉萌发阶段。1821年,进入俄罗斯帝国阶段的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一世为加强中央集权,成立“陛下办公厅”,[3]其下每一科都设有档案馆,并几乎集中了帝国的全部档案,是國家档案全宗概念在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时期的萌发阶段。
1.2 苏联:国家档案全宗与三层次体系化全宗理论的创立。苏联全宗体系的萌芽始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尽快稳定全国各项工作,保护旧政权时期的珍贵档案,1918年6月1日,列宁签署《关于改革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工作的法令》(也称《列宁档案法令》[4]),首次提出“国家档案全宗”的概念,1919年3月31日,列宁又签署了《省档案全宗条例》,[5]对省档案全宗的构成及工作进行了规定。1941年3月29日,经斯大林签署,苏联部长会议颁布《苏联国家档案全宗条例》,[6]1958年8月13日,经苏联部长会议第914号决定批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在克里姆林宫签署修订的《苏联国家档案全宗条例》中对国家档案全宗定义为:“产生于各个时代的,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制成的,归苏维埃国家所有的,具有科学、政治和实际意义的文件材料的总和。”[7]并在该条例的第一章总计二十款对国家档案全宗的所含范围进行了详细界定。此外,该条例的第七条将全宗界定为:“档案全宗是机关、团体、企业或个人的活动中所形成的文件材料的总和。”[8]1981年4月4日,由勃列日涅夫签署的苏联部长会议第274号决定对《苏联国家档案全宗条例》进行了再次修订,[9]从此,三层次的全宗理论体系逐步形成。
苏联的体系化全宗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国家档案全宗、全宗(全宗属概念),及全宗分类(全宗种概念)。[10]苏联因将保存在档案馆(室)内的档案称为“файл(文件)”因而创造性地提出了半现行阶段的“文件全宗”的概念,并与非现行阶段的“档案全宗”概念一并组成了全宗属概念,即在同一全宗不可分的情况下,将同一文件全宗的档案整体保存在机关内设档案馆(室),将同一档案全宗的档案整体保存在国家各级档案馆网中。又将全宗的一些具体形式即全宗的种概念进行了列举,如,机关档案全宗、科技文件综合体、个人档案全宗、联合全宗、档案汇集等。在体系化全宗理论的指导下,至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建立了从苏维埃中央,到15个加盟共和国,再到加盟共和国所辖州(州、自治州、边疆区)、区(区、自治专区)、市(市、镇、村)的五级档案馆网,档案馆3280个,机关档案室23万个,[11]为世界最多。
1.3 俄羅斯:对于苏联全宗理论的承袭及全宗体系的发展。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在档案管理体制上,地方档案事务的自主权逐步扩大,档案所有制结构也渐趋多元。在俄罗斯联邦国家宪法公投之前的1993年7月7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的在参考《苏联国家档案全宗条例》的基础上制定的《俄罗斯联邦档案全宗和档案馆法》中,基本承袭了苏联时期对国家档案全宗的定义,第一章第一条将其定义为:“反映俄罗斯联邦各族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具有历史、科学、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意义的全部文件的总和。”[12]具体成分第二章第五条则界定为:“存在于俄罗斯联邦版图上的所有档案全宗和档案文件。”对于俄罗斯国家档案全宗的基本分类第二章第六条则将其分为国有部分和非国有部分。对俄罗斯版图内的企业、组织、个人、宗教联合体的非国有档案也纳入国家档案全宗。[13]
2004年,在该法基础上修改制定的《俄罗斯联邦档案事业法》[14]由时任总统的普京签署。在档案全宗体系方面,俄罗斯档案全宗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即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全宗、全宗、全宗内文件的分类。第一,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全宗的划分决定着俄罗斯联邦一级档案馆网的构成:根据档案所属领域不同,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全宗被分类保存在如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俄罗斯国家历史档案馆、俄罗斯国家军事档案馆、俄罗斯国家经济档案馆、俄罗斯国家科学技术档案馆等12个中央国家档案馆及5个文件保管中心,[15]而中央档案馆网的构成也大体上承袭了苏联建制。第二,全宗的划分,即档案馆内档案的一级分类:同苏联全宗种概念一样,包括如机关档案全宗、科技文件综合体、个人档案全宗、联合全宗、档案汇集等。第三,全宗内文件的分类:同中国相似,采取复式分类法,即主要采取根据全宗下组织机构特征、年代特征、问题特征的方式区分全宗内档案的属类、小类、细目等。
2 中国档案全宗理论的发展
中国的全宗理论建国初借鉴自苏联的全宗理论,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档案工作标准汇编》中对全宗的定义是:“一个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个人形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档案整体。”[16]全宗是档案馆整理档案的第一级分类,依照全宗来对档案进行整理聚合的原则称为全宗原则,而哪些档案可以构成一个全宗则是依照来源判断划分的,因此,来源原则是全宗原则的理论基础,全宗原则则是来源原则的外化表现。全宗理论则是基于文件来源的客观规律,基于全宗原则的核心内核下形成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全宗理论的中心就是以全宗为单位进行档案工作,同一全宗不得分散,不同全宗不得混淆。2019年1月1日起执行的《机关档案管理规定》第24条及第32条也强调:“机关全部档案构成一个全宗。”“机关档案整理应当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17]
从宏观层面看,国家所有档案构成国家档案全宗,即全部公有档案的总和,但范畴小于国家全部档案。《中国大百科全书档案学分册》中对其定义为:“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具有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或历史意义的一切档案的总和。”[18]从微观层面看,全宗内档案的分类中同一职能部门档案构成一个整体的来源联系,同一事项档案构成一个整体的内容联系等,统称为历史联系(或有机联系)的原则,仍属全宗原则的一个变种,构成的档案整体可称范全宗或类全宗。同时,全宗还包括了三种主要的补充形式:因不易区分而形成的联合全宗、档案数量过少的相关全宗形成的全宗汇集、不知全宗所属但根据某一主体而形成的档案汇集。
3 中俄档案全宗理论之比较
3.1 联系:中俄档案全宗理论共性分析。中国学习了苏联的档案全宗理论,俄罗斯承袭了苏联的档案全宗理论,中俄在全宗名称、全宗构成、管理体制上有诸多相似之处,这是其联系。1952年,新中国为学习苏联档案工作先进经验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置了档案专修班,聘请苏联专家讲学,大量俄文专著翻译出版。俄语“фонд(全宗)”一词因没有准确的汉语词汇与之相对应,而音译为“芬特”,1955年,国家档案局下发《关于改“芬特”为“全宗”的通知》,[19]“全宗”一词在汉语中被正式确立。
3.1.1 宏观层面:都设置了国家档案全宗的概念。苏联将国家档案全宗定义为国有全部档案,即单一公有制下的国家全部档案。多种所有制的俄罗斯同样保留国家档案全宗的概念,定义为俄罗斯版图内的全部档案,地位上等同于国家全部档案。中国同样设置国家档案全宗的概念,取苏联“国有”定义法,改革开放前同样代指国家全部档案。
3.1.2 中观层面:全宗都为档案馆下第一级分类。狭义的全宗是来源于同一立档单位——独立机关的档案整体,该整体形成一个完整全宗作为档案馆内的第一级分类而存在。中、苏、俄国家档案馆内都是如此。
3.1.3 微观层面:全宗内档案的分类组成较一致。中、苏、俄全宗内档案的分类都遵循将多项特征因素排列组合的复式分类模式,设置全宗下的小类及细目等。中国全宗的补充形式、苏联全宗种概念、俄罗斯全宗的划分都包含着联合全宗、档案汇集等形式,也都有机关档案全宗、科技档案全宗、个人全宗等全宗概念。
3.2 差异:中俄档案全宗理论个性分析。中俄都属于体系化全宗理论,理论内涵互有借鉴与发展,但又有诸多不同点。中国、苏联、俄罗斯社会制度、所有制结构等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全宗理论体系。结合中国、苏联、俄罗斯的社会背景、档案管理体制的差异性,在以下不同维度、不同比较项方面中俄体系化全宗理论的差异性,具体如表1所示。
3.2.1 体制背景方面:不同的社会制度导致全宗理论的不同。社会治理模式的不同决定了中、苏、俄的档案管理体制的不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不同也决定了其《档案法》的阶级属性不同,单一制的中国决定了中央一级档案馆的个数较少,幅员辽阔的联邦制的苏、俄决定了中央一级档案馆网构成的复杂。
3.2.2 國家档案全宗: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不同。苏联方面:苏联的社会主义集中制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其一切档案归国家所有且集中为一个国家全宗,因而首创国家档案全宗的概念,概念上以“国有档案”为定义,因苏联实行单一国有制,所以概念上等同于国家全部档案。中国方面:引入国家档案全宗的概念,在改革开放前等同于国家全部档案。改革开放后其外延缩小,等同于国有档案与非国有档案并列。俄罗斯方面: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为主的混合所有制,但保留了国家档案全宗的外延,修改了其内涵,将“国有定义”改为了“版图定义”,所以外延上仍然等同于国家全部档案。
3.2.3 全宗体系构成:中、苏、俄全宗体系的构成要素不同。全宗理论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体系,在国家档案全宗的统辖下,全宗种概念的具体构成各不相同。苏联方面:提出全宗属概念与全宗种概念的两层体系,并通过提出“文件全宗”及“档案全宗”的概念,即同一全宗短期保存的部分属于其“文件全宗”保存在档案室,长期保存的部分属于其“档案全宗”保存进档案馆的原则,合理阐释了实际工作中同一全宗“大集中,小分散”的客观现实与全宗理论来源原则之间的矛盾。俄罗斯方面:与苏联一样之处在于都将全宗种概念阐述为机关档案全宗、科技文件综合体、个人档案全宗、联合全宗、档案汇集等。中国方面:将苏联的科技文件综合体的“科技档案成套性”概念纳入全宗范畴——定名为客体全宗,并与传统机构全宗即主体全宗一道,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主客体全宗逻辑,创造性地提出有机联系的一个系统的全宗组成全宗群,并在吸收苏联的联合全宗、档案汇集作为全宗的补充形式之余,提出全宗汇集的概念。
4 结语
档案全宗理论是随社会实践形态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发展的理论体系。从最初的同一机构组成的全宗,到后来发展为同一立档单位组成的全宗,再到后来扩充同一客体实践对象组成的全宗——即有机联系的档案整体。宏观层面出现全宗群,微观领域将来源联系扩大为有机联系——问题联系,提出类全宗。全宗体系内涵不断丰富,来源原则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
参考文献:
[1-3][20][21]Ф.И.多尔吉赫,К.И.鲁捷尔松.苏联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4.
[4]肖秋会.《列宁档案法令》的产生及其历史命运和当代价值[J].档案学通讯,2018(05):93-97.
[5]李凤楼.苏联档案建设的历史道路[J].档案工作,1957(01):30-32.
[6-9][16][22][23]韩玉梅.苏联部长会议关于批准《苏联国家档案全宗条例》和《苏联部长会议档案管理总局条例》的决议[J].档案学通讯,1981(04):73-81.
[10]黄霄羽.外国档案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62.
[11][28][29]林上月.中国和原苏联国家档案全宗之比较[J].档案管理,1993(04):20-22.
[12][13][14][27]赵丛.俄罗斯联邦档案工作概览(一)[J].中国档案,2021(01):70-71.
[15][24][25][26]韩玉梅.俄罗斯联邦档案全宗和档案馆法──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1993年7月7日签署发布[J].档案学通讯,1994(03):57-60.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机关档案管理规定[EB/OL].(2018-10-23)[2022-01-01].http://www.saac.gov.cn/daj/bmgz/201810/006186d536f14e4aaa75f1052b36e3ae/files/95a3d488132c4855b1e36ea2cf6e4aa1.pdf.
[18]吴宝康等.中国大百科全书档案学分册[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19]丁海斌,王艺美.“全宗”一词源流考[J].档案学研究,2018(04):18-22.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来稿日期:202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