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2022-05-30金佳慧邹微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应用策略

金佳慧 邹微

【摘 要】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体态律动教学是一种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突破“听”“唱”的学习方法,有效学习音乐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感和乐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适当运用体态律动教学,能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使学生通过感知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不断提高音乐素养。因此,小学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体态律动的整合,使课程教学过程更加精彩,使学生沉浸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文章分析了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24-0158-03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感知能力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态律动教学方式的引入非常重要。在音乐教学中引入体态律动教学方式,可以使音乐课堂充满活力,使课程更具吸引力,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体态律动教学是指将音乐中的情感色彩转化为具体、形象、规律、简单的动作,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表现力、节奏性等音樂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能显著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略强于思维能力,能很好地适应体态律动教学。同时,音乐节奏和音乐感知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二者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无论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来说,体态律动教学都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一、体态律动教学的定义

体态律动教学理论最早是由音乐学家达尔克罗兹提出的,主要指将原来单调的音乐学习创新为音乐的旋律与身体的律动相结合,以身体行动为载体,把音乐的静置旋律以灵活的动作表现出来,加强学生的整体感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体态律动刺激小学生的学习神经,使小学生展现出表演能力,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体态律动教学即用各种动作代替原有的情感表达,简单来说,体态律动教学就是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用身体去感受美妙的音乐,没有必要强调身体动作必须规范和优雅。学生需要放松身心,用最自然的动作来表达音乐的情感,用有规律的动作表现音乐的内在魅力。一般来说,活泼欢快的音乐通过快速的动作表现出来;优雅抒情的音乐以中速的动作表现出来;悲伤、严肃的音乐以慢动作表现出来。所有的音乐旋律都可以像指挥家手中的指挥棒一样,随时以快、中、慢的速度交换。此时,身体代替了指挥棒,作为音乐展示的平台,让身体和心灵随着音乐运动[1]。

二、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体态律动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体态律动教学法以动作为基础,促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营造课堂氛围,使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兴趣,从而愉快地获取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乐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态律动教学就是通过体态律动引导学生掌握音乐节奏,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学习。在体态律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通过体态律动将音乐思想与身体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节奏、旋律等音乐元素,从而增强学生的乐感。同时,在体态律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学生熟悉的歌曲和乐谱,使学生能够动静结合,加强语调练习[2]。

三、体态律动教学应用于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策略

(一)深化专注,优化体态律动节奏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体态律动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方法。通过在音乐教学中引入体态律动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学形式和方法单一、枯燥的问题,使学生更专注、更深入地投入到课程学习过程中。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展现体态律动教学的多样性,让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变得更加多样化。如教学《我的家在日喀则》时,这首歌曲涉及多个民族的音乐和舞蹈,但小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对各民族文化、语言、音乐等方面的了解不多,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少数民族音乐和视频,并且鼓励学生模仿画面中的舞蹈进行摇摆,通过肢体动作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从而做到寓教于乐,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创新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导致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较差。对此,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体态律动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教学目标,以提高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帮助学生掌握要点,在体态律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如在《歌唱祖国》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结合音乐用激烈、快速的指挥动作来展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百折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感受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体态律动教学模式,还可以不断创新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用肢体动作来表达音乐感知的过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3]。

(三)注重音乐作品的欣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体态律动教学设计主要以音乐为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多聆听相关音乐作品,并学会欣赏音乐作品,从而体会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体态律动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进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两只小象》是一首四分之三拍的歌曲,这种节拍的歌曲的力度表现也有其特点和规律,具体表现为强、弱、弱的力度。学习这首歌曲时,学生需要熟练掌握XX、X、0等节奏。对此,教师可以赋予这些节奏不同的肢体动作,如听到XX时便跑步,听到X时走路。教师在设计动作时可以适当融入一些游戏化元素,以提升其趣味性,如可以让学生围成一个圈,根据听到的节奏跑步或者走路,做错动作的学生就站出来在圈里模仿大象,模仿完了以后再回到原来的位置继续根据听到的节奏跑步或者走路。这样学生就能够快速掌握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等节奏的差异,学会辨别不同节奏的节拍和音符。

(四)用体态律动让学生感受速度

不同的音乐具有的风格也不相同,有轻松明快的、热烈激昂的、平和舒缓的、深沉哀怨的,通过体态律动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真正了解音乐的特点和风格。在小学阶段,音乐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选择学生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方法,从而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体态律动是一种有效且实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将其运用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准备常用的打击乐乐器,如铃鼓、碰铃、沙锤、串铃、小鼓等,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有节奏地敲击这些乐器,并可以自由添加身体动作,充分感受音乐的速度和力度。这样,课堂学习氛围会更加活跃有趣,小学生的天性也会得到释放,从而真正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

如《歌唱祖国》是由王莘作词、作曲的一首爱国歌曲,其结构严谨、简洁、明快,歌词不仅容易理解,而且朗朗上口,现已成为我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聽音乐的同时有节奏地敲击打击乐器,并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思考这首歌想要表达什么。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且还能使其在体态律动中感受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同时也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记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能力,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4]。

(五)让学生掌握体态律动

每首音乐都有其独特的节奏,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节奏感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这也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体态律动有着较强的韵律和节奏,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音乐表达的情感,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舞蹈、拍手或打击乐等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节奏,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如教学《采蘑菇的小姑娘》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个玻璃杯,根据所听到的音乐强弱用木棍敲打玻璃杯,模拟音乐节奏。这样,学生就能以极大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高效的学习中去,在节拍中把握音乐的节奏。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学生也展现出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在听音乐的同时通过拍手或跺脚的方式感受节奏,在强拍时则拍手,弱拍时则轻跺脚,根据自己的喜好迅速跟随音乐做出相应动作。又如教学《杜鹃圆舞曲》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舞动,使其在舞动的过程中通过肢体动作感受音乐节奏,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且更具趣味性,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感,促使学生综合能力、音乐素养及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效率得以全面提升。

(六)通过体态律动引导学生鉴赏音乐

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体态律动是学生听到音乐时的自然反应,将其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既符合学生的特点,又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体会不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音乐的独特之美,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借助乐器或多媒体辅助,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构建优质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

如教学《但愿人长久》《关山月》《渔舟晚歌》这类曲目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呈现音乐的创作背景和内涵,使他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随着节奏自由地摆动身体,体会音乐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目的。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充分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课堂,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5]。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有效地使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这不仅是对肢体语言的应用,同时也依赖于大脑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体态律动教学是渐进的、灵活的,有助于学生深入感知音乐,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谢若.基于素养培植下的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律动教学[J].家长,2021(9).

[2]孔燕.发挥唱游与律动学科优势,促进智力障碍学生身心发展[J].现代特殊教育,2021(5).

[3]王彤.舞蹈律动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中的应用[J].尚舞,2021(4).

[4]马丽.让身体和歌声一起飞翔——浅谈音乐中的律动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9(7).

[5]许英.浅谈“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上),2020(10).

【作者简介】

金佳慧(1992~),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

邹微(1985~),女,汉族,湖南湘潭人,硕士,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小学音乐应用策略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