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乡土资源设计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的研究

2022-05-30闫慧芳

新课程·上旬 2022年36期

闫慧芳

摘 要:以乡土地理资源——兴隆山为例设计了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方案,呈现了完整的设计过程、关键步骤以及设计成果,为教师如何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研学旅行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乡土地理资源;研学旅行设计;兴隆山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受经济、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高中教学无法开展全国性的研学旅行。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落实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进一步实现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乡土地理资源丰富且有特色,但是缺乏适合高中生的比较成熟的研学旅行设计。为此,我以榆中县兴隆山考察为例,展示如何利用乡土资源设计高中地理研学旅行。

一、综合考量,确定研学地点

榆中县乡土地理资源非常丰富,有兴隆山、榆兴农庄、青城古镇、钢铁化工产业区、定远加工仓储物流区等。其中,榆兴农庄距离学校非常近,以观光农业为主,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对农业比较熟悉。青城古镇距离太远,一天之内无法研学,产生的费用较高。

兴隆山距离县城中心5公里左右,已经开通了公交路线,在我校附近的公交车站乘坐公交车可直达。单次考察用时不超过12小时,夏季白昼时间长,一天时间足够了。大部分学生虽然知道兴隆山,但是并没有去过。兴隆山考察的沿途以及山上、山下涉及的地理教学内容也较为丰富。山脚下的近年建成的张一悟纪念馆,在研学旅行时可以实现同时参观学习。

二、对照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挖掘研学内容

访谈本组地理教师、网络搜集相关资料,结合自己数次爬兴隆山的生活经验,挖掘乡土地理资源“兴隆山”中尽可能多的研学素材。对照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兴隆山考察”的研学旅行涉及如下要求:通过野外观察,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运用地理工具在野外进行定向、定位并获取野外地理信息;通过野外观察,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同时还会涉及人口、旅游、乡村景观、自然灾害等其他相关

要求。

“兴隆山考察”初步确定的研学内容如下:在公交车上,观察交通线的布局、公路两侧建筑物。在公交车站下车步行至西山的沿途判断方位、识别东山和西山,观察地形类型、河流。攀登兴隆山西山,沿途欣赏兴隆山美景、观察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在观景平台处俯瞰县城、观察阴阳坡植被。考察土壤。参观张一悟纪念馆。

三、实地考察踩点,确定考察点

邀请地理组的四位教师前后两次实地考察踩点。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找到最佳考察点,并详细记录路程和时程。同时,也注意观察沿途的其他地理事物,开发出更多的研学内容。预测研学旅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四、设计出具体的研学旅行方案

结合研学内容和考察点,设计具体的研学旅行行动方案。

“兴隆山的考察”研学旅行方案如下:

(一)研学主题

用地理眼“看”兴隆山

(二)研学目标

通过野外真实考察,学生利用考察工具獲取兴隆山的地理位置、海拔、岩石等地理信息,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兴隆山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交通、建筑建设、城市建设等,不断丰富自己的乡土地理知识,学会用“地理眼”分析解释真实情境中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通过观察兴隆山附近的人类活动与兴隆山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能够融会贯通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欣赏兴隆山秋季美景美色,陶冶身心,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操。登山不仅促进学生体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的耐力和意志力得以锻炼。参观张一悟纪念馆,了解民族英雄及他们的丰功伟绩,培植家国情怀。总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

(三)研学时间

利用9月中旬—11月中旬天气晴朗的周日。每次考察用时不超过12小时。6点50分准时出发,如果不耽误行程,18点30分就能结束全部行程。

(四)研学路线

在我校十字附近的公交车站乘坐公交车,在兴隆山东山口下车,然后徒步到西山口,再攀登兴隆山西山,并从后山下山。最后,在山脚下,参观张一悟纪念馆。

(五)研学人员

地理组教师12人,参加的学生采取自愿的原则,必须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而且事前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必须同为我校地理研学社成员和高二级文科班学生。将他们分为6组,每组成员5人,共计30人。这样每2位教师负责1组学生。另外,特别邀请两名同行教师的家属作为安保人员分别开两辆私家小轿车在公交车后跟随,我们爬山时一人在队伍后面跟随,一人在停车场等待。

(六)准备工作

提前发放研学手册。师生前一晚早点休息,为第二天的考察预备好充足的体力;在临出行前再次强调户外研学的安全和纪律。吃好吃饱早饭、午饭自备、另带1保温杯热水、带少量食物作为晚餐。

(七)研学任务

考察点1:公交车上

①描述山地对交通运输线选线的影响。(通过沿途观察公交车行驶的路线并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选线的影响,提升在野外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②推测现在的公路所在地在开发前是什么地理事物?(在真实的野外环境中通过观察、分析并运用地理术语阐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看到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破坏以及深入地分析地理环境破坏后可能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引发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思考,树立人地协调观。)

③分析兴隆山别墅区的选址是否适宜?

④如果游客在别墅区遭受泥石流如何实现自救?(在真实的野外环境中观察逃生路线,培养学生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自救和他救能力。)

⑤公路两侧的护栏有什么作用;推测部分护栏下方的开洞有什么作用?(感知到人类在采取许多措施积极地保护其他生物,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观。)

考察点2:步行途中

①分辨兴隆山的东山和西山。(在真实的情境中辨别地理方位,形成地理方位观,掌握一些野外生存技能。)

②使用GNSS信号接收机或者指南针判断方位验证前面对东山和西山的判断。(掌握地理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技能。)

③辨别山地和峡谷地形。(从地图走向真实的野外,观察野外地形地貌,培养地理实践力。)

考察点3:西山脚下

①结合资料和眼前的地理景观推测眼前峡谷的形成过程。(感受流水对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塑造作用,感受大自然的力量。)

②观察河流地貌,并绘制简单的景观图或者拍照。

考察点4:张一悟先生墓地

祭奠张一悟先生

考察点5:观景平台

①俯瞰县城,分析县城选址的理由。(理解城市选址的影响因素——地形。)

②远观梯田,欣赏美丽的农业景观。

③找到远处某一山地的山脊线,观察山脊两侧植被,推测是什么典型植被并分析原因。(通过在大自然中寻找山脊线,更深刻地理解地形部位和“凸低为高”的地理规律,并在大自然中直观感受阴阳坡对植被的影响。)

考察点6:天元阁

①访谈天元阁茶摊的老板和店员,家庭住址的变化?经济收入来源的变化?(访谈当地居民,了解国家对山区居民执行的政策,彰显国家脱贫攻坚战的胜利。)

②近些年茶摊销售的主要产品有什么变化?经济收入跟以前相比怎么样?到兴隆山旅游的游客结构有没有变化?

③冬季(淡季)时他们还会做些什么增加经济收入?(了解民生,培养人文关怀意识。)

考察点7:天梯

①观察并找到兴隆山随着海拔的变化典型植物的变化,收集典型植被的图片,再利用“形色识花”App識别典型植物的名称、种属、生长地等基本信息,分析整理兴隆山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②爬天梯非常不方便,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有点危险,怎么办?(感受坡度/山地对交通运输发展的限制性。)

考察点8:云杉林下的公共休憩点

①观察林下植被的叶片差异并分析原因。

②沿途我们能看到“禁止挖土”这样的警示牌,为什么会有这种警示牌?

③那么我们要考察土壤,怎么办?能找到这样的地点吗?

考察点9:天然或者人工土壤剖面处

①沿途寻找合适的土壤考察点,提升学生的野外观察能力。

②通过测量土壤层,考察兴隆山的腐殖质层。

③考察兴隆山土壤的分层情况,理解土壤的形成

过程。

考察点10:张一悟纪念馆

①参观张一悟纪念馆,深入地了解榆中党的英雄儿女,特别是张一悟同志,了解他为了党和国家曾经做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渗透党史教育和红色教育,培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爱党爱国意识。)

②返程车上,每位同学对今天的研学旅行发表感言(至少3句话)。(共享同学们研学旅行中的喜悦和遇到的问题,加深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五、根据研学方案,制订研学手册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要制订研学旅行手册。在研学手册上主要有相关背景资料和研学旅行中的纪律要求,以及主要研学任务,一定要留空白让学生做好笔记。

兴隆山研学旅行手册的主要内容有:

1.研学前自主学习

相关资料:兴隆山是国家4A级风景区,位于县城西南方向5公里处,主峰由东西二峰组成,东峰“兴隆”海拔2400米,俗称东山,西峰“栖云”海拔2500米,俗称西山。二峰之间有兴隆峡,进山公路沿峡谷建设。张一悟纪念馆,占地3128平方米,2018年6月对外开放,是省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纪律要求:严格遵循教师的要求,不私自离队,有问题及时向教师问询。

研学主题、研学目标、研学路线等参考研学旅行方案。

2.研学中任务:见研学旅行方案

3.研学后任务

(1)分析兴隆山发展旅游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结合自己的旅游经验,为兴隆山旅游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2)网络搜索某山地的旅游解说词,为兴隆山设计解说词和宣传台词。

4.研学后反思(留有一定空白,让学生完成。)

参考文献:

[1]郭锋涛,段玉山,周维国,等.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J].地理教学,2019(6):6-9.

[2]孙月飞,朱嘉奇,杨卫晶,等.解码研学旅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9.

注: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规划课题“渗透党史教育的甘肃地理研学旅行设计研究”(GS[2021]GHB0161);兰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LZ[2021]GH497);兰州市2021年度教师“个人课题”“依托乡土地理资源的研学旅行设计研究”(LZ[2021]GR00XXX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