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意识培养

2022-05-30刘倩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意识创新思维

刘倩

摘要: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尤其是数学教育,问题的不断提出与解决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落到实处。现行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成为阻碍学生发展的一大阻力,限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所以需要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与变通,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从问题意识的概念、小学生问题意识现状以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意识;创新思维

1    问题意识与数学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在人的认知活动中,当新的知识经验与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认知冲突时,随之出现疑惑、焦急、探求的心理状态,进而推动个体思考同化、顺化新旧知识,实现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平衡、发展认知,这种带有问题性的思维心理,叫作问题意识。

数学问题意识是在数学认知活动中,如数学概念知识的学习、数学命题技能形成与问题解决的锻炼中,意识到一些与原有经验相悖或冲突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难以独立完成,在心里产生焦虑,进而驱使个体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要让学生随心所问,解放思想,开拓思维,敢说敢问,引导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创新性地提出疑惑,进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实现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培养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动力是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首先要能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能够提出问题。如果不去观察、思考,是无法注意到存在的问题的,更不用谈解决问题,思维的创新与创造性也不会有发展的机会。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一切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与兴趣,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与引导作用应当体现在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提出疑问,激发他们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其创造性与实践能力。

2    目前现状

长时间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的教授多是讲授式,教的也多是书本上的知识,缺少实践,学生缺少实践经验,很难有提出问题的机会;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一味地要求学生听老师的话、家长的话,学生缺少独立思考、提出疑问的机会,造成学生变得依赖、顺从、缺乏主见。大多数学生也就缺失了问题意识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2.1教师缺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识与能力

教师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影响力巨大,其自身知识、能力、思维的广度与深度,都会影响问题提出的质量、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策略的思考。《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这是教师具体的教学目标。但是长期以来,固化的教学经验导致教师在问题提出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甚至刻意回避研究如何能够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策略、解决问题。

2.2学生缺乏锻炼思维的意识与毅力

《数学课程标准》将学生的数学能力界定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很可能提不出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在难度、类型上达不到要求,甚至出现背离问题提出初衷的情况。还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不足,也会成为他们表述问题的一大阻力。小学生正处于情绪不稳定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这种好奇心必然促使学生“在新奇的事物中探究其未来趋势,重复的现象中探究其客观规律,密集的现象中探究其本质”。但是,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而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常常有怕吃苦、怕累的心理,对学习缺乏内驱力。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也使学生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结论,意识不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加上教师的教学往往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很少有问题解决的情感体验,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日渐削弱。

2.3社会对素质教育理念难以贯彻落实

过去,成绩、升学、学历成为衡量学生是否成才的重要标准,变成家长、社会追求的目标。教师的教学大多是灌输式的,将精挑细选、浓缩的文化精华,标准化、固定化的知識塞入学生脑海中,争分夺秒,利用有限的时间传授更多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只会解答固有题目,套用公式,追求分数。久而久之,失去了提出问题的兴趣与能力。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发展、全能、有创造力的人才,需要的是能够提出疑问、不断解决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不断提高的有志青年。

2.4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深入人心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学生一生的发展中是不可替代、不容忽视的存在。孩子是父母辛苦奋斗的动力之一,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学有所成更是父母的殷切希望。在当前教育背景以及社会影响下,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父母评判孩子学习好坏的标准也只是分数、是否听话,忽视了学生是有个性的,是需要表达自己意愿的,不是一台没有感情的学习机器。长此以往,学生就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加不会有主动创造的意识与能力。比如许多父母认为小学的学习内容很简单,只要记住、背过就可以了,但是却忽视了孩子的思维特点,一味站在成人的立场去要求孩子,却忘了孩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独立意义的人,与成人的发展有巨大的差异。他们在小学阶段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公式,在这个阶段要把握他们的思维特点,运用直观、语言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借用PPT、图像、教具等让学生能够理解、在头脑中形成自己关于问题的观点,进而能够理解知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发展思维。

3    解决措施

根据新课改内容,教师应当转变教育观念、角色定位,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迁移能力。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来看,小学生思维跳跃性大,好奇心、求知欲正值旺盛期,喜欢探究一切陌生事物,这埋下了问题意识的种子。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成为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基本条件。教师自身也要培养问题意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要认识到强化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还要在教学设计中加重问题教学的比重,加强自身的能力。

教师理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实施解决问题式教学、创新问题式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也得到了教学思想与技能的提升,向专家教师发展的目标不断前进。

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教师既要强调数学公式的讲授,又要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惑,使之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发挥创造性思维、打破思维定式、创新性地思考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使新旧认知在学生头脑中不断发生冲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体会到思维过程的乐趣,进而实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例如,在“负数的认识”学习时,学生第一次接触负数,与已有的正数观念发生认知冲突,教师可以利用温度计进行教学,学生在这个时期已经对温度有了概念,零上温暖,零下在冬天下雪,气温降低,可以借助这一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进而教师启发:“刻度0的上下都有数字,分别是多少?”学生会提出疑问:“都有10、20、30……可是都是一样的数字,为什么有上下标记呢?”教师进而提问:“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通过个人自学与小组讨论,让学生与旧知识正数认知产生冲突。一方面为学生学习负数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负数的求知欲,从而有助于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有效培养和提升问题意识。

4    环境渲染

4.1生活环境辅助学习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同样也应用于生活,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的许多平常事都可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具,如超市购物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计算花费或结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据此还能提出许多算数相关问题。再比如,外出游玩时,由路旁的树木或公园中的花朵、植物等也可引发学生关于数学的思考,“有多少种树?每种树有多少棵?为什么这样排列?”使学生接触生活实际,在解决问题与不断提出新的问题的过程中渐渐培养问题意识。

4.2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提出疑问

教师与学生都是人格独立且平等地参与学习之中的,学生的好奇心是问题之源,只有正确保护并且引导才能使这份好奇不断生长,最终变成无穷的创造力。让学生敢于问、善于问,渐渐地可以自己将问题筛选出来,从中挑出更有价值的、自己经过深思熟虑仍无法解答的问题。在日常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来守护学生的好奇心,如:及时的语言鼓励、表扬,在学生提出问题时给予回应,摸摸头、鼓掌等动作鼓励……消除学生紧张、害怕等不安情绪,给予一定的安全感与认可,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主动寻找提问的适宜时机,敢于问疑。

4.3家庭环境渗透独立思考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的言行举止更是渗透于学生性格养成的点点滴滴,影响其学习态度的培养。家校互为补充,父母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创造力的培养,用心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习的环境,给学生机会参与家庭中的一切,切忌以年龄小为借口抹杀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接触家庭中的琐事,更易引起学生思考,甚至可以跳出成人的思维定式想出意想不到的解决办法。同时,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表现出期望与赞赏,更能激发学生的信心与勇气。

5    课堂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

既要做到雙基教育的实施,打好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使用启发诱导的策略,完善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直观教具与现代科技辅助手段,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好教学预案,选用合适的教具与教学方法,注重运用语言艺术,尽量用疑问的语气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比如周长的学习,利用树叶、黑板、铅笔盒等使学生能够直接观察,提出“什么是周长?每个物体都有周长吗?如何测量?”等问题,尝试解决,锻炼思考能力。

6科学采用新型教育方式

标准化的教育教学是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科学和创新式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任何事物都存在相对的一面,而问题的解决途径或答案也都不止一种,很多问题不能以简单的对错来评判。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悟”的时间,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应当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允许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

6.1问题创新解决式教学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重、好问心理强烈的特征,新时代教育应该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教育,即将学生接连不断产生的疑问进行释疑,与此同时,还要激发学生不断产生新问题的兴趣与能力,让学生能够养成带着问题进课堂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学会在预习中找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尝试自己解答,提出假设,进而能够融入课堂并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带着问题进课堂。

6.2情境式问题教学

数学学习的目的在于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注意变通并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去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不断产生新的疑问,使那些没有问题的学生也能进行思考。另外,在本课教学结束之前,教师应总结所讲过的内容并升华,纵深拓展,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当作课后思考,让学生有时间和机会去直接观察事物、搜集相关资料、整理分析操作,有新的发现。

7    结语

对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培养其学习中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利于数学学习,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是一个助力方法,同时会在更高阶段的学习中产生显著的影响。思维水平在问题的不断提出与解答中会不断拓展、深化,其创新精神与能力也会不断发展。落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成为培养创新、创造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更是促进社会进步、知识经济和科技发展在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因此,必须加强落实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这一政策,渗透进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使学生能够打好基础,适应未来更高层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黄全愈 .素质教育在美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2]房寿高, 吴星.到底什么是问题意识[J].上海教育科研,2006(1):24-25.

[3]曹万强.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现状及改善方法[J].天津教育,2022(2):81-83.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意识创新思维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