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与实践
2022-05-30张天江
张天江
随着教育改革和双减政策的实行和推进,素质教育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的新目标。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也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打破课程囿于高考的传统模式,改变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新时代学生必须具备的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能力和品性,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模式。
二、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许多高中语文老师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依旧采用以考点为主的填鸭式教育,而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则过分忽略。比如,在学习《劝学》一课时,很多教师只注重文言文解释和翻译,并着重强调需要背诵的部分,而并不关注这篇课文的内涵和它想传达的思想,这样的教学非常单薄、苍白,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提问和互动
语文课堂相比理科学科而言变化较少,因此非常容易显得沉闷无聊,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互动非常少,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大多停留在封闭式问题的层面,问的最多的是“这个词的意思理解了吗?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明白了吗?这道题考试会做了吗?这个句子会翻译了吗?”这些问题学生只需要回答是与否,完全不需要思考,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老师也无法从这些提问中真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语文课堂导致学生昏昏欲睡,思维迟钝,毫无吸引力,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方式落后,教师语文专业素养不强
教育是一个知识加工和传递的过程,就像从大河向小溪注水,首先大河需要足够多的水,其次也必须利用一些引水设备,如果一股脑灌进去,则可能会冲垮堤坝,淹没两岸居民。教育亦是如此,老师要把知识传递给学生,首先自身必须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其次还需要注重知识的传递方式。然而,目前我国许多高中语文老师不注重教学方式和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反而囿于高考题型,无论是自身接触的还是向学生传递的,全部是围绕高考的各种教材和参考书,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毫不注重语文本身的积累和运用。
三、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语文的魅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帮助学生学会必需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并体会到语文之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教师在上这一课时,不能只将教学重点局限于这篇文章的考点,一再强调排比句、拟人句的用法,还要让学生体会到朱自清笔下的荷塘之美、月色之美以及荷塘之热闹和寂寥,在文学视角下,任何情绪都有自身的独特之美,许多寻常的人、事物都值得欣赏和记录,老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使他们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二)利用语文学习拓宽学生视野
语文最独特的优势在于它是一种传递文化的方式,语言可以传达出超过其本身的许许多多丰富而深刻的东西,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超越自身认知和想象力的世界。高中生的心智发育已经趋于成熟,他们已经具备阅读和理解世界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把握这个机会,利用语文的优势,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不仅仅是将授课内容局限于語文课本。
一方面,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多做课堂拓展。比如,在学习《过秦论》这篇课文时,除了课本知识,教师还可以引经据典,为学生解说秦始皇的许多未解之谜,这样不但能吸引学生兴趣,引发他们的讨论和思考,还能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明白为人的许多道理。另一方面,课外阅读也十分重要,阅读不仅能够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十分有利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是一个缺乏实践经验的群体,如何增加他们的理论经验,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阅读。书籍往往是作者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不但能够让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提前知晓许多人生道理,还能够启发他们的思维,拓展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四、结语
总之,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是高中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教师需要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堂互动等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感情,使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身的核心素养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蒋永政.核心素养引领下高中语文教与学方式的转变[J].文学教育(下),2021(3):76-77.
[2]陈继东.核心素养引领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尝试[J]. 文学教育(下),2021(3):92-93.
[3]黄慧.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