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2022-05-30王海军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其思维品质是当下教育领域的共识。为更好地促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提升学习效率,本文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并提出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深度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思维能力,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优化。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24-0178-03

小学是学生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学习阶段。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思维能力的提升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并理解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思维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参与、支配着学生的一切智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1  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在新时代数学教育背景下,教师要让学生走进数学的世界,以引路人的身份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探究并内化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有效培养其思维能力[1]。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地进行探究,通过比较、讨论、推理等方式,更好地理解并内化教材中的知识,归纳数学规律,提升其数学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并掌握针对数学概念、规律和定义等知识的探究方法。同时,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解题效率不高、过度依赖外界帮助等问题。通过培养其思维能力,可以使其摆脱对外界的依赖,在解题期间认真分析现有信息,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其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可见,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其数学学习的效率。

1.2  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不断发展,想要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学生不能单纯地将取得满意的考试成绩作为学习目标,还要注重綜合素养的提升,能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与他人进行沟通,这对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优势,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期间存在主动思考意愿不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思维能力的发

展[2]。鉴于此,本文结合教学案例,细致阐述几点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的意愿,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2.1  设计数学问题链,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相比于以人们感觉到或想象到的事物为起点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重视以概念为起点。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使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将一个问题递推为一类问题,从而快速建立抽象模型,找到解题思路,提升解题效率。通过对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进行分析,可看出小学生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逻辑运算能力,但逻辑运算活动的开展还需要具体事物提供支持。因此,为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组织课堂练习的过程中设计多个习题,组成问题链,并创设相关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最后将问题汇总,提取各个题干中的主要信息,将不同题目归类,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

以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的教学为例,完成“4的乘法口诀”知识讲解后,教师需要巧妙地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为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做准备。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①1只大猫有4条腿,3只大猫有几条腿?②1只小猫有4条腿,5只小猫有几条腿?③3只大猫和5只小猫共有几条腿?为帮助学生理解题干信息,逐步提升其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辅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播放“大猫”和“小猫”的图片。这样,在图片的辅助下,学生可以逐步列出算式4×3=12(条),4×5=20(条),12+20=32(条)。

学生顺利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后,会产生愉悦的解题体验,产生应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信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更多问题,进一步帮助其巩固“4的乘法口诀”的知识,同时有效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尝试鼓励学生在没有图片辅助的情况下独立解决问题,进而使其能够意识到不同问题中的本质信息:①8只猫有几条腿?②8只老虎有几条腿?③8只兔子有几条腿?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动态,当发现部分学生无法运用抽象思维能力解决上述问题的情况下,教师还是要借助图片辅助其解决问题,避免其产生畏难情绪,并通过设计更多相似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先鼓励学生借助图片理解问题的题干,进而解决问题,巩固基础知识,培养解题信心,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没有图片辅助的情况下直接阅读题干,解决问题。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可以在问题链的辅助下逐步摆脱对形象思维的依赖,锻炼抽象思维能力,在阅读应用题期间快速排除非必要的信息,借助关键数字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提升解题的效率。

2.2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具备良好批判思维能力的学生往往善于打破思维定势,能够抓住事情的本质,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探究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不仅可以使其在完成解题任务后积极检验自己的解题成果,还能够使其在生活中及时发现问题。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教师可以在讲解新知识时适当停顿,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困惑,也可以定期鼓励学生交换作业本,检验其他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期间是否存在计算错误、解题思路不当等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其批判思维能力。

以二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的教学为例,在讲解“通过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教材讲解通过列竖式得出计算结果的方法,并鼓励学生随时提出质疑。当教师列出35+2的竖式后,为使学生牢固掌握列竖式的方法,教师需要进行强调,使学生意识到个位上的“5”和“2”要对齐。在此期间,可能会有学生产生困惑,教师要把握这一时机,请其指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这样,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提出自己的困惑,询问为什么“5”和“2”要对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加深对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的理解,还要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使其意识到质疑也是得到教师肯定的有效途径。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普遍存在希望得到教师关注的心理,教师的关注可以使其产生被了解、被重视、被喜爱的感受。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向师性,通过表扬学生质疑的行为培养其敢于质疑的品质。

当学生初步掌握“通过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借助习题帮助其巩固所学内容,并进一步培养其批判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习题内容。

下面列竖式的方法对吗?请把不对的改正过来,并完成计算。

这样,学生在巩固列竖式方法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强化“个位数和个位数对齐”的意识,并养成认真阅读和分析的习惯,进行批判性思考,找出竖式中错误的地方。长此以往,学生在不断质疑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

2.3  鼓励学生设计习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新时代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小学数学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习题设计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创造性地挖掘数学知识之间的规律,结合已知条件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完成习题的设计。

以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的教学为例,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习题。为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在习题设计中巩固运算定律相关知识,教师可以为其提供习题模板:29+37+171=(□+□)+□;42×5×8=□×(□×□);74×53+74×47=□×(□+□)。这样,在习题模板的启发下,学生可以及时巩固所学运算定律,并完成习题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某小学四年级共有3个班级,四年级(1)班有26名学生,四年级(2)班有24名学生,四年级(3)班有25名学生。春游期间,李老师需要为四年级学生购买食物。”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标价不同的商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信息,以出题人的身份设计问题,并指定学生回答。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形成良好的班级讨论氛围,学生通过提出多样化问题,能够体会到应用创新思维提出趣味问题的愉悦感。

2.4  鼓励学生讲解习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讲题能力也是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讲解习题、分享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效组织语言,条理清晰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这对其思维逻辑性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鉴于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讲题能力,为其提供展示平台。

以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为例,讲解完“圆柱的表面积”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练习活动,并鼓励学生讲解习题。鉴于部分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固,教师可以先鼓励基础较好、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讲解教材中的例题:“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30厘米,帽顶直径20厘米,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面料?”例题讲解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先朗读题干,明确“求什么”。这样,学生便可以指出要求圆柱体一个底的面积和侧面积之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其分析本题的易错点,即求圆柱体表面积期间,要注意厨师帽只有两个面。最后,学生需要列式并解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有序完成“读题→找出问题→分析易错点→写出公式→列出算式”的过程,并组织语言,口述解题过程。

完成例题讲解后,很多学生都能够掌握“求圆柱体表面积”相关的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基于此,教師可以鼓励学生完成练习卷,并以小组为单位核对答案,讲解练习卷中的习题。在此期间,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小组内参与讲题活动,并在思考、表达的过程中系统梳理解题思路,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限,为更好地发挥合作讨论活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积极影响,教师要密切关注各组的讲题情况,鼓励性格内向或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讲题活动。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在组织教学活动期间,教师要合理利用数学学科的魅力,立足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其数学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环节渗透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在知识讲解、习题设计、习题讲解等多个教学环节中强化学生思考的意愿和动机,使其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提升批判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参考文献】

[1]陈文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9).

[2]刘海萍.挖掘教材价值 培育数学思维之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华夏教师,2020(19).

[3]徐刚.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观察,2019(42).

【作者简介】

王海军(1979~),男,汉族,甘肃永昌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培养思维能力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