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电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2-05-30赵悦周黎明莫莉鄢强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电工学高等教育课程思政

赵悦 周黎明 莫莉 鄢强

【摘 要】如何挖掘非思政课程中的思政资源来实现“三全育人”,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文章以机械工程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电工学”为例,从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过程设计的改进、课程教学评价的完善四个方面,对“电工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论述和分析,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电工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24-0001-04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根据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将培养学生的道德理念、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内容,自然地融入非思政类课程的教学中,常常能够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电工学”课程是高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笔者所在学校在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3个专业和机械工程学院的3个专业开设了该门课程。本文以非电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电工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为例,深入分析并探讨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实现知识传授和思政育人的深度融合。

1   目前“电工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非电类专业“电工学”教学中依然面临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是学生的电学基础相对薄弱。学生进校前,一般只是在高中接触了少量电学方面的知识,进入大学后就读于非电类专业(机械、材料和车辆专业),通常没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电工电子知识,因此非电类专业学生的电学基础普遍较弱。二是目前“电工学”课程已压缩到48学时,其中8学时实验课,40学时理论课,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常偏重理论知识讲授,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较难理解所学内容。三是实验设备较为陈旧且数量不足,实验课常是以验证为主,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工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多是专业的理工类知识点,一般将讲课重心落在知识点的运用和掌握上,课程的常规教学内容较少含有思想政治知识。多数情况下,教师偏向于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按照流程规范完成教学工作和任务,常忽视了思政教学目标。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迫切需要对“电工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满足当前将知识传授和思政育人统一的要求。

2   “电工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案

唐代韩愈在《师说》里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从古至今,教师教学都不仅仅只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应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学生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是难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如今的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刻板、生硬地讲解思政内容,不仅难以起到“传道”的目的,还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实施“电工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从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过程设计的改进、课程教学评价的完善等方面进行实践探讨。

2.1  精心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一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明确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的定位,制定具有课程思政特色的课程教学大纲,指导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如对“电工学”的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目标的修订时,可加入以下内容: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掌握扎实的电工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了解我国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方向。这样更注重理论知识与中国国情及地区行业现状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宽广的国际视野,成为相关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定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不断强化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这样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能够调整原来侧重于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目标,加入“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育人目标,明确了课程思政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是精心设计教学计划,精心准备资料,在合适的教学内容中,通过故事、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引入与本课相关的思政元素,使课程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2.2  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3]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了解所学领域的新技术、新观念和未来发展方向,能拓宽知识面,激发求知欲。如教师介绍汽车流水线上机械手臂的PLC自动控制、智能家居的使用等实例,向学生展示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最新科技成果,能够开闊学生的眼界。又如教师在介绍电学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列举相关著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的故事,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能够在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教师上好一门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更要让学生深入思考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如在讲解“半导体”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讲述研究人员如何加班加点,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自主创新,让我国的5G技术领先世界。同时指出我国目前手机的半导体芯片自制率低,一些核心技术严重依赖欧美等国家,但国家目前在大力扶持本土芯片企业的成长,增加对芯片研发的科研投入。

当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技术更替更快,社会分工更细,新技术和新工艺层出不穷。教师要让大学生懂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担起新时代的责任,练就过硬的本领,使自己的能力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如在讲解“基尔霍夫定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在超星平台观看录制的微课并了解基尔霍夫的生平事迹,向学生展示这位“电路求解大师”对科学难题的探索过程,要让学生认识到,基尔霍夫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是因为他具有不畏困难、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精神。人生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是放弃还是迎难而上?会决定每个人的人生走向。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思考自己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学习科学家的奋斗精神和坚韧的意志,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电工学”课程中的知识点涉及的课程思政要素还有很多,表1中列举了部分有效的融合点。无论以哪一个融合点开展教学,都需要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有效的思想教育。

2.3  教学过程设计的改进

传统的工科专业课教学常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如能有效地利用课程思政内容,通过预设话题、互动讨论、延伸思考、创新实践等模块,就能够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主动起来、活跃起来,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有机融合。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等混合式教学方式。如在课前,教师发布微课和小练习作为任务,学生课前先看微课,再做练习,使学生对课堂上即将讲授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部分学生也能够掌握难点。对不能掌握的知识,课堂中教师可通过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分为5至7人一组,保证各组学生的实力较为均衡。还可以根据每组学生答题的情况给小组打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取得“1+1>2”的效果。如在讲解“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时,教师介绍了基本运算放大电路后,可以选取实际使用的差动放大电路案例,在超星平台上发布讨论,学生可畅所欲言,给出放大后的电压输出,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观点,由学生来找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接触实际应用电路,利用所讲原理进行分析,更好地理解虚断的概念,让学生知晓所学知识点如何使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具体应用。

教师还应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科技发展新动向和我国的科技成就。如在讲解“高压直流输电和交流输电的特点”时,在分析两种输电方式各自优缺点的同时,可以介绍世界电网的发展历程和我国目前在直流输电和交流输电的科技水平。由此可以让学生看到我国在高压输电方面虽然起步晚,但目前在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是中国几代科技人员不断努力钻研和创新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思政教育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影响学生。

同时,教师要改进实验方式,提高实验效率,强化动手实践过程。如在实验教学中,针对学生对实验中使用的万用表和示波器操作不熟练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开展实验前多次观看教师录制的关于设备使用方法的短视频,使学生掌握万用表和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效率大大提高,让学生都能自己动手操作,切实感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还可以通過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在设计性实验中开拓思路,锻炼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参加相关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实践,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注实干的工匠精神。

此外,教师要重视现代新技术的应用。如在讲授“直流电路”“放大电路”等章节时,可以引入仿真Multisim软件,建立电路原理图,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给学生展现电路的测试过程,直观反映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参数,并结合相关定理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定理和定义,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2.4  课程教学评价的完善

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分组讨论、线上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不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就无法准确评价每位学生的实际参与水平,就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调动后进学生的参与热情。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实验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成绩综合评定而成,采用百分制,其构成比例如下:①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其中课堂问答占10%、期中测验占20%、作业占20%、平时测验占20%、讨论互动占10%、分组讨论占20%);②课内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③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平时考核成绩由6部分组成,除了课堂提问是在线下上课时进行并给出分数外,其他考核方式都是在超星平台上完成考核并给出分数。其中分组讨论是多人一组,由于上课时间有限,每组只能随机指定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成绩由两部分组成:教师评分占70%,小组互评占30%。课堂上随机分配给每组一道习题,组内成员共同研究、讨论并给出答案,由于是教师随机抽答,每位组员都要准备答题,这会增强组员的团结协作精神,使大家共同进步。

在学期末,教师在超星平台发起上课情况的反馈,很多学生给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对平时考核形式的多样性都表示认可。每堂课的最后5分钟,通过随堂练习的形式发布几道选择题,以巩固学生对本堂课重点内容的理解。多种考核方式的实施能更全面和客观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教学模式和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既利用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又继续发扬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能更好地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4]。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图片、文字、短视频等多种类型的素材,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电工学”课程教学为例,将思政元素融入日常课程教学,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很好地落实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并形成协同效应的指示,对新时代地方高校机械专业全方位育人的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

[2]包心鉴.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N].人民日报,2012-12-07.

[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4-30.

[4]亓迪.浅谈如何构建高校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作者简介】

赵悦(1971~),女,汉族,辽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测试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周黎明(1988~),男,汉族,四川人,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莫莉(1981~),女,汉族,四川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系统、微机测控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

鄢强(1975~),男,汉族,四川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材料科学技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成都大学2020年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编号:CDKCSZKC202001);成都大学2021-2023年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电工学》省级一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cdjgb2022056);四川省教育厅2020年省级线下一流课程项目“电工学”(项目编号:川教函2020-62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电工学高等教育课程思政
电工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电工学中常用电路分析方法应用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工学教学改革研究
专业引导在“电工学”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