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优化路径研究
2022-05-30张伟
【摘 要】苏南地区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城市群,是我国较早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创新一体化建设的区域。构建以苏南地区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对于推动江苏省整体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对苏南地区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要素进行分析后提出:优化苏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需要在确保价值链要素的相对稳定性的前提下,构建跨区域产业要素资源共享平台和融资服务平台,并促进各生态位要素间开展深度协同创新。
【关键词】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F124.3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2)05-0157-03
1 引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通常是指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为主,具有战略意义并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且潜力巨大的产业总称。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产业发展的目标和阶段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涉及的内容也有所不同。目前,我国区域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的特征。
江苏省作为我国制造业大省,也是产业创新活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其省内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同时也是国内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氛围较浓厚、创新成果丰硕的区域。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14%左右,截至2021年底,产业规模总量较2010年翻两番,成为支撑江苏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力量[1]。早在2014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以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以下简称“苏南五市”)为主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此开创了我国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区域创新一体化建设的先河。在“十三五”期间,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战略先行兵,江苏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先后出台多项举措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省内的建设和提升。“十四五”期间,又进一步将此项建设升级为建立国际化创新产业集群的新高度。因此,构建以苏南地区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对于推动江苏省整体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苏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必要性分析
2.1 提升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需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离不开产业内核心技术创新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从产生到成长的演化过程实质上是系统创新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创新物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2]。构建苏南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能将区域内原本较为独立的各产业链整合成一个更大范围、联系性极强的区域创新集群,将原本以省会和地级市为基础的分散型创新系统进行整合,形成以产业创新发展为源动力的区域产业共生关系,实现资源、技术、人才共享,有利于整个苏南地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还有助于营造区域良好创新氛围,推动区域创新水平迈向更高层次。
2.2 推动区域产业分工与协同发展的需要
当前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普遍面临着科技创新快速化、国际竞争激烈化、资源要素稀缺化、产业分工精细化等诸多问题和压力。区域产业发展不再是仅凭简单的区域伙伴关系就能做到,而应是基于产业价值链体系,由产业内核心企业和企业外部环境要素间产生的融合共生关系得以实现,其驱动内核依然是产业技术创新。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使其自身变得更有协调性,这一过程中离不开产业生态系统的参与[3]。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战略,利用地域优势、政策优势、技术优势等建立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形成所谓企业协同创新发展机制是一条可行之路。
2.3 建设区域产业高地的需要
2021年工信部遴选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其中无锡物联网集群、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南京智能电网装备集群、苏州纳米新材料集群、常州新型碳材料集群5个苏南地区的新兴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培育高质量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初衷明确,即加快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基于建设区域产业高地的目标,苏南五市不应仅局限于本地区的产业群发展需要,而应通过构建区域性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实现城市联动,加快产业区域内物质、能量流动,促进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交流,形成一种长期共生关系,才能对区域产业发展带来不间断助力。
3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苏南地区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要素分析
区域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以技术创新为目标所形成的多产业要素相互作用的集合体。与通常所说的自然生态系统类似,在整个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中同样伴随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也同样存在着相互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就苏南地区而言,这里所指的推动产业创新的要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创新驱动型企业
创新驱动型企业是推动产业创新的最核心要素,通常是由一家或多家企业联合构成。由于苏南五市在各自特色产业的技术、资源和配套设施上均具备集群优势,每项优势产业的企业规模均达数千家,并表现出显著的多创新驱动型企业集聚特点。这类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和研发成果价值实现为整个产业创新提供驱动力,也是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高位。目前该要素对构建苏南地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缺少富有引领作用的技术创新企业,产业规模优势明显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数量不多。
3.2 高校和科研院所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技术创新成果和技术创新人才重要的输出单位,在创新生态系统中与创新型企业的研发部门共同构成了整个创新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出要素,同时也是引进和改良国外技术成果的主要单位。苏南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林立,能够为整个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提供持续智力支持,同时苏南地区提供的优越技术创新环境对周边地区人才产生虹吸,进一步促进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目前该要素对构建苏南地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该要素资源主要集中在省会南京市,地域分布不均衡,其他城市此类资源不丰富且与当地新兴产业匹配度不高。
3.3 产业供应商
产业供应商虽然并不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方向,也非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但是其能够为创新驱动型企业提供配套资源和技术支持。这类企业作为产业价值链的上游,在推动产业创新方面发挥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产业链上游的技术开发降低下游高生态位企业的技术开发难度或门槛;另一方面是为产业链下游企业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满足下游企业持续开展技术创新的物质需要。目前该要素对构建苏南地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能否利用地区性产业集群基地,结合产业发展方向,构建完整的产业供应商网络,确保产业创新稳定、有保障。
3.4 政府机构
政府机构能够通过制定专项产业政策、调整产业规划、推动创新基地建设和提供配套保障措施等方式,促进区域产业创新的进步,打造区域产业集群优势。事实表明,政府机构的确能够通过外部干预的方式推动产业创新系统的形成。例如,无锡物联网产业集群和常州碳材料产业集群取得的产业优势均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该要素对构建苏南地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各市政府通常以为本地特色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为主,虽然“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建设多年,在推动区域产业创新方面发挥了先导作用,但是各地产业间仍是一种松散结合的关系,区域集成优势并不突出。
3.5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提供资金支持和融资服务,其参与产业创新的情况受当地政策导向和金融监管体系的影响较大。金融机构对产业创新的扶持力度往往与当地产业政策的方向一致。在金融监管政策允许范围内,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灵活调整融资措施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通常情况下,该要素对构建苏南地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能否建立长期资金投放体系和信贷体系;能否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等新型融资模式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压力等。
3.6 产业用户
产业用户位于产业链下游,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动力。在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中,产业用户成为系统内循环的出口。用户需求情况决定着产业创新的方向,牵引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呈现一种动态平衡的局面。苏南五市优势新兴产业集群的下游用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物聯网产业的产业用户主要来自信息化技术支撑的智能产业,处于物联网整体产业链的下游;新型碳材料产业的下游产业主要涉及新能源电池、电子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处于相关制造业的中游。这种产业用户在相应产业供应链中的差异性,导致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变得更加复杂。
通过对上述6个相关要素进行分析能够看出:苏南五市已经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具有各地禀赋优势的新兴产业集群,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突出,但若想加快迈向全球中高端产业链的步伐,还需进行整体规划,将区域产业价值链中能推动技术创新的各类要素进一步重新整合,用区域整体的视角进行系统优化。
4 基于价值链重构的苏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优化建议
4.1 确保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链要素的相对稳定性
产业系统动态调整不可避免,由于地方政策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都会带来产业系统失衡,为了适应新的改变,产业系统各要素需要重新进行调整取得新的平衡。所谓要素的相对稳定是指产业系统要素间相互协同,维持产业系统中物质、能量、信息等的顺畅流动。建立苏南地区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需要苏南五市通力合作,优先确保各产业要素相对稳定,为产业创新营造一个宽松的产业环境,这是构建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前提。
4.2 打造跨区域的产业要素资源共享平台
推动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首先需要将整个价值链中的创新要素看成整体,建设相应的要素共享平台,在系统内实现物质、信息、技术和融资渠道的共享,达到降低产业创新成本的目的。从目前来看,“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推动苏南地区产业协同创新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还远远不够。未来,除了继续发挥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推动重大产业科技创新项目实现一体化统筹的作用外,还应从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空间布局构建等更多领域打造共享平台,促进创新型企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产业供应商之间的产业要素流动,并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和外围条件。同时,重点建设科技支撑平台,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4.3 围绕区域产业建设完善融资服务平台
围绕苏南区域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从两个方面对苏南地区相关新兴产业开展融资扶持。一方面,进一步优化融资方式,主要做法是:通过融资租赁减少企业技术创新的设备投入;允许企业采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进行抵押贷款,降低企业的融资难度;采用股权融资模式,吸纳风险投资支持企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政府提供专项帮扶资金支持产业要素开展技术创新,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基金支持产业基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术创新项目;专门提供涵盖区域产业链整体的基金项目,特别加大对初创期企业的倾斜力度,并推动更多新兴产业的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另一方面,完善金融政策扶持体系,主要做法是:针对苏南地区优势产业集群制定统一信贷帮扶创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供给企业多元化信贷支持;设立长效帮扶机制,推动多元化融资,构建支持区域产业发展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体系;完善银行和保险机构合作机制,建立基于产业创新项目的利益分配制度。
4.4 明确政府在系统中的生态位角色
政府是产业创新政策的制定者,产业创新环境的缔造者,也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维系者,在产业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苏南五市应该打破以市为单位制定政策的思路,依托“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提高区域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构建苏南地区相对统一、稳定的中长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环境,有助于创新型企业制定中远期创新发展战略。其次,因为苏南五市优势产业集群属于高成长性产业,产业内研发总体投入高、技术更新速度快、竞争激烈,所以政府需要扮演好“保护伞”而非“指挥棒”的角色,为系统内的新生企业提供天使资本和各类金融服务,制定积极政策引导生态系统内的企业开展协同创新,鼓励科技人员和产业技术人才进入创新生态系统。最后,政府还扮演产业调控的角色,可以从区域产业发展全局出发整合资源,优化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促进区域产业生态内循环提质增效体系建设。
4.5 推进苏南地区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
构建苏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时有必要考虑苏南地区的院校和科研机构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需要创新型企业和政府的联合推动要素资源在系统内的流动。创新型企业可以与院校、科研机构开展跨地区创新项目合作,加大对产业技术创新重點项目的投入力度,结合企业需求向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投资建设研发实验室或技术创新中心,引导系统中相关创新主体与企业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政府可以积极推动产学研平台高地建设,推动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实现转化,甚至可以在苏南地区半径内创办一批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以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目标,集中优势产业资源进行精准产学研合作布控,加快产业突围的步伐。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科技赋能下的江苏十年:“高”“新”成两翼 跑出加速度[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4237546913578886
&wfr=spider&for=pc,2022-05-30,2022-07-26.
【2】张笑楠.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仿真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21,29(2):64-65.
【3】方亮.产业生态系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8(22):55-56.
【基金项目】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基于价值链重构的苏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路径研究”(KJXJ20407)。
【作者简介】张伟(1982-),男,山西侯马人,讲师,从事中小企业管理、产业经济、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