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2022-05-30陈艾琳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小学数学

【摘 要】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双减”政策的出台表明作业设计质量将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作业设计水平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收获和发展。文章以“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真实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寻找问题原因,结合对“双减”政策的理解,探求有效的解决对策,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24-0250-0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双减”政策的出台以及作业设计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自主设计出有效的作业,以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成为了教育界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1   “双减”政策的本质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要求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思想决定行动,教师在采取行动落实“双减”政策之前,不妨思考“双减”政策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仔细梳理“双减”政策不难发现,其始终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展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归根到底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其中包括提升各级各类学校整体质量水平、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等,这对学校办学水平、教师专业发展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是削弱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畸形依赖,让学生享有校内的优质学习资源与体验,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1]。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到“双减”政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落脚点。“双减”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换言之,“双减”政策的最终目的不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而是通过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这一手段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正是“双减”政策的本质所在。

回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这一话题,“双减”到底应该减什么、怎么减呢?首先应该对“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与分析。

2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但从当今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来看,我国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着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等教育理念。

2.1  作业功能单一,形式单调

教师对作业的功能的认识较为单一,通常较为关注的是作业的巩固、强化功能。根据行为主义的学习主张,作业常常作为机械训练的方式,通过不断练习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目的。由于这种功能认识上的缺陷,导致作业形式过于单调,书面作业成为小学数学作业中最为常见的形式。

2.2  作业与课堂学习未形成有效连接

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上课、作业设计、出考卷三者割裂的现象,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不高。教师设计的作业多是着眼于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往往以掌握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重点,而较少考虑与今后学习内容的关联性,未能从建立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出发为学生搭建起学习迁移的桥梁,导致作业与课堂学习未形成有效连接[2]。

2.3  作业设计忽视质量,重视数量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随意使用教辅材料作为学生作业的现象,导致学生花费大量时间低效甚至无效地做作业[3]。同时,受应试教育、“题海战术”的影响,教师往往过于注重作业的数量,容易导致作业总量过大的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的规律。

2.4  作业设计主体一元化

教师通常被视为作业的设计者、布置者,而学生则是作业的完成者与接受者,作业设计过程中较少有学生的参与。此外,多数作业为教师独立设计,缺乏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因此,作业设计缺乏合作意识和跨学科整合意识。

2.5  作业无反馈,评价体系不健全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作业常常只是作为一种行为训练的方式。由于日常工作较为繁琐,教师通常只是判断作业的对错,而缺乏对学生错误原因的分析,忽视了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成长与变化,因此学生也无法通过完成作业得到真正的收获与发展。

3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存在的原因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将严重影响作业的实施效果。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诸多问题,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从教师层面分析,原因如下。

3.1  教学理念沒有与时俱进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正确的教学理念是有效开展作业设计的前提与基础。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内涵还未形成深入的理解,认为分数是最直观的学习成果,为了使学生取得满意的成绩,平时的作业常常以巩固强化知识为目的,所以仍然采用“题海战术”,作业设计仍以知识为中心。同时,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在作业设计中得到体现,长期枯燥无味的训练导致学生丧失了主动探索知识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3.2  教师的教学任务过重

许多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除了要负责备课、上课、班级管理、课后服务等工作,还要参加各种会议、培训、活动等,用于作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较少。部分资深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方面还算得心应手,但是资历较浅的教师还处于适应阶段,对于作业设计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3  部分教师缺乏作业设计能力

不同学者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不同的理解。学者李楠楠认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主要是教学的组织者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发展性、生活性等特点进行的教学活动,不仅要在作业设计的量上进行控制,也要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等方面的渗透[4]。可见,作业设计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动态过程,不仅包括对作业功能、类型、内容、数量、难易度等的统筹计划和安排,还体现了教师对教育理念、学科知识等的理解与把握,因此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通过实践调查可以发现,部分教师缺乏作业设计的能力,随意选编、改编作业,未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

3.4  作业意图不明确

作业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意图是否明确,以及学生对于作业目的是否了解。在实践调查过程中,常常能看到部分教师随意使用教辅材料作为学生作业,并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更别提作业设计的改编与创新了。如果教师对作业意图和目的都不太明确,那么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做作业、做作业有什么用想必也是不清楚的。经过日复一日的枯燥练习,学生终会丧失对作业的兴趣,甚至丧失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3.5  忽略个体差异

有学者在调查中发现,作业质量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予以重视。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能力和学习基础不同,这是每个教师都清楚的事实,但却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都布置一样的作业,那么肯定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让所有学生通过数学作业得到相应的发展。有的学校采用的是“保底+拓展”式作业模式,即在考虑普遍性的基础上重视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目前看来还是收效甚微。

4   反思与对策

设计出高效的作业是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必须提高作业设计能力,设计出合理、适度、优质、有效的数学作业,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笔者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和实地调查,对当前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对“双减”政策的解读,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个体差异性原则等为理论基础,提出以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4.1  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加强教师培训,帮助教师建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育观。现代教育提倡“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该认识到“以生为本”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时刻考虑学生的发展性。在此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才能使作业设计具备正确的方向。

4.2  开展作业设计教研活动

“双减”政策特别强调要“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这需要教师予以高度重视,要像研究课堂教学一样研究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学者张丰认为,要让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用教研活动让教师获得参与感和体验感。他提出在开展作业设计教研活动时,教师首先根据现场提供的教学内容独立解读,再进行作业设计,并写出作业设计意图;接着教研组教师交流讨论作业设计并进行点评;活动后,教师应完善作业设计,并将讨论生成的观点和建议整理汇总成研究体会。这种基于共同课题的独立设计与交流讨论是有效开展作业设计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式。

4.3  增强作业设计合作意识

针对教师日常繁琐的工作任务和部分教师缺乏作业设计能力等问题,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予以应对。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才能使教学效率最大化。学者李明润认为,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与家长进行密切交流和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进程,并给予陪伴与督促,帮助孩子高质量完成作业[5]。除了家校合作,教师还应该注重师生合作与师师合作。学生不是作业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应该有选择、承担作业的权利和责任。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获得发展。如有的教师会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并选取个别学生设计的作业作为家庭作业,这样的做法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教师要明白,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此外,教师应该重视与同事间的合作,除了本学科教师,还可以考虑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

4.4  明确作业意图与功能

教师要对作业意图和功能心中有数,若教师对作业意图和功能都不明确,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也多半是无效或者低效的。美国心理学家库伯认为,作业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功能,积极功能主要有提高学业成绩、增强学生对学科的重视程度、保持学习兴趣、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调节师生关系等。学者张丰提出,根据学生学习时段的不同,作业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而不同类型的作业也对应不同的功能,如周末作业能促使学生及时整理与应用知识,单元作业能促成学生整体学习并落实诊断与补偿,积累性作业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6]。教师要转变以往对作业意图和作业功能的狭隘认识,丰富作业功能的外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将具有不同功能的作业有效结合起来。

4.5  尊重个体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个体差异是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特有心理或生理上的特征,如认知能力、情感态度、行为意志等方面的不同。学者肖正德根据个体差异性原则提出,教师要在布置作业时考虑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等,从而设计出具有一定层次性的作业[7]。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精准判断和分层,且这个过程应该随着学生的成长和变化进行动态调节,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个体差异性原则,教师应将作业分为A、B、C三类,设计A类作业时考虑普遍性、全面性,即满足全体学生的基本需要,尤其要考虑后进生的学习水平,以满足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为主;设计B类作业时考虑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在保底的同时进行适度拓展;设计C类作业时则要体现创新性、拓展性和综合性,培养学优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如在讲授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后,教师可在A类作业中设置涉及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简单实际问题;在B类作业中设计一些思考题,如“周长为10厘米的长方形,其面积可能是多少平方厘米”;在C类作业中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估测篮球场的面积并写下此类问题的解决思路。这样,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完成作业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总之,教师应该意识到“双减”不是目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是“双减”的本质。推动“双减”政策落地、促進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周洪宇.“双减”政策落地应回归立德树人初心[J].中国教育学刊,2021(12).

[2]魏文军.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0.

[3]潘虹.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7(22).

[4]李楠楠.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7.

[5]李明润.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原因和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4).

[6]张丰.学习设计与作业设计:融汇“教”“学”全过程[J].人民教育,2019(23).

[7]肖正德.“减负”背景下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4).

【作者简介】

陈艾琳(1997~),女,汉族,重庆人,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2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师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小学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