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隐形圆”专题复习探究
2022-05-30徐海波高英
徐海波 高英
[摘 要]“隐形圆”是近几年中考常见的一类综合性压轴题的隐性条件,其隐藏在已知几何条件里。文章总结了几种“隐形圆”的典型题型,并结合具体的例题呈现分析,助力学生高效复习含“隐形圆”条件的综合题。
[关键词]隐形圆;中考复习;专题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4-0013-03
在历年的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一类几何题,将圆隐藏在已知几何条件里,学生需要根据相关的条件分析与探索,恰当地构造出这个圆,然后利用圆的相关性质与特点进行求解。本文结合典型的几种含“隐形圆”条件的中考题,总结出此类题型的解题策略与方法,以期使中考复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圆的概念,化繁为简
圆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作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根据圆的定义,可以发现题目中符合圆的特征的部分:定点加定长产生“隐形圆”。我们可以构造辅助圆解决问题。具体地,如图1,若[OB=OC=OD=OE=OF],则B,C,D,E,F在同一个圆上。
[例1](2019年山东德州中考题)如图2,点O为线段BC的中点,点A,C,D到点O的距离相等,若[∠ABC=40°],则[∠ADC]的度数是()。
A. 130° B. 140° C. 150° D. 160°
解法1:常规解法。如图3,连接[OA]、[OD]。利用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与“四边形[AOCD]的内角和是360°”的性质,由[∠ABC=40°],得[2∠ADC=360°-80°=280°],最后求出[∠ADC=140°]。故选B。
因为本文重点研究的圆的相关性质的利用,上述方法有些繁杂,所以这里不做详细论述。
解法2:利用辅助圆的方法。根据题意,点[O]到点[A]、C、D的距离相等,O为BC的中点,根据圆的定义可知,A、B、C、D四点是在以O为圆心,OC为半径的圆上,作出辅助圆(如图4),辅助圆是四边形ABCD的外接圆,根据“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的性质,[∠ABC]与[∠ADC]互补,由[∠ABC=40°],轻松得出[∠ADC=140°],因而选B。
二、巧用“对角互补的四边形”揭示“隐形圆”的本质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互补,那么这个四边形一定内接于圆。具体地,如图5,若[∠A+∠C=180°]或[∠B+∠D=180°],那么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O]。
[例2](2017年福建中考题) 如图6,矩形[ABCD]中,[AB=6],[AD=8],[P]、[E]分别是线段[AC]、[BC]上的点,且四边形[PEFD]为矩形。
(1) 若[△PCD]是等腰三角形,求[AP]的长;
(2) 若[AP=2],求線段[CF]的长。
分析:第(1)小题只要求出[P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种情况,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讨论计算即可得出结论,这和本文研究的内容联系不大,故略去不写。下面重点介绍如何利用“隐形圆”求解第(2)小题。
解:(1)略;
(2)如图7,连接[PF],[DE],记[PF]与[DE]的交点为[O],连接[OC],由四边形[ABCD]和[PEFD]是矩形,利用矩形的性质,可以求出[OC=12ED]。在矩形[PEFD]中,对角线相等,即[PF=DE],由此可以求出[OC=OP=OF],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知[△PCF]的内角和是180°,[2∠OCP+2∠OCF=180°],[∠PCF=90°],可知[∠PCD+∠FCD=90°],[△PCF]是直角三角形。在[Rt△ADC]中,[∠PCD+∠PAD=90°],可以得出[∠PAD=∠FCD],在[△ADP]和[△CDF]中,三个角都相等,所以[△ADP∽△CDF],可以得出[CFAP=CDAD=34],又已知[AP=2],可以轻松得到[CF=324]。
三、利用“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为定长”解题
如果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为定长,那么这个动点的轨迹为一个圆。具体地,如图8,[OA⊥OB],垂足为[O]。[P],[Q]分别是射线[OA],[OB]上的两个动点,且[PQ]为定长。点[M]是线段[PQ]的中点,那么动点[M]的轨迹是圆的一部分。
[例3]如图9,在矩形[ABCD]中,已知 [AB=2],[BC=3],现有一根长为2的木棒[EF]紧贴着矩形的边(即两个端点始终落在矩形的边上),按逆时针方向滑动一周,则木棒[EF]的中点[P]在运动过程中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木棒[EF]的中点[P]在运动中的轨迹为分别以[A]、[B]、[C]、[D]为圆心,1为半径的四条弧和[FG]和 [HI]组成的封闭图形。它的面积可以用矩形面积减去四个扇形的面积求得。此题难点主要是[P]点的轨迹是“隐形圆”。
解:如图10所示,当木棒[EF]与[EB],[BF]组成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点[P]到点[B]的距离始终为1,所以点[P]的运动轨迹是圆或者圆的一部分。通过作图发现是[14]个圆。同理可证木棒[EF]在其他三个角落时情况是一样的。在矩形的“长”上运动的轨迹分别为[FG]和 [HI],所以木棒[EF]的中点[P]在运动中的轨迹为分别以[A]、[B]、[C]、[D]为圆心,1为半径的四条弧和[FG]和 [HI]组成的封闭图形,故所围图形的面积等于矩形面积减去4个扇形面积,即[S=6-4×π×124=6-π]。
四、运用“定长对定角”的“隐形圆”模型解题
如图11所示,若有一固定线段[AB]及线段[AB]所对的[∠C]大小固定,根据圆的知识可知,点[C]并不是唯一固定的点,点[C]在[⊙O]的弧[ACB](至于是优弧还是劣弧取决于[∠C]的大小)。[∠C<90°],则点[C]在优弧上运动;[∠C=90°],则点[C]在半圆上运动;当[∠C>90°],点[C]在劣弧上运动。
[例4]如图12,[△ABC]是等边三角形,[AB=2],若[P]为[△ABC]内一动点,且满足[∠PAB=∠ACP],则线段[PB]长度的最小值为 。
分析: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C=∠BAC=60°],[AC=AB=2],求出[∠APC=120°],由此可得[AC=2]为定长,[∠APC=120°]为定角,如图13,因而点[P]的轨迹为“圆心为[O],半径为[AO]的‘隐形圆”的一段劣弧。由圆外一定点到圆上点的最小值的知识可知,连接圆心[O]与定点[B]的线段与圆的交点就是所求的最小值时的点[P],如图14。当[PB⊥AC]时,[PB]长度最小,设垂足为[D],此时[PA=PC],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CD=12AC=1],[∠PAC=∠ACP=30°],[∠ABD=12∠ABC=30°],求出[PD=AD·tan30°=33AD=33],[BD=3AD=3],即可得出答案。
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BAC=60°],[AC=AB=2],
∵[∠PAB=∠ACP],
∴[∠PAC+∠ACP=60°],
∴[∠APC=120°],
∴点[P]的运动轨迹是[AC],
当点[O]、[P]、[B]共线时,[PB]长度最小,设[OB]交[AC]于[D],如图14所示,此时[PA=PC],[OB⊥AC],则[AD=CD=12AC=1],[∠PAC=∠ACP=30°],[∠ABD=12∠ABC=30°],∴[PD=AD·tan30°=33AD=33],[BD=3AD=3],∴[PB=BD-PD=3-33=233]。
五、转化变量,利用“隐形圆”解决最值问题
如图15所示,对于一个定点[P]和一个动点之间的最值问题,若动点的运动轨迹为[⊙O],[⊙O]的圆心[O]与定点[P]之间的距离加上或减去半径,就可以求出线段的最大值[PB]和最小值[PA]。因此,解这类题,最常作的是辅助圆,找出辅助圆所在的圆心,连接圆心与定点之间的线段,再求出圆心与定点之间的距离,用其减去或加上半径即可求出最值。
[例5]如图16,矩形[ABCD]中,[AB=2],[AD=3],点[E]、[F]分别[AD]、[DC]边上的点,且[EF=2],点[G]为[EF]的中点,点[P]为[BC]上一动点,则[PA+PG]的最小值为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轴对称将折线变成直线解决线段最值的问题,分析判断出点[G]的运动轨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直角三角形[EFD]的斜边[EF],点[G]为[EF]的中点,并且[EF=2],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以得出[DG=1]。其中[D]为定点,[DG=]1为定长。由此可得出点[G]在以[D]为圆心,以[DG]为半径的圆上,这就是本题的“隐形圆”,[EF]与圆的交点就是点[G]。利用轴对称,作点[A]关于对称轴[BC]的对称点[A′],连接[A′D],可知[A′D]必与[BC]交于点[P],与[EF]必交于点[G](通过全等三角形可以验证),此时[PA+PG]的值最小,这个最小值就是[A′G]的长;[△ADA′]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可以求得[A′D]的长度,用[A′D]的长度减去⊙[D]的半径,即可得出本题的答案。
解:∵[EF=2],点[G]为[EF]的中点,∴[G]是以[D]为圆心,以[DG=1]为半径的圆上的点,此点也是[EF]的中点。
作点[A]关于对称轴[BC]的對称点[A′],连接[A′D],交[BC]于[P],交[EF]于点[G],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PA+PG]的值最小,由图可知,此时[PA+PG=A′D-DG],
∵[AB=2],∴[AA′=4],又∵[AD=3],
在直角[△ADA′]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A′D=5],
∴[A′G=A′D-DG=5-1=4],
∴[PA+PG]的最小值为4。
圆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解决“隐形圆”的问题时,要根据点、线、角的特定关系发现“隐形圆”的图形本质。在此过程中,挖掘隐含条件,把“隐形圆”显现出来,再有效利用其他几何图形的概念、定义与性质是破解题目的关键。
[ 参 考 文 献 ]
[1] 朱海棠.借力隐形圆 破解关键点[J].中学生数学,2020(19):15-16.
[2] 叶珊.例析四类“隐形圆”问题[J].中学数学研究,2020(9):51-53.
[3] 张刚.看似无圆 实则有圆 “圆”来如此:例谈一类隐形圆问题的求解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2020(13):18-21.
(责任编辑 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