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美影视传播过程中的文化认同探究

2022-05-30邹思梦吴新丽

文学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文化交流传播

邹思梦 吴新丽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越来越多的境外影视开始传播到我国是一种有序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输出,虽然东西方在文化上存在着差异性,但是英美影视却在不断地跨越文化与地域的差异性广泛地广播着,影响着我国现代年轻人的审美。而影视作为跨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在英美文化的传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中国文化传播起到了借鉴的作用。而文化认同借助影视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小小的屏幕来传达出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与认同,从而获得情感的共鸣。基于此,文章从英美影视传播中的文化认同进行探讨,旨在探索出推动我国本土影视文化传播的与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英美影视 传播 文化认同 影视传播 文化交流

影视作品作为大众文化精神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国家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英美影视文化的传播中,借助庞大的受众群体与广泛地覆盖,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跨越了文化与地域上的差异性,影响着我国年轻一代的思想。基于此,本文从文化认同的视角出发,论述了英美影视文化在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并借助英美影视文化在我国的成功的原因来探索出我国影视走出国门的策略,提升我国传统文化的驱动力,让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能够走出国门。

一.英美影视文化中文化认同的概述

影视发展想要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与民族中实现传播,文化认同是先决的重要条件。而在文化认同的概念上,不同的学者具有不同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且在多年的发展以来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有些学者将文化认同指向了对文化身份的认同,有些学者则是认为是对自我形象的认识、确认等。但是不管是任何一种观点,对文化认同的认识都与个人的自我概念、行为规范及情感模式具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基于此,可以确定的文化认同是指在两种或是以上具有差异的文化中,人们通过对另一种文化的学习与使用上,逐渐产生了倾向于另一种文化的意识,而在影视文化的传播中则是在主观意识的驱使之下,以影视文化来规范自身的行为。

二.英美影视文化在我国传播得以成功的原因

(一)文本内容因素

首先,英美影视在进行制作过程中,题材较为丰富且剧情具有张力,不管是在人物情节还是在拍摄的手法上都充分地展现出了故事的内容,将剧情与巧妙设置的悬念结合在了一起。在英美影视中大多数的影视片都是系列剧,围绕着凶杀、侦查、警察以及法医的故事进行展开,并以矛盾被解决,剧情重新回归到平衡状态中为结局。并且在每一部影视剧当中都会设置无数个峰回路转的结局,通常是环环相扣一波三折,令观众沉迷于其中感到欲罢不能。且英美影视剧在选择的题材上包罗万象,能够带给观众无可比拟的快感,这一点是其他国家影视剧所不能比拟的。相比之下中国影视剧绝大部分都是在白开水中叙述,让人没有观看下去的欲望。英美影视剧的悬念设置,让剧情变得更加具有逻辑性,更好地将英美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将一个个真实的人物性格给塑造出来,在与中国影视冗长的特点对比之下,给中国观众带来了冲击,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原来影视剧还能这样拍摄,因此会更加容易接受英美影视剧。

其次,英美影视剧具有开放式的叙事策略,可以让观众参与其中进行解读后再创造。而在传统的影视中都是由导演、编剧一手包办在完成拍摄后进行播出,英美影视则是完全颠覆了此种做法,会在剧集播出后收集观众的反应,制作方根据观众的需求来适当的改变剧情的发展。在此情况下,生产出来的剧集更加符合受众的心理,让观众获得巨大的满足,更容易产生形式。加上英美影视在系列剧中并没有主导地位的情节线索串联,而是根据人物之间的关系与冲突来构成剧集,每集都是相对独立的。此种形式能让观众摆脱传统叙事的捆绑,感觉到更加放松。我国也在开放式叙事策略的带动下,作出了相应的改变《武林外传》、《爱情公寓》就是其中的产物,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二)市场传播因素

英美影视能在全球传播,究其原因是制作商摸透了受众的心理,才能在影视商业战中获得受众的青睐。英美影视采用“季剧”的形式来吸引观众,将电视剧按剧来播出,会让观众产生不一样的新鲜感,且能够根据季节进行播出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收视率与影响力,让观众对情节与人物产生了强烈的心理期待,一旦到了开播时则会掀起新的收视狂潮,此种形式是英美剧商业中运作的手法。且此种形式能够培养与巩固受众的习惯,系列剧往往是持续数年,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并能收获巨大的经济效益,达到了良性循环的效果。

(三)网络优势因素

借助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全球网络化的优势下,英美影视在我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作为海外剧英美影视获得成功是因为互联网的传播,在中国跨文化的传播上赶上了P2P技术的发展及后来的视频网站点播上,为英美影视剧的迅猛发展创造了独天独厚的条件,使其得以成功广播。加上因为网络全球化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传播更加便捷。加上随着全球化发展下,人们对外来文化与影视剧也保持着接受的态度,推动了影视剧的发展,且由于国外影视剧带给国民不一样的文化感受下,也为英美影视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如何看待英美影视文化传输中的中国文化

(一)积极影响

对于英美影视文化中传输我国的文化的趋势,作为中国国民我们应该要学会用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这一现象。影视本身就属于跨国家的文化传播,在英美影视中出现中国文化元素是属于十分正常的现象,由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下,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所以在影视中出现其他国家的文化元素是无法避免的正常现象。在中国的影视中也出现了诸多其他国家的文化,而出现其他国家文化因素是由于剧情的需要,就犹如美国电影《地心引力》中出现我国“天宫一号”的中国文化元素,结合电影剧情来看是因为剧情情节的需要,并非是刻意加入的。因此,在英美影視文化传输中出现我国的文化元素,对于中国而言是良好的影响,在其中出现我国的文化元素绝大多数都是正面形象,也说明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在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出现于英美影视中,揭示出了中国的影响在不断地扩大。中国文化在英美影视中的出现也揭示出了我国文化的影响力,让我国的文化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大范围的传播,为中国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与发展平台,也让更多人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进一步激发出了解中国的想法。

(二)负面影响

英美影视文化在传输中运用中国文化,也是西方文化传入我国的手段之一。在英美影视中所运用到的中国文化元素,大绝大多数都是表面的中国文化元素,其中较多蕴含的内涵与精神还是西方的文化。具体而言是在美国影视中应用的中国文化元素,已经对其实施了美国文化的处理,以《功夫熊猫》为例,虽然是充满中国文化的电影,但是在实际上仍然是典型的美国电影化。主角熊猫虽然外形是中国熊猫,在饮食、取景、音乐、建筑及服饰等上也是中国文化元素,但是在影片当中的对话体现的却是美国式的对话,展现出的也是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由此能够看出,虽然电影中具有外在的中国文化元素,但是其内在却完完全全是美国文化,即“换汤不换药”。

四.英美影视传播中对我国影视文化的传播策略

(一)创新属于本民族的影视文化

每个国家的影视剧都不仅是承担着娱乐大众的艺术手段,还是承载着国家与民族文化的传统与价值观。影视媒介的传播在实际上就是文化的传播再现于荧幕的过程,这一点我国学者陈龙也指出了制作人要从现有的语言文化资源总和,不断地利用拼贴与组织地方式创造出新鲜的东西,吸引人们的兴趣。我国影视剧较大的弊端是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而创新作为影视剧的灵魂,要想促进我国影视剧走出国门,就要不断创新出质量过硬的文本,对影视剧题材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新动力,并综合考虑各类题材,制作出适应受众需求的影视剧。而在此层面上,英美影视剧在我国传播中就不仅停留与此层面上,而是烙上了本国所具有的文化印记。因此,英美影视才会在传播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民的价值观。基于此种情况我国要学会创新本民族具有的特色文化,从主观层面上寻找良方,打造出属于我国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的高质量影视剧,立足于民族文化历史上,展示出我国民族的风骨与气节,并重视文化输出,将文化属性与剧情融为一体,让文化传播能够在普世的价值观与世界主题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震撼观众、走进观众生活与内心的作品,并能有效地推广我国影视文化。

(二)模仿与借鉴英美影视中的拍摄技巧

英美影视中的叙事与拍摄技巧需要我们进行有意识的借鉴,例如,我国影视剧《危情24小时》、《丑女无敌》就模仿了美剧中的《24小时》及《丑女贝蒂》,但是这些影视剧在进行拍摄的过程中都是按照直接拷贝的关系,对其中的人物关系、场景的设置及拍摄上都是按照克隆的形式来进行拍摄。虽然此种形式成功的概率几率比较大,但是也要在其中融入我国的文化价值观,让其更加具有本民族的特色,才能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受到我国文化的熏陶。所以,在进行借鉴的过程中要进行巧妙地借鉴,而不是直接照搬,否则只会引起观众的反感与抵触。

(三)引进英美影视文化中的优秀题材与类型

在进行拍摄我国影视剧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与社会现实来对人物场景、故事情节进行安排。英美影视中较为偏爱题材为医务剧、情感剧、罪案剧等,与我国主流的古装剧、家庭伦理剧、青春爱情剧及谍战反特剧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而我国受众在长时间面临此种情况下必定会感到疲劳,加入新鲜的题材会给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四)寻求文化品牌效应

英美影视的导演都喜欢在优秀的影片、电视剧基础上在打造与此相关联的影视剧,所以我们能够看到英美影视剧基本上都是按照“季”的形式来演绎,如美剧的《越狱》《吸血鬼日记》以及英剧的《神探夏洛克》《唐顿庄园》等的衍生,也都大获成功。这是十分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虽然我国也有类似的系列剧,如《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等都是家喻戶晓的电视剧,但是我国在拍摄电视剧之初并没有拍摄续集的打算,因此在剧作的创作上都是偏向于完整与封锁,使得故事情节与人物难以再有继续发挥的空间。即使有了续集也会按照原有的定势进行拍摄,缺乏了相应的色彩,难以取得成功。所以我们在创作影视剧的过程中,要借助英美影视中的品牌效应,来打造出属于我国自身的品牌,才能更好地传播我国影视文化。

(五)推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英美影视中蕴含着较为浓厚的文化精神,在全球文化市场传播中营造出良好的品牌效应。而按照常理而言我国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远比英美国家更加深厚与有吸引力,也更加具有权威和底蕴,但是在影视文化传播中远没有英美影视传播得好。究其原因是因为英美影视会运用假象来宣传自身,如在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就表现出了美国精神,主人公阿甘是个一辈子都子啊“奔跑”的人,象征着领跑中的美国形象,他彷徨、迷茫却始终坚信着美好,恪守着自己的原则与憧憬着未来。因此电影表面上的阿甘是简单的艺术形象,而实质上却是将阿甘当成了美国精神的写照。而在影片中的美国精神代表着勇敢不屈与坚持呈现出了强大的号召力,带给了世界各地观众的震撼,让人在潜移默化间对美国产生敬佩。而我国媒体在塑造国家形象中仍然急需加强,我国在其他国家的形象仍旧是僵化、自私与狡诈的形象,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着包纳宽松的优点完全足以让媒体在文化传播上具有更多的作为。虽然我国现在也有属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视剧,如《大宅门》、《走西口》等,但是在体现的力度与深度上还远远不足。因此要学会利用影视剧来弘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优点,装扮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让我国文化能够焕然一新,让国人重新改变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从而达到感染其他国家观众的情况,树立起积极阳光与健康的中国形象。

(六)在本土性与全球性上实现文化融通

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文化,要学会将本土性与全球性实现融通,才能促进文化的共存。要学会利用全球性的价值观与审美来披上属于民族性的外衣,要以世界文化的内核来逐渐打入世界主流市场,在奠定一定基础后,在慢慢地传输属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价值观。美国在这点上就做得特别好,如翻拍中国经典故事《花木兰》以及在末日大片《2012》中的中国救世主形象以及在《飞屋环游记》单重的小胖子罗素的国籍,典型的亚洲面孔引起了人们的热议。还有在《泰坦尼克号》中的“爱”主题,就是运用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价值内核上具有相近观念,将“爱”永恒的主题融合于其中,让观众受到震撼。普世价值在其影视中运用自如,将其与自身文化杂糅在一起,赢得了世界的广泛认可。因此,我国想要获得向英美影视文化一样的地位,需要在文化输出时融入世界元素,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播我国的文化。

(七)汲取优秀外来文化助力我国文化传播

中国自身的封建文化一直以来都是被看作与欧美文化相背离的文化。封建文化较为保存与认命的因子对中国人起着潜移默化地影响,虽然封建文化已经被打倒了,但是至今仍然存在着国人的心中。所以我们更应该要剔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追求创新与发展,对我国文化实施去封建化,不断地提升我国文化的驱动力,并始终坚守着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可以利用世界文化来为我国文化进行助力,如在影片《喜宴》中,围绕的是在美国中上演的中国式婚礼,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同性恋,面对父母到美国逼婚之下,只好与大陆女画家进行协议假结婚,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主人公伟同与假结婚妻子发生了关系,并让妻子怀孕了。而在一系列的转折之后,传统父母最终接受了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最后伟同的男朋友赛门也同意当孩子的干爸爸。在中国伦理观被外国文化冲击下,让中西方文化在荧幕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这部影片更加具有色彩,并大获成功,对我国影视剧的拍摄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八)加强政府的引导与支持

影视剧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形式之一,政府要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实施税收减免等诱惑政策,来增强影视剧制作的实力,更好地吸引海外市场的投资与合作,才能更好地帮助我国影视走出国门,形成相应的体系。英美影视剧就是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地走出国门,形成海外营销体系的作用,如我们众所周知的英国BBC、美国的CNN等,就是好评较高的发行机构。所以,我国要在文化政策与价值引导上大力支持,借鉴英美影视剧的成功路线,让我国影视剧能够真正地走出国门而无后顾之忧。

总之,英美影视文化在传播我国获得成功之下,我国影视应该要借助英美文化中的成功经验,学会容纳其他西方优秀文化,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才能更好地发扬光大我国的传统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我国影视剧真正地走出国门。

参考文献

[1]劉泽楠.影视艺术视角下中英美文化特征比较研究[J].大众文艺,2021(4):135-136.

[2]魏常萍.浅析英美文化认同现状及影响[J].中国文房四宝,2014(2):445-445.

[3]唐欣欣.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外国影视作品传播策略研究[J].艺术科技,2017,30(12):82.

基金项目:1.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湘教通【2020】232号);2020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湘教通【2020】264号).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吴新丽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文化交流传播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