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教学情境 激活语文课堂

2022-05-30任晔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任晔

[摘 要]语文学情检测、抽测以及各类测试中,阅读都占据很大的比例。因此,小学阅读教学必须常抓不懈,通过不断地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段分析、朗诵教学、情感体验、实践锻炼等教学活动,结合多媒体、网络资源,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创设不同类型的情境,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给予学生良好的朗读与情感体验指导,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活动的综合质量不断提升。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3-0064-03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存在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性与有效性较弱、参与意识不强,不能和教师进行互动等问题。所以在优化教学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目的,有针对性地通過情境创设来设计教学活动。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境创设的目的,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或者自身的语言、动作等条件,拓展课堂资源,使情境与教学内容相契合,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一、创设文本情境,增加锻炼机会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在阅读教学中,受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比较肤浅和幼稚,回答问题不够深入。教师在教学时也容易急躁,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为了省时、省事,往往把学生的学习感知过程转变为讲解灌输的过程,“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占据整个课堂。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对文章进行分析之前,先结合文章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感知。

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的《静夜思》为例,虽然这首诗只有四句,但是画面感却非常强烈。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直接结合情境、翻译展开讲解的情况,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刻含义,情境创设的作用也无法发挥。对此,教师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精髓,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上课前,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一壶老酒》,渲染课堂气氛;上课时,我让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发言,说说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让学生谈谈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的思念。通过这种思念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接下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有了这些情境的渲染,我就可以为学生布置思考任务了。首先,我运用多媒体展示情境画面:天空明月高悬—床前月光映地—天空明月模糊—月下诗人身影孤独。然后,我提问:“这是诗人李白写诗时的情景。假设你们是画中的李白,你们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设计这一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之前先进行思考,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问题的引导下,有的学生回答:“因为月亮太亮了,所以我睡不着,然后就想到了家人。”有的学生回答:“因为我在旅游的时候,天天都看得到月亮,就想到了家人和我看的是同一个月亮,也就想起了爸爸妈妈。”特别是父母在外面打工的学生,陷入了沉思,想起了爸爸和妈妈,纷纷诉说着自己的思念。学生七嘴八舌,在激烈的讨论中理解了诗歌,理解了诗人的情感。最后,我给学生播放歌曲《酒干倘卖无》,歌手声情并茂的演唱,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几个学生流出了眼泪,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和氛围,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和自己的认知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理解、演绎、解读,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

二、创设朗诵情境,理解文章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指导学生朗读,是让学生从语音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体验品味,从而使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语感训练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明确具体要求。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要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洪亮,不读错字,不添加字,不扯长音,不顿读。其次,要求学生读流利,既不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句,又要停歇间隔分明,语气连贯流畅,速度适中。其三,要求学生读得有感情,既要绘声绘色,又要语调有抑扬顿挫之感,有轻重缓急之分,能准确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情的表露要朴实自然。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朗读教学中,有效的指导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可以根据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创设朗读情境,借助互联网,引入网络上的名家朗诵资源,给学生以示范,也可以自己示范,给学生树立榜样,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这样就能有效利用诵读情境,提升朗读教学的质量。

小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往往会深得“朗”与“读”的精髓,大声而又流利。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这一课时,教师便可以引入网络上的朗诵资源,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可以引入《妈妈睡了》的朗诵表演视频,这一视频兼具缓速朗诵和情景表演的特点,对学生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在播放完视频之后,教师提问:“视频里是如何朗诵课文的呢?是非常大声地朗诵吗?”有学生答:“不是,她读得有时候慢,有时候快。”有学生说:“她读的时候就好像有一个人正在睡觉一样。”学生的回答点出了这篇课文的朗读要点,如语速适当、身临其境等。之后,教师拿出一个布娃娃,将布娃娃放在讲台上,以低沉但清晰的声音对学生进行引导:“现在请将这个布娃娃当成正在睡觉的妈妈……朗读课文。”随后,教师播放视频中的背景音乐,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朗读情境。在情境的辅助下,学生压低声音,以符合课文内容的形式进行朗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学生当中,发挥自己的辅助引导作用。

在小学朗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以及大部分学生都会陷入“朗”和“读”的窠臼中,导致每篇课文的朗读都是一样的声音、速度,学生的朗读能力与表达能力得不到提升。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入网络资源与实物资源创设情境,并采取展示—思考—实践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助指导,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朗读能力的目的。

三、创设情感情境,体验文章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仅是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还要注重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情感性,因为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通过对现实进行观察、体验和感悟写成的。情感体验与感知是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重点,也是学生常常感到困难的点。在现实中,学生难以理解文章情境,这是受阅历、认知的限制。所以面对这一教学问题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以提供与课文相似的情境为基础,以自己的提示、指导为支架,辅助学生立足自身的情感阅历,进行经验迁移,进而体验、感知文章的情感意蕴,提升阅读感知能力。

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这一篇课文的情感目标是领悟雷锋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基于课文内容,为学生营造苦难、艰辛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从而更有效地感知雷锋精神。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衣袖或者其他道具捂住眼睛,从教室后摸索着走到讲台上,让学生体验迷路的孩子内心无助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扮演雷锋,参照课文内容,在半途将学生抱起,带到讲台上。同样,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绑住一只脚,去感知课文中大娘行走的艰辛,其他学生则扮演雷锋去搀扶他。在实践体验之后,学生便会获得丰富的感受。比如,扮演孩子和大娘的学生会诉说自己的艰辛感受和对雷锋的感谢,而扮演雷锋的学生则表达出帮助他人的喜悦,也体会到了行动过程中的劳累。

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托课文内容,创设实践性情境,和学生共同扮演课文中的各个人物,并在实践之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从课文人物的角度出发,进行情感体验的分享。如此,学生便会对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形象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可以触碰到学生内心深处,使学生从心底产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之情。

四、创设应用情境,开展综合教学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所以,组织开展各类适应学生兴趣和需要的综合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综合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可以创设应用的情境,引导学生以辩论、写作、叙述等方式对阅读学习的内容进行展示。相较于单纯的阅读教学活动,在一定情境中开展的教学活动更具有综合性。在应用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游戏教学等方法,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避免出现因缺乏指导,学生“自由”实践的情况。

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小狗学叫》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续编故事的能力。有了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做铺垫,教师便可以在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创设实践情境,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故事的续编与表演。比如,小组甲选择了第二个结局,续编了一个好的结局——小狗学会了羊叫,成了一只优秀的牧羊犬。教师在了解该小组的选择后,便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提问:“小狗是如何学习羊叫的呢?农夫是个好人吗?小狗为什么愿意成为牧羊犬?”在教师的连环提问下,该小组的学生对故事细节进行了详细的商讨,并且一边确定故事内容,一边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朗读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适当点评,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学生在课堂上便获得了有效的实践运用感知。之后,教师还可以布置拓展性作业,即基于每个小组的表演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下相应的故事。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应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特别是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整个学习生活几乎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和帮助,因此,教师的指导要贯穿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教师都要深入观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所处活动阶段的任务和要求,具体细致地给学生点拨关键点,帮助学生解决基本问题。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活动结果,提出指导性意见,优化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以写作总结实践,深化学生的学习认知,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情境教学法是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喜欢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着眼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学生喜爱的资源,创设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思维、朗诵等学习行为进行有效地指导。如此,语文课堂中各类教学活动便能够得到质量与效率的双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蔡鸿菲.言语情境:文本分析的重要途径:以《咏雪》为例谈文本分析与教学内容的开发[J].语文教学通讯,2019(14):59-60.

[3] 钱敏,徐志.情境创设:词语教学的新路径[J].小学语文教学,2020(14):54-55.

[4] 汤婷.聚焦儿童学习,穿插情境教育.小学语文情境课堂的策略建构[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6):90-91.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