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阅读课堂的建构
2022-05-30张燕
张燕
[摘 要]目前,部分阅读课堂教学显得缺乏情趣,究其原因是同理心缺位、意趣性缺漏、真建构缺失等所导致。情趣课堂能让学生的学习入情入境,体会到阅读学习的乐趣。为此,教师可从互动性、真实性、场景性和生活性等方面建构情趣课堂,并采取各种有效策略引导学生深入课堂,深度理解体验文本,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情趣课堂;阅读教学;现状反思;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3-0046-03
观察当下的阅读教学课堂,我们发现有的课堂显得沉重、烦闷与无聊。在这样的课堂上,尽管教师卖力地教,但学生仍然学得非常吃力。面对这样冗长无味的课堂,我们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阅读课堂原本应该具有的情趣究竟去哪里了?
一、现状与反思
造成阅读课堂情趣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于对当下阅读课堂的观察,我们尝试从师生关系、文本内容、学习过程三个方面进行梳理。
(一)同理心缺位
在校内的一些公开课上,会存在这样的现象:当一堂课显得较为乏味,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时,教师会将原因归结于学生的水平不足,无法回答简单的问题。然而,在课堂上,当学生遭遇学习困境时,教师为什么不能真正理解、尊重学生,并进行必要且有效的援助呢?显然,这样的课堂缺乏同理心,缺失了教师传递给学生的“情”。缺“情”的课堂又有何情趣可言呢?
(二)意趣性缺漏
文本意趣是提升阅读课堂教学情趣的重要维度。但是,我们发现,一些文质兼美的文本在阅读课堂上的呈现显得支离破碎、味同嚼蜡。教师自以为教了很多知识,但学生却没有真正感受到知识的美妙。在观摩课结束后,我们询问学生是否喜欢刚才在课堂上学习的文章。一些学生能够答出喜欢与否的理由,但大多数学生则显得很茫然,对所学文章并无感想。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发现并品味感悟文本的秘妙,这样的阅读课堂又怎么能称得上有趣呢?
(三)真建构缺失
学生能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是判断阅读课堂是否具有情趣的重要指标。在缺乏情趣的阅读课堂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完成教学流程,而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否真正发生。这样的课堂,尽管教师在努力地按照预设方案实施教学,但因为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教学环节看似环环相扣,实则走过场而已。这样的阅读课堂之所以无效,是因为教师未能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分析与归纳
(一)情趣阅读课堂的展开层面
1.立足互动性
互动性即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情趣可分为“情”与“趣”兩个层面。“情”指的是情感,教师教得动情,学生才会学得入情;只有学生学得入情,才能反过来促进教师教得更动情。“趣”指的是趣味,教师教得生趣,学生才会学得有趣;学生学得有趣,才能推动教师教得更有生趣。情趣阅读课堂的建构,要求师生基于情与趣进行互动,两者相辅相成,同生共长。
2.立足真实性
阅读课堂的情趣是教师建构的独具匠心的真实语境。一是体现角色的回归。学生是成长过程中的读者,他们身上虽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但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相对比较成熟的读者,肩负着辅导学生阅读成长的重任,是服务者。二是体现学习的真实。情趣阅读课堂的教学预设都要基于学生的真实学情,包括学习起点、学习生成、学习发展等。三是体现生活的真实。富有情趣的阅读课堂能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情趣阅读课堂绝对不是和寡的高曲,而是深深扎根在生活之中,充满浓郁生活味的课堂。
3.立足场景性
阅读课堂中的情趣往往发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这种场景表现为融洽、和谐、自由、生长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置身其中的人。身处在具有情趣的阅读课堂中,学生会被感应、被吸引,不由自主地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4.立足多维性
情趣阅读课堂是一个多元素的综合体,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的过程,还包括课堂空间中物理与心理、社会与教育、个体与群体等因素的综合。因此,在分析、理解情趣阅读课堂时,要多维度诠释,避免盲人摸象现象的产生。
(二)情趣阅读课堂的追寻方向
1.“情”之趣
“情”是指处于学习状态中的师生双方的情感。情的主要施予者是教师,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的认同、学习进程的介入、学习生成的鼓励等。情的主要接受者是学生,表现为在教师情感的点燃、催动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达到对学习产生主动探索、兴味盎然的境界。
2.“意”之趣
“意”之趣即教师能引导学生品悟到文本的秘妙、言语的精妙、文本的意蕴等。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意趣,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读。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海底世界》一文,所描绘的是海底动物声音、活动的情趣和植物色彩、形状的多样。这些,需要教师认真研读,以有效引导学生体会海底世界的情趣。
3.“思”之趣
“思”之趣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思考的乐趣。或许有人会问,当下课堂中教师提的问题并不少,为什么会还缺少思考的乐趣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下面三个原因:第一,教师设置的问题偏离学生学习的真实需要;第二,问题解决的过程,不少学生并没有获得有效的引导,只是在消极地等待教师或其他同伴给出的结果;第三,教师不重视问题的结果,只是将其作为教学环节完成的标志。因此,要改变传统阅读课堂的教学方法,重视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体会思考的乐趣。
三、策略与对应
(一)多路径解“风情”,消除师生隔阂
对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他们的许多“风情”需要教师来解怀。它或许是一时难以推进的学习进程,或许是不小心犯下的错误,或许是经过努力终于获得的进步……面对这些复杂的“风情”,教师要机智地“解怀”“缓解”“破解”。
1.幽默解嘲
幽默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在课堂上可以一笑解“千愁”。李庆林老师在《教师教学幽默的培养和课堂教学幽默的生成策略》一文中记录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直接引用歇后语,说大家的作文水平还是“外甥打灯笼”。这样的话把学生逗乐了。紧接着,教师又说:“大家的文章写得有些欠缺,怎么不多涂点化妆品呢?这样才能做到‘下雪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教师以幽默的方式指出学生的不足,其效果比苦口婆心的说教好得多。
2.安静等待
情趣阅读课堂时时处处以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为教学的基礎。笔者曾听一位教师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杨氏之子》一文,不知道什么原因,学生显得较为紧张,课堂氛围显得不那么和谐。教师检查了几个学生的朗读,大多读得磕磕绊绊。于是,教师给予学生充裕的练习时间,等大多数学生能把这则文言文读通顺、读连贯之后,再进入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在教师无声地等待中,学生越学越有信心。教师的安静等待,是基于学生的学习状态而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师的等待中,学生获得了充裕的思考、练习的时间,慢慢恢复了学习的信心。
3.真诚点赞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未必能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发展,但教师能发现。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点赞,让学生欣赏自己的进步,获得前进的动力。真诚的点赞既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又要有一颗关心、热爱学生的心。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经常真诚地鼓励和赞美学生。在一次课上,他发现一个学生的朗读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立刻走上前去握住这个学生的手,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刚落,课堂上响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既是献给这位具有朗读才华的学生,也是献给善于点赞的于老师。
解“风情”与误解“风情”或不解“风情”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解“风情”之后,学生会感受到理解、宽容、期待和力量。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会在教师的解“风情”中慢慢觉醒,积极投身课堂学习。
(二)教学化会“文心”,挖掘文本意趣
教材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媒介,教师要挖掘出其中的意趣,以促进情趣阅读课堂的有效建构。每一篇文本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蕴含不同的趣味。教学时,教师要从教学的视角,挖掘出文本中有别于其他文本的独特意趣。教学化观照文本,是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除了解读文本的秘妙,还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要素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等,确定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策略。
1.关注言语之趣,感受言语的奇巧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大自然的声音》一文,如果作为普通读者,阅读本文就会惊叹于作品中描写声音词语的多样与丰富。但作为教师,从教学的视角进行观照,就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这些描写声音的词语有何不同?第二,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词语不同的表达效果?第三,学生应如何积累这些描写声音的词语?
2.关注思维之趣,感受逻辑的奇妙
仍以《杨氏之子》一文为例进行说明。孔君平为什么说“此是君家果”呢?因为中间暗藏着一条逻辑推理路线。杨氏子姓“杨”,杨梅也姓“杨”,因此得出杨梅是你家的果;照此推理,杨氏子是不是也是杨梅或水果呀?普通读者阅读到这个故事时会哑然失笑。如果从教学的视角予以观照,教师就要将其中的逻辑关系厘清,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3.关注表达之趣,感受写作的奇趣
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时,有的学生难以理解“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这句话的妙处。其实,这句话是开放的,把“水洼”当成什么,它就成什么样子。于是,这句话的表达之趣一下子就被打开了。可以说“水洼就像大地的酒窝,正对我们甜甜地笑”;也可以说“水洼就像小池塘,里面装着天光云影”……教师通过教学的视角,引导学生体会表达的乐趣。
(三)设支架建“学路”,促进体验发生
支架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将教学内容通过工具化的形式进行引导,能使教学行为指向学生的学习,使之可运用、可操作,也可以创造。情趣阅读课堂的支架有各种类型,其目的都是促使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
1.借设疑促生成式支架
借助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是情趣阅读课堂经常采用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文本内容。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陶罐和铁罐》一文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陶罐和铁罐的结局是什么?从它们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这样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使学生掌握了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2.借评价促理解式支架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人教版课标本语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草》这首古诗时,在教学即将结束时,为了检查学生对这首诗的掌握情况,于老师突然“摇身一变”,变成了“奶奶”,让学生把这首诗背给“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的“奶奶”听。在背诵过程中,于老师故意问了三个问题:“那么多的花不写,干吗写草啊?‘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以此来“刁难”学生,检查学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情况。这一教学环节可谓匠心独运,博得满堂喝彩。这一教学支架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这首诗,充分利用了角色的特点,充满情趣。
3.借经验促建构式支架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时,这样带领学生认识带“月”字旁的字。首先,教师将小虫子的图片贴到黑板上,要求学生以小虫子的身份介绍这只小虫子。一个学生说:“我是一只小虫子,我有一个大大的脑袋,脸上有两个圆圆的眼睛,还有六只脚。”教师板书“脑袋、脸、脚”。另一个学生说:“我是一只小虫子,我的身子胖胖的,屁股圆鼓鼓的,翅膀是透明的,头上还有两根长长的触须。”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胖、股、膀”。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字,发现它们的特点。学生发现这些字都有“月”字旁。最后,教师告诉学生“月字旁的字大都与身体有关,并继续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跟身体有关‘月字旁的字呢?”以引导学生拓展积累。
总之,建构情趣阅读课堂,能使学生的学习入情入境,获得深度的阅读体验,体会到阅读学习的乐趣,获得语文素养的发展。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