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2022-05-30陈坚光
陈坚光
[摘 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入思辨阅读,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辨析、整合,在形象感受和理性思辨中体验文本的情感,理解文本的艺术。教师可通过品味语言、关注写法、训练微写作等途径,引导学生触摸文本语言、展开语文思维、领悟表达艺术。这样,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思辨阅读;核心素养;理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3-0025-03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学生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纵观各项能力,理解能力是基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可将思辨阅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思考、辨析、整合中阅读,在形象感受和理性思辨中阅读,从而获得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思辨阅读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准确、明晰、合理。那怎样展开思辨阅读呢?
一、品味语言,在思辨中触摸语言意蕴
(一)在词语辨析中感受语言魅力
在教学中,对一些富有特色或关键性的语言,教师可运用辨析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体会理解。这样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能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请看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搭船的鸟》第二自然段的教学片断。
师:读句子,想情景,你看到一幅怎样的画?
生:我看到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船头上。
师:课文哪句话直接写出小鸟的美丽?(出示:“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你从哪里体会出小鸟的美丽?
生1:我是从“美丽”一词体会到的,因为“美丽”就是漂亮、好看的意思。
生2:我从“彩色”体会出小鸟的美丽,因为彩色让我感受到小鸟的羽毛五颜六色,很耀眼、很漂亮。
生3:老师,我还从“站”字体会出它的美丽。
师:为什么?
生3:因为一个“站”字让人感受到小鸟的优雅、华丽,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动态的画。(部分学生恍然大悟,个别学生还是一头雾水)
师:句中的“站”字可以换成什么字?
生4:可换成“停”“蹲”……
师:为什么用“站”而不用其他词语呢?
生5:我觉得这个“站”字与下面的“美丽”相呼应,活生生的小鸟似乎就出现在眼前。
生6: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让人感到像一位亭亭玉立、身穿五彩服的少女站在那里,美不胜收!(此刻,学生豁然开朗)
师:请大家把这份美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来。
朱熹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也就是说,品味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要咀嚼,要细细地体会。语言的建构与运用需要思维的参与。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及时挖掘并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换词比较,并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解读,这样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思辨阅读中发现小鸟的美丽,加深了学生对本文的理解与感悟。
(二)在辩论中感受语言的张力
教材中的历史故事类文本,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很难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体会他们的情感。这就需要学生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借助思辨性阅读重现当时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品质。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将相和》一文的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时,学生对藺相如准备将和氏璧撞碎这件事有自己的想法,认为蔺相如这个人不靠谱。请看教学片断。
生:如果蔺相如撞过去,和氏璧不就破了吗?秦王不就把他杀了吗?这样蔺相如怎能兑现完璧归赵的承诺?
师:对呀!蔺相如是真撞还是假撞?请选择一种观点再读课文思考,找出论据与理由,谈谈自己的看法。
正方1:我认为蔺相如是真撞,这可以从课文中的“怒发冲冠”看出,当时他看穿了秦王的真面目,可见蔺相如撞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
反方1:我觉得这是他的一个计策,这从他许诺赵王把和氏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可以看出。如果真撞了,那岂不是食言了吗?
正方2:我也认为蔺相如要真撞,我从他的动作“捧着”“退了几步”“靠在柱子站定”“说着就要撞”等词语看出来,他在摆出与和氏璧一起撞的架势。
反方2:我觉得刚才正方这个同学所说的蔺相如撞的动作,正是他机智的表现。他就是要让秦王看出他真撞的表现,这样才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秦王拿到和氏璧的动作上,“捧住”“看”“称赞”可见他对和氏璧非常喜欢,也是势在必得。蔺相如早已料到秦王舍不得和氏璧。而“绝口不提十五座城”说明秦王想不费一城一池就把和氏璧占为己有。秦王是非常聪明的,如果蔺相如不假戏真做能骗过秦王吗?所以,我觉得蔺相如是假撞。更何况他如果真的撞了那怎么兑现自己向赵王的承诺?岂不是贻笑大方吗?
……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后,学生意识到,正是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的这种心理,威胁、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才智过人。锣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清。采取辩论的形式探究这一问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文思辨,确立自己的观点,并深入文本探寻理由与论据。通过辩论,学生就能理解、感悟蔺相如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热爱国家的情感。这样的辩论不但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辨空间,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表达机会。
二、关注写法,在思辨中锻炼语文思维
(一)在思辨中领悟选材
“良桐方能斫美琴”,文章要想引人注目就要在选材上多下功夫。如何引领学生通过范文学习,感悟作者选材的独到?这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质疑作者选材的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与作者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从而学会选材的方法。请看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片断。
师: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写夏天的小兴安岭?
生1:作者选取了四样景物,分别是树、雾、阳光和野花。
师: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物呢?他选取这些景物有什么用意?
生2:文章开头,作者说小兴安岭是树的海洋,所以不管是春天还是夏天,树是肯定要写的。至于其他几样,应该是它们在小兴安岭的夏天比较有代表性,所以作者就选择它们。
师:说得好,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一选材方法。那我们能不能把描写夏天景物的这几个句子换一换位置呢?
生3:不能换,因为小兴安岭的树最具有代表性,所以要先写;然后,按时间顺序接着往下写——先写晨雾再写阳光,最后写野花。
师:是的。刚才我们关注了文章段落的结构特点,要想写好景物,首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然后再按一定的顺序写。
(二)在思辨中感悟布局
写作中,在明确主题、选好材料后,就要进行谋篇布局,这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对文章的层次与结构、详略与呼应等方面易于理解,但在材料先后顺序安排上他们难以理解与把握。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进行渗透,引导学生掌握材料先后顺序的安排方法。请看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奇妙的世界》的教学片断。
师:作者为什么要先写天的奇妙再写地的奇妙呢?
生1:因为天上的景色比地上的更加奇妙。
生2:不对,天和地的景色各具特色,都很奇妙,我觉得大概是天比地大吧!
师:是呀!在人们的认知中,天是最大的,世界万物都是沐浴在阳光雨露下。由于生产条件的落后,远古时代的人们只能靠天吃饭,所以“天”在人们心中是神圣的。因此,作者要先写天空再写大地。作者在描写天空和大地时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生3:作者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写天空是按照早上、傍晚、晚上安排材料,写大地是按照春、夏、秋、冬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的。
师: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
生4:作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组织材料,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文本、教师三者真正产生互动。当学生发现不了文本秘妙时,教师就应给予适当的点拨或提醒,让学生展开思考辨析,领悟作者材料安排的巧妙。只有在思辨中充分感悟文本,了解文本的内在联系,学生才能领会作者的意图,从而将文本的内容进行内化。
三、训练微写,在思辨中舞动雅致情趣
(一)捕捉句式特点进行仿写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很多选文是非常好的习作范例,尤其是名家名篇,更值得学生借鉴与模仿。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透过文本发现背后的写作秘密,并让学生对同类事物进行思辨,展开仿写,以深化学生的认知。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荷花》一文的第二段时,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师:荷花除了文中的三种姿态,还有其他姿态吗?
生1: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正昂首挺胸地向人们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
生2:有的荷花低着头,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生3:有的荷花刚露出水面,就像刚睡醒的小孩偷偷看着这美丽的世界。
……
师:在争奇斗艳的花海中,你最喜欢哪种花?
生1:我喜欢桃花。上次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十里桃林,粉色花海一望无垠,可美啦!
……
师:是呀,春暖时节,花儿竞相开放,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颜色——(用图片呈现校园花景)
师:你能仿照“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写写你喜欢的花吗?
学生结合图片或经历,自由练写5分钟。
这样,将思辨阅读融入表达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表达艺术。
(二)把握语段特点进行仿写
统编语文教材编排的亮点之一就是融写于读,强化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一些有特点的语段,挖掘其读写结合点,让学生进行仿写,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什么比猎豹速度更快》的第七自然段这样写:“看! 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那是流星体! 流星体是太空中一种较小的天体。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速度的6倍多。”这段共有6句,每句话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通过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写出流星体的速度之快。在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聚焦说明方法,让学生体会文本内容,很少有教师直面语段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这样,就失去很好的练笔良机。课堂上,我们这样处理——
师:同学们,这段话一共有6句话。透过内容欣赏写作方法,作者是怎样把流星体速度的快写清楚的呢?
生1:作者先是用一个“看”字和一个“!”,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讓我们倍感亲切。
师:一个“看”字单独成句,用惊讶语气唤起读者注意,就像我们在一起——
生2:说话、聊天。
师: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方法叫“聊天式”开头。
生3:接着运用一个设问句引出流星体。
师:我们可以把这种写作方式叫——
生4:设问式。
生5:最后一句具体介绍了流星体的速度之快。
师:像这样抓住事物特性进行详细介绍的方式,我们可以叫它——
生6:介绍式。
师:为了把流星体的速度介绍清楚,作者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生7:运用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流星体的速度介绍得生动具体。
师:作者通过聊天式、设问式、介绍式三种不同方式把所表达的意思写清楚,同时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这就是作者写作的秘密。
师:你能借用这种方式、方法介绍一种事物的吗?
于是,学生动笔进行写作。微写作凸显的是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延伸性,呈现出课内阅读的张力。学生只有在具有思维含量问题的激发下,才能更好地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从而获得审美乐趣。
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矛盾点、疑难点或特色点,通过比较、辨析、整合等方式,在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结合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