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人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态的构建

2022-05-30黄华语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育人

黄华语

[摘 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态是顺应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育人生态,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经验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该教学生态以素养为本、以情境为依托、以问题为导向,同时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教学模式,以成果展示为目的,以总结升华为落脚点,以实现师生共生共长为最高目标。

[关键词]育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态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3-0065-04

当下,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科技力量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为此,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要实现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而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关键在课堂教学。在此背景下,构建良好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态势在必行。

一、何谓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态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态是顺应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育人生态。良好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态应该是师生共生共长,由教师、学生、交流内容、环境等构成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类生态,指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自然生态,指的是课堂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三是内生态,指的是师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增强、能力素养提升和思想升华。高中历史课堂良好教学生态的构建就是将三方面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立德树人,促进师生共生共长。总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态的本质是育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以下特点:一是素养为本、育人为本,关注生命体验,关注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二是综合性、系统性,教师、学生通过情境、问题、探究等实现良性互动,进而实现师生共生共长。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态构建的依据

(一)新时代教育的本质

新时代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心灵触碰心灵、以爱育爱的系统工程。育人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和高尚情操。构建课堂教学育人生态,关键在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生态和尊重生命生态。

(二)国家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以“双减”政策为代表的一系列国家教育改革政策在课堂教学方面的主要指向如下:一是减量提质,高质量发展。二是改革课堂教学,育人为本。“鼓励教师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形成“合作+探究+共生,发展为本、育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生态。三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求培养有高尚情怀和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指向育人为本,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立德树人,二是培养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历史课程具有三大基本理念:一是以立德树人为课程的根本任务,即以育人为本。二是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导向。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历史观。不断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三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素养为本,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育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自动地建构知识。该理论提出有效的学习环境有四个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主张学生学习要做到“五基于”——基于情境、基于资源、基于协作、基于探究、基于问题解决,主张教学任务主要是引导学习者建构新知识,提倡师生间、生生间共同探索、交流质疑。

经验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主张教学要有五个环节:第一,创设基于学生真实经验的情境。第二,在此情境中提出真实的问题。第三,让学生拥有足够的资料,同时仔细分析、思考问题。第四,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这些方法意义明确。

人本主义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论述了学习者整个的成长历程,认为发展人性是教育的重要任务,要挖掘学习者的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实现自我。

综上所述,让学习者在情境中体验知识、产生怀疑,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态的基本特征。

三、育人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态的构建策略

(一)建立平等共生的師生关系是构建高中历史课堂良好教学生态的前提

历史课堂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师生关系和谐是历史课堂教学生态实现平衡的前提,有助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育人为本的历史课堂教学应该建立新型的平等共生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作用不是控制学生,而是使他们能自由地作出选择,并追求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课堂教学要回归师生生命体验和发展,实现师生和谐共生,展现教师的生命智慧。因此,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学生潜能的开发者、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人,是历史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自我学习过程的监控者,又是与老师、同学一起成长进步的合作者。只有建立平等共生的师生关系,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才能顺畅,学生才能通过体验历史、交流情感、分享见解,培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共生的历史课堂教学生态。

(二)育人为本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态的基本結构和基本流程

育人为本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态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本,使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教师应以情境为依托,以问题为导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教学模式,以成果展示为目的,以总结升华为落脚点,以实现师生共生共长为最高目标来开展育人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历史、探索历史,思考现实和未来,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育人为本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是情境与问题探究、情境与情感、思维与思想、品格与素养的有机结合,其基本结构如下(见图1):

在上述教育理论成果的支撑下,依据国家教育改革的相关政策,笔者总结出育人为本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为:主题切入—情境创设—自主、合作、探究—情思融合—情智共生(详见图2)。

总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态之美,在于历史课堂中以爱育爱,在于师生共生共长,在于构建和谐平等的育人生态。

四、育人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

(一)主题切入

教学主题本质上是学习主题,决定了教学的高度、深度和温度。确立教学主题的主要依据有学情、课堂生成目标、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课程标准四个方面。如“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课,教材对相关内容叙述得比较详细,课标要求为: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该要求侧重历史知识的理解应用和思想的升华。教师在教学中需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国家的建设道路和制度设计是由国情和历史传统决定的,引导学生要高扬中华民族自信之帆。根据以上要求,教师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确定为:西方政治近代化之基—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设计理念—资本主义制度之光—高扬中华民族自信之帆。这样确立教学主题,既使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又彰显历史课堂教学的高度、深度和温度。

(二)历史情境创设

良好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态的显著特征是师生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历史观。课堂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的主要依据有:学情、课堂生成目标、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课程标准和实事求是精神。

如“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课,课标要求为: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教师通过引入《通典·食货典》中的材料“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锡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体验隋唐经济的繁荣,同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隋朝能够实现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使学生从历史感悟中得出结论:社会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统一稳定、民族交融和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三)问题设计、探究活动实施和成果展示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基础知识问题化”“重难点问题化”是历史课堂驱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开展问题化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成为灵动高效的育人活动。

如教学“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课时,为了构建有高度有温度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平等共生的课堂教学生态,教师根据课标要求“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引入以下材料:“中外学者普遍认为,北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代。两宋文化直到20世纪初都是中国的典型文化。宋朝开启了中国社会的平民化进程,出现了欧洲近代前夜的一些特征,因而被认为是‘近代初期。日本学者更将宋代称为‘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宋朝文明在技术和生活方式上,不仅影响了中国和东亚,也影响了世界。”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宋代是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的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为了引导学生在历史情境中重新审视历史、恰当解释历史,运用已有知识和观念解决历史问题、思考现实和未来,教师让学生分组探究此问题。在分组探究期间,学生个体在组内交流讨论,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取得初步成果,然后由组长综合成果,展示本组成果的汇报文本。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成果展示活动,使学生在成果展示活动中进一步审视历史、感悟历史。

(四)总结升华

为了帮助学生内化探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展示的探究成果再审视、再纠正,最后使学生认识到:“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国悠久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书写的,中国灿烂的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伟大的精神是由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五、育人视域下构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态的反思

构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态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其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难以操作,进度慢,学生配合度不高,效果打折扣,难以持续推进……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教师观念陈旧,教学设计不合理,导致课堂教学生态失衡。

(一)更新教学观念

构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态是一项全新工程,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生态结构,使知识与能力、教师与学生、知识与环境、时间与效率等要素实现相对平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以下转变:一是角色的转变,从高高在上的课堂权威转变为平等共生的合作者、引路人。二是教学内容的转变,从以教教材为主转变为以教课程为主。三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从以传输为主转变为以体验探究为主。四是教学目标的转变,从完成知识传授任务转变为实现育人目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构建高中历史课堂良好教学生态的驱动力。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障教学生态的相对平衡,否则教学很难走出“满堂灌”的误区。

(三)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这里的教学环境是指狭义的教学环境,即课堂教学生态下,影响教学质量的文化心理环境。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为师生共生共长打造平等、合作、生动、丰富、温馨、新颖的教学环境。

(四)利用开放多元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具有类似于生命特征的‘生长现象,而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历史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撑。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态的构建值得广大高中历史教师不断探索,其最大魅力在于促进师生平等共生。

[   参   考   文   献   ]

[1]  郑林.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陈洪义,唐明.情思历史教学范式的建构与实践[J].新课程评论,2017(7):76-82.

[3]  张建军.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材料”教学[J].新课程评论,2018(3):86-91.

[4]  王燕.高中历史生态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研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82.

[5]  韩强.立足学科核心素养  构建历史生态课堂[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6):134-135.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兼爱育人谱新篇 奋楫扬帆再出发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育人以“礼”·传承美德
一校一品 劳动育人
实施“四三三”育人工程 提升“三全育人”质量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十年送刊路 十年育人情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