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作文思辨性写作探索

2022-05-30王补星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思辨性论据高考作文

王补星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组织要素之一,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应当说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应当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写作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当成为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重要空间。为了体现这一点,就必须明确一个大的方向,那就是学生的作文必须具有思辨性,面对高中学生的作文教学应当是一个思辨性写作的教学进程。事实上当前高考作文也越来越强调思辨性,高考作文的体裁多以议论文为主,学生在作文的时候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论点,选择有力的论据,进行科学的论证,说到底也是思辨的过程。那么对于教师而言,在指导学生进行思辨性写作的时候,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努力呢?对此笔者进行了探究。下面分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高考作文思辨性写作的意义探索

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寻求其意义,只有明确其意义,才能找到做这件事情的方向,才能探索出做这件事情的路径,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鉴定解决问题的信心(而不是走回头路)。高考作文思辨性写作也是如此。

这里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思辨的认识。思辨是思辨性写作的上位概念,也是思辨性写作的核心概念。所谓思辨,是指借助于逻辑推理所进行的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思辨具有辩证性与逻辑性两个基本特征。对于思辨者而言,需要养成两种思维品质:逻辑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前者强调借助概念对事物进行判断与推理,强调基于事物的逻辑进行分析。逻辑性思维的结果通常认为事物是非此即彼的,是非真即假的,其原因就在于逻辑的线索往往是单一的,根据逻辑推理的结果往往是唯一的;后者强调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其与逻辑性思维不同的是,其通常认为事物可以是亦此亦彼的,有可能是亦真亦假的。

虽然说思辨的两个基本特征似乎存在着对立,但是其通常又出现在同一个思考者的身上。这是因为人思考的时候,通常不强调单线思维,而强调多元思维;也是因为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通常不应当片面认识,而应当全面认识。这就需要人将逻辑性思维与辩证性思维统一到一起。因此上面所说的两种思维品质虽然有着显著区别,但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来看,却是两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当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写作的时候,就是思辨性写作。

高考作文之所以强调思辨性写作,主要是考虑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高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辨能力是比较薄弱的,很多学生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写成“证明式作文”。这种作文方式是在确定了主题之后,就开始寻找大量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其所追求的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是缺少了最为重要的论证和推理的过程,在文章中没有出现更重要的逻辑推理和辩证推理。这样的作文议而不论,不是真正的议论文。

从这一现实也就可以看出思辨性作文的意义与价值:其既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具逻辑性和开放性,又可以让学生在分析判断事物的过程当中养成思辨的习惯,进而对事物形成更加科学与完整的认识。在思辨性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立论可以不主张绝对持某一观点,而是可以有贬有褒,要求在分析、质疑、批驳的基础上为议论文立意,即提出论点;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强调演绎推理,强调思证性,即寻找论据进行论证。有了这样的思辨过程,那么一篇观点明确、论证有力的议论文就可以呈现在面前。

二、高考作文思辨性写作的实践探索

在面对高考作文要求进行思辨性写作的时候,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思辨性写作的方法。笔者以为这里有一个先入模再出模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模就是思辨性写作的基本模式。这个模式可以这样概括:面对写作材料的时候,基于多元的视角形成具有思辨特征的观点;将辩证对立的素材统一到一起形成论据;经由逻辑推理和辩证分析的过程进行论证。三者统一之后,则就初步建立起了思辨性写作的模式。这里来看一个教学案例。

“规则与自由”是常见的议论文题材,也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良好载体。再以这一题材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写作的时候,就可以遵循上述思路来进行。考虑到行文需要,这里重点阐述两个环节:一是观点提炼与表述环节,二是寻找论据进行论证的环节。

对于第一个环节,要让学生认识到“规则与自由”是具有一定对立,同时又辩证依存于一个具体社会中的关系。这是对立与统一的真正体现,在接受了这一观点之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一个好的标题体现这一内涵。很显然这一标题必须体现出“规则与自由”的对立与依存关系。这个时候不宜将好的标题直接告知学生,而是可以在学生提出自身观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去提炼与总结。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比如说有学生拟出的标题是“规则是自由的前提”,这实际上已经体现出一定的依存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单向的,没有体现出“自由”对于“规则”的意义。于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这个思考的过程当然就是思辨的过程,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认同“规则”是“自由”的前提,那么“自由”对于“规则”具有怎样的意义呢?这个问题就会带动学生思考,从而将标题进行优化,后来该学生拟出的标题就是“规则与自由相辅相成”。这个标题看似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却明确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对于前者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当然如果有时間与空间的话,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优化关于此标题的表述),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当然也就得到了培养。

对于第二个环节,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搜寻到的论据,只有在经过严密的论证之后,才能证实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关系,在作文的过程当中,就是要通过文字将这种逻辑关系体现出来,让读者尤其是阅卷老师在阅读之后能够接受自己的观点。

比如说上面的例子当中,既然认同“规则与自由相辅相成”,那么在寻找论据进行论证的时候,重点就应当放在“辅”与“成”上,要论证“规则”是如何“辅”“自由”的,“自由”又是如何“辅”“规则”的;“规则”与“自由”又是如何“相成”的。明确了这一写作思路之后,就可以着手寻找具体的论据进行论证了。这里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寻找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比如说在道路上“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实现自己的开车自由”,其后则可以演绎出“只有明确了自己自由的空间,才能让全社会有一个良好的规则”……这样的论证就能够匹配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比较良好的论证关系。

三、高考作文思辨性写作的探索小结

事实证明,在类似于上述教学案例当中,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思维往往不是单一的,也不是片面的。他们能够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做到由正及反,由反及正。不对某一个观点做片面的认识,而是在根据自身的直觉形成相关的认识之后,能够有意识地“反过来思考”(学生语),从而保证自己的观点更加全面,其后在进行论证的时候也就会更加全面。经历这样的写作过程,学生自身都会感觉到看问题更全面了,思维方式也不同了。当学生有了这样的感觉之后,就可以认为学生的思辨性思维已经养成,其可以夯实思辨性写作的基础,且可以成为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面对高考进行思辨性写作的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有一个重要的认识,那就是要让学生的思辨性意识和能力有效养成,就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训练机会,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去给他们提供一些具有思辨性质的问题,如结合当前的信息社会,向学生提出问题:有了微信这种即时交流的工具之后,人们交流还需要面对面吗?在你学习的过程中有了网络搜索引擎,你还需要工具书吗?这些问题都能体现出一定的“矛盾”,而矛盾的存在正是思辨性的存在基础。如此从生活实例走向思维发展,就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思辨的方式思考各种问题,从而让学生真正学会辩证看世界、思辨写作文。

猜你喜欢

思辨性论据高考作文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