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高考中意义作用类主观题分析逻辑

2022-05-30苏志君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5期

苏志君

[摘 要]随着高考改革的逐步深入,政治高考对学生思维品质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文章基于定性定量相结合分析法探讨政治高考试题中意义作用类主观题的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定性定量相结合分析法运用的程序要求,构建这一分析法的思维流程图。

[关键词]政治高考;意义题型;分析逻辑;定性定量

[中圖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3-0031-03

传统高考的命题理念多为“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创造性地提出了高考命题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鲜明地揭示了考查学生学科素养的基本流程:通过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学科任务—对学生运用学科的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等完成指定学科任务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具体如图1所示)。

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内涵及逻辑关系

由于命题理念的变化,高考对学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探究与建构、反思与评价等维度能力的考核要求进一步提高。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模型并熟练运用。

“定性定量分析”一词源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是指对事物的价值和性质等进行研究,借助推理、思辨、考证、判断等思维方式,分析个别现象以把握其内在本质。定量分析则是指对不同对象或某一对象不同的组成部分进行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方面的分析。

本文中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指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事物,前者研究事物的属性,把其中的各种关系找到,后者把这些属性、关系量化,找到其中的数量关系。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两方面,都是一定的质和量的统一体,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辩证统一且互为补充的。定量分析的前提是定性分析,没有定性分析的定量分析是盲目的、亳无价值的;定量分析的作用是极大地提高定性分析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在定量分析的配合下,定性分析可以得出水平层次更高、适用范围更广的结论。

二、定性定量相结合分析法的具体运用

多年来,笔者在高考备考教学实践中,采用演绎分析的逻辑思维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运用于政治学科意义作用类主观题的分析解答。到目前为止,这一做法收到了积极的成效,得到了师生的高度认可。以下结合A的意义作用类主观题以及A对B的意义作用类主观题的解答,探究说明定性定量相结合分析法的具体运用。

[案例1]2021年福建卷思想政治试题第17题(题略)。该题以福建省推进数字化应用和农业生产的融合为背景创设情境,分别列举相关APP、网络平台、微信小程序等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具体运用,如“滴滴农业”APP可以实现农忙季节的统一智能调度,“农业大数据平台”可以精准分析特色产业的价格走势、市场供求等数据,帮助小农户找到大市场……该题第(1)问要求学生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数字福建对福建农业现代化的积极作用,属于非常典型的A对B的意义作用类主观题。

解题思路分析:从经济知识的角度看,数字福建属于科学技术的具体运用,其对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作用可以归纳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及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从学科理论层面对数字福建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的一般性、共性的概括和总结,属于定性分析这一层面的思维。

数字化应用是如何具体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呢?情境材料给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信息:连接分散的农机与农户,实现统一智能调度;进行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构建品质保障;精准分析生产数量、价格走势、市场供求等数据,帮助小农户找到大市场;实现线上线下实时互动。从定量分析角度看,我们需要依次分析这四个方面会引起什么样的变化,对农业现代化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并用学科语言进行表述,形成答案要点。同时,在定量分析中可以结合更高阶的思维,即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分别说明数字福建对扩大农业生产供给和消费需求的积极作用,再从调节供求关系方面进行分析,将积极作用归结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该题在定量分析层面体现了很好的区分度,对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使得该题在考查学生学科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案例2]2021年全国甲卷文综第39题(题略)。该题以脱贫攻坚为背景创设情境,展示我国在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以下举措: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设立国家乡村振兴局;通过“十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该题要求学生分析我国相继推出上述举措的意义,属于A的意义作用类主观题。

解题思路分析:该题提及的举措比较多,难以从学科理论角度对它们一一进行明确界定,但对于这些举措的意义性质,则可围绕材料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战略”等关键信息,结合政治学科中常用的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以及我国的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定性: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在定量分析方面,必须联系情境材料内容,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提炼和归纳,将材料与学科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做出定量思维层面的分析。解答该题时,可以对相继推出上述举措的主体行为进行有效拆分,依次对实行这些措施引起的变化进行归纳,并用学科语言对这些举措发挥的作用进行阐释,具体如图2所示。

[案例3]2018年全国卷Ⅲ第40题(题略)。该题以一系列生动感人的事例展现了“将军农民”甘祖昌身上体现的艰苦奋斗精神,如立下“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搞建设,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誓言,秉持“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要艰苦奋斗一辈子”的信念,放弃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使家乡摆脱贫穷走向富裕。该题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属于A对B的意义作用类主观题。

解题思路分析:第一步,进行定性分析。首先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艰苦奋斗精神”进行性质界定,可以将其定性为一种优秀传统文化或红色文化或革命文化的精华。再从总体上去分析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该题的答题要点包括: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资源;②有利于推动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③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

第二步,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又可分为两步走,一是从文化生活理论逻辑层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拆分,该内容主要集中在教材《文化生活》的第四单元,分为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二是建立符合“有利于”“有助于”逻辑条件的“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两个集合内部各元素之间的映射关系,完成定量分析任务。

三、定性定量相结合分析法的遵循及思维路径

将定性定量相结合分析法运用于政治学科意义作用类主观题的解答的逻辑思维路径如下。

首先,从定性分析的角度看,既需要对A、B两个事物现象或行为措施从学科理论角度进行性质界定,做出学科专业解读和表述,又需要对意义作用进行概括总结,形成“总—分—分”答案要点逻辑结构中的“总”的部分。对于意义作用的性质界定可从三个方面思考:一是直接从情境材料中提炼总结,二是从学科理论逻辑角度进行说明(这是常用的方式),三是从学科思维角度做出分析。这三个方面的难度要求依次提升,能较好地体现试题的区分度。

其次,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看,做好定量分析的关键在于对A、B两个事物现象或行为措施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拆分,拆分的方法有材料分层法(依据材料中心意思的层次进行拆分)、理论逻辑拆分法(依据理论内容的层次进行拆分)和学科思维拆分法(按照学科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分析工具进行拆分)。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有助于”“有利于”逻辑条件的A、B两个集合内部各元素之间的映射关系。每一对关系的意义作用均应包括直接影响及间接影响,即每一个答案都要写2至3句话,且这些话之间要有严密的因果关系。

分析的思维过程可以用以下流程图(见图3)具体展示。

高考改革的持续推进,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学科教师和学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高中教师需要适应和把握我国高考改革的趋势,认真学习领会改革的实质,并运用新理念指导学科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进行知识内容的传授释疑以及知識体系的整合重构,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应开展贴近考试情境的课堂限时训练,让学生即时进行解题思路的分享和反思,引导学生发展逻辑思维、学科思维,并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学科思维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总之,高中教师应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努力走出一条知识能力与思维品质并驾、学科素养与核心价值齐驱的高质量课堂教学发展新路。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  胡传勇,巫阳朔.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思想政治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2019(12):71-77.

[4]  陈友芳.高考思想政治学科素养测评框架的构建[J].中国考试,2019(10):1-5.

(责任编辑 袁 妮)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论证与探究问题关键能力培养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