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的“1+X”阅读教学例谈
2022-05-30金庆华
金庆华
一、教育教学面临的现实难题
如今,大多数初中学生不爱读书,更爱网络。中小学部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认为,当前全国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读书少。他指出“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多,反复操练多,学生读书少”。为根除这一教学问题,他鼓励学生“海量阅读”“连滚带爬”地读,建议教师阅读教学“采取‘1 + 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从而促进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数量,激发阅读兴趣。
在当今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精读而忽略了自读、泛读、课外阅读。阅读教学观念陈旧,阅读教学模式单一,重应试策略指导,轻阅读习惯培养。很多教师在新教材培训时听说过“1+X”阅读教学模式,有兴趣实践,但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针对目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行“1+X”阅读教学研究,将课外閱读纳入教学计划。教师应因势利导,根据部编教材的编制特点,采用“1+X”阅读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
二、“1+X”阅读教学实施步骤
1.精读“1”,示范引领
精读《我的叔叔于勒》,作为“1+X”阅读的抓手,一篇带多篇,通过“1+X”的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比对阅读中感受儿童视角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从而感受儿童视角叙述的魅力。教师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
任务一:从“我”所看到、听到的“父母”的言行中,挖掘小说主题。
跟随着“我”的视线,我们看到,有没有钱是决定父母与于勒关系亲疏的唯一指标。从“我”这个儿童的视角客观地观察菲利普夫妇,我们读出小说的主旨:金钱让亲情变异,让灵魂扭曲。
任务二:从“我”所看到、听到的“于勒”的形象中,挖掘小说主题。
“我看了看他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我”看了又看,说明“我”对于勒除了孩子的好奇心之外更多的是对于勒的关心。“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满脸愁容”,两个“满”字,透露出的是“我”对这个叔叔满满的同情与怜惜。“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一个“亲”字,可以看出“我”是把于勒当亲人的,也隐隐透露出父母对于勒的态度让作为孩子的“我”感到丝丝不快。作者塑造一个孩子作为故事的经历者和参与者,使我们看到成人世界的自私冷漠,也让我们在灰暗中看到一抹暖色。“我”的态度,透露出小说另一个主旨:呼唤亲情和善良人性。
任务三:“我”对于勒满怀亲情,为什么我不认叔叔,而是在心里“默念”?当父母躲避于勒时,“我”为什么是默认的态度?也就是说,“我”如何看待父母这样对待于勒。
教师问题设置有梯度,通过步步引领,最终达成学习目标。课堂节奏紧凑,如行云流水,气韵贯通,瓜熟蒂落,顺理成章。《我的叔叔于勒》以儿童为视角去看“父母”,看“于勒”,让小说重在展示人物的存在状态,重在揭示真实的人性,而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引领我们读出小说的多元主旨。
2.自读“X”,文本的求同存异
以精读文本“1”学到的文本阅读方法,授之以渔,引领学生互助合作学习“X”。以《孔乙己》《最后一课》为例。
《孔乙己》整篇小说都是在“我”的观察下叙述出来的,人物形象包括“我”眼中的酒馆老板、“我”眼中的长衣帮和短衣帮、“我”眼中的孔乙己。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整个故事中,“我”对孔乙己持什么态度?表现出小说怎样的主题?
《最后一课》中,选择“小弗朗士”作为整个故事的叙述者,思考以儿童视角来叙述故事有哪些好处?
对《孔乙己》中“小伙计”叙述视角分析,一个本应该纯真、善良的“我”,也逐渐变得冷酷和麻木,足见社会的病态,从而反映出鲁迅作品更深层次的主题——“救救孩子”。小说主题的多样化得以体现。教师引导学生用学会的方法走近《最后一课》的儿童叙述视角,在分组讨论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得出了“小人物—小教室—大爱国”的主题。巩固了本课的知识点。同时又紧扣本堂课导入时提出的两个问题,将这三个问题放在一起对比思考,同样的问题设置,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3.“+”的建构,“1”和“X”的有效联结,异中求同
两篇小说都是以儿童视角展开叙述的,故事的叙述者都是孩子,即所谓童眼看世界。儿童视角,就是“1+X”阅读教学的“+”,是“1”和“X”的有效联结点。
这两篇小说都是在特殊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故事,不管是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是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作者都没有选取大事件、大人物来写,而是选择了小事件、小人物,用儿童的眼光去叙述,可谓是匠心独运、发人深省。《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若瑟夫”的描述,除了让人们领会到当时社会人际关系金钱至上的无情之外,还有人性的复杂和小人物生存的不易和无奈。“若瑟夫”让读者在目睹了残酷的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利益关系下,也体悟到作者对真情、善良的呼唤,感受到了一丝丝来自孩子的暖意。循着《孔乙己》中小伙计的视线,让我们走入了那个特殊的年代,深刻领悟了鲁迅“救救孩子”的呼喊。《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曾是一个不爱学习、顽皮捣蛋的孩子,在面临当亡国奴的特殊背景时,瞬间长大,满满的爱国之情感染了每一个人。
同为儿童视角的几篇小说,都展示了纯真童心中的世界。孩子眼里的世界比成人视角更客观、更真实、更深刻。同时,貌似简单的所看所想,比成人视角更多元化地凸显人性的复杂、世界的多元,也更加真实可信。
三、“1+X”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1+X”阅读教学因为文章篇目较多,如果面面俱到,课堂就会零落成一盘散沙。教学时对文本要进行大胆的取舍。“儿童视角”应作为课堂研讨的主要问题,贯通整堂课的学习。“1+X”阅读教学隐含着丰富的教学内容,但如何根据课程目标、学生特点、教材的特点、文本特质对教学内容进行甄别、遴选、重构,重整组合,生成精当适切、科学有序的教学内容,逐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发“1+X”阅读教学课程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突破以往“1+X”阅读教学以“主题”统领阅读的局面,力求从多个角度拓展“1+X”阅读教学的适用范围,纵深研究深度,从课内过渡到课外,从线型阅读过渡到网状阅读,将是以后教学不断研究的方向。
(作者单位:山东省桓台县周家中学)
责任编辑:庄 源
注:本文系2019年度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部编初中语文教材‘1+X阅读教学探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ZJY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