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建筑工程高处作业安全管理

2022-05-30刘宾

南北桥 2022年6期
关键词:控制措施

[ 摘要 ]在工程项目建设期间,高处作业的现象极为普遍,高处作业环节具有明显的危险性特征,一旦安全隐患控制不当,将会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施工单位应充分认识到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强化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要点,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建设环节更加安全有序。本文首先分析常见高处作业形式,总结高处作业安全事故种类,并提出引发高处作业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

[ 关键词 ]高处作业;事故风险;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6.061

在工程项目建设环节中,许多作业任务需要在高空完成,高处作业现象十分常见。为了确保参建人员的人身安全,应做好高处作业安全管控工作,从多角度出发,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以此推动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1    常见高处作业形式

临边作业、攀爬作业、洞口作业、悬空作业、交叉作业、架设作业,及维护作业是最为常见的高处作业形式[1]。第一,临边作业是指作业面四周无围护,或围护高度为0.8m以下。攀登作业是指应用专业的攀登设备,在攀登条件下完成相应的作业内容。洞口作业是指在洞口边缘处完成的高处作业。悬空作业是指在悬空条件下完成的高处作业。交叉作业是指作业现场出现的不同层次高处交叉作业现象。架设作业是指脚手架、跨越架安装及拆除环节中涉及的各项作业。维护作业是指应用专业的机械设备对建筑外部进行装饰、清洁等工作内容。此外,还包括线路架设、管道架设、设备安装、设备维修等工作内容。

2    高处作业安全事故种类

2.1  高空坠落事故

高空坠落是工程项目建设期间高处作业环节普遍存在的事故种类。一般情况下,当出现以下两种问题时,高空坠落事故极易发生。第一,高处作业人员数量多,聚集相对密集,作业人员需要经常移动自身位置,防坠落安全防护用品未使用或使用不规范。此外,孔洞临边防护设施缺失或不规范也会导致高空坠落事故发生。第二,参建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未认识到自身位置存在的危险性,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操作过程当中,忽视周边动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性,这也会导致高空坠落事故发生。高空坠落事故不但会对参建人员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还会影响施工单位经济效益,产生其他负面影响。

针对此类事故,在高处作业展开前,管理人员应对作业人员的安全装置佩戴工作进行检查,做好安全防护设施功能验收工作,分阶段完成相应的检查任务,检查合格后方可安排高处作业人员展开高处作业任务。其次,对于高处作业人员而言,应佩戴好相应的防护装置。当作业高度超过3m时,应佩戴好相应的防坠装置。优先选用双扣五点式安全带。

2.2  物体打击事故

在工程建设期间,项目现场孔洞临边防坠物措施不到位、脚手架通道处缺少挡脚板,一旦管理不当,将会导致物体打击事故发生。此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高处时作业小型工具不使用防坠绳,小件物品不放在工具袋内,人员违规高空抛物,也会使物体打击事故发生率大大增加。物体打击事故发生率与现场管理工作水平呈反比关系,为了避免触电事故出现,应加强项目现场监督管控,确保各线路规划更加科学合理,避免存在混亂现象。

2.3  火灾事故

火灾事故主要存在于项目建设现场高处动火作业,下方存在易燃物的情况下。在高处动火作业过程中,未开展作业先决条件核查,动火点下方无接火盆/斗或防火布/毯,加之无专人进行监护,一旦发现火情,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灭火时机,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室外高处动火作业火灾,往往借助风势,迅速发展为不可控制的火灾。

对于施工现场存在的火灾隐患,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做好相应的管控工作。第一,应做好高处作业火源热源管理工作,使明火与可燃物之间保持指定的距离。各类用火作业应在获得作业许可后,安排专业的人员对作业环节进行监管,作业完成后应做好相应的清理工作,及时熄灭残余火苗。第二,为了避免电气线路故障而引发的火灾事故,应做好电路负荷的分析计算工作,以此选择导线截面,并派专业的电工人员对线路进行安装。第三,现场作业人员不可出现乱丢烟头等违规现象。第四,应做好相应的消防装置设置工作。

3    引发高处作业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在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多项因素均会导致高处作业事故发生。管理人员应加强高处作业环节分析及研究,明确影响高处作业安全的各项因素,采用有针对性的手段进行控制。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从以下四个角度出发,展开相应的研究。

3.1  人员因素

从现阶段工程项目高处作业实际情况来看,当出现安全事故后,绝大部分施工单位会通过提高安全管理力度的方式,强化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但仍有部分施工单位及参建人员未认识到安全作业的重要意义,在高处作业过程中,各项行为极为随意。部分施工单位及参建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安全事故问题不会出现,更不会对自身造成影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程度。但当安全事故真正出现时,却无法补救。对于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而言,如果管理人员未养成良好的安全理念,未做好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将会使高处作业环节存在隐患问题。此外,部分高处作业人员身体状况未满足高处作业要求,仍会参与到高处作业当中。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标准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或擅自进入封闭区域或站在易出现坠落事故位置,最终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3.2  防护装置因素

在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吊物坠落事故将会导致工程项目建设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首先,部分施工单位在机械设备引入及购买过程中,未做好前期的质量检查工作,这就会导致漏检问题存在,设备质量难以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其次,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未根据高处作业标准购买相应的防护装置,虽然这样能够降低防护装置采购成本,却会为后续建设环节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第三,虽然部分施工单位已经购买了相应的防护装置,但防护装置存在质量问题,最终使高处作业安全事故发生率大大增加。第四,各类安全防护装置,当出现功能不完善或强度不达标时,也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3.3  管理工作因素

在工程项目建设环节中,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与安全风险发生率密切相关。如果项目建设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将会引发各类安全事故。首先,就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实际管理工作情况来看,管理力度普遍存在不足,导致安全风险难以得到有效的避免。其次,部分施工单位未成立专业的安全管理部门,也未聘请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第三,虽然部分施工单位已经聘请了专业的管理人员,但人员配置不当、人员工作态度散漫的现象时有发生,最终影响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第四,部分施工单位未根据规定及要求拟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案,或程序及标准缺乏可执行性。第五,风险评估工作不当,施工单位未做好前期系统全面的危险隐患排查及分析工作。第六,后续安全教育未落实到实际,各项工作流于形式。最后,高处作业缺少内容完善的应急预案,应急设备不齐全,在开工前并未做好相应的事故应急演练工作。

3.4  环境因素

首先,在高处作业过程中,作业面普遍存在着场地狭窄、湿滑及不平整的现象。其次,部分作业区域缺少良好的照明条件。第三,空气流通不畅,作业面内部有害气体超标。第四,作业过程中出现极端天气,例如暴雨、暴雪等,最终对高处作业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威胁。

4   高处作业安全事故控制措施

对于引发高处作业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管理人员应通过有针对性的手段进行管控,以下为笔者总结出的几点心得经验[2]。

4.1  强化人员管理

首先,要确保高处作业人员身体条件良好,不存在不适应高处作业的疾病,定期做好高处作业人员体检工作,确保高处作业人員身体健康。此外,还应加强高处作业人员身体条件检查,通过检查后方可投入到高处作业工作当中。其次,对于登高架安装、高处设备安装、高处设备检修、高处设备拆除的工作人员,应具备国家颁布的特种作业资格证明。第三,施工单位应使参建人员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可利用组织参建人员学习经典案例或在项目建设现场指定位置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语的方式,强化参建人员的安全理念,使其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避免出现违规操作行为,使高处作业环节有序展开。

4.2  强化物资管理

首先,高处作业环节涉及的安全标记、机械设备及电气设备,应由施工单位在高处作业工作展开前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确认功能完好且无故障后方可投入使用。其次,施工单位应做好作业人员集中活动区域及高处作业出入口的防护棚搭设工作。第三,应对项目建设现场涉及的孔洞及盖板的牢固情况进行检查,在孔洞周围设置好相应的围挡装置。第四,在容器高处作业过程中应戴好相应的通讯装置,使高处作业人员与地面保持紧密的联系。当出现特殊状况时,应及时安排搜救。最后,对于脚手架应做好相应的验收工作。当监理参与安全管理工作时,应安排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现场涉及的脚手架进行验收,做好使用过程的监督管控工作。当脚手架使用完成后,还应做好后续拆卸环节的管理工作,避免出现违规行为,确保各项操作准确无误。

4.3  强化管理力度

首先,在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在文件中对施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及人员提出一定的要求,确保施工单位内部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且具备工作经验及持证上岗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工程项目施工环节展开前,建设单位还应做好管理人员筛选工作,最终使各安全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能力。其次,应做好施工组织规划拟定、安全措施拟定、技术标准拟定、方案内容编制及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当编制完成后,应由多方对内容进行审核,从而判断各项文件内容的可行性,以此提高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第三,在工程项目施工环节展开前,还应编写相应的安全协议书,对各方责任、建设要求、管理目标加以明确。此外,还应签订安全承诺书,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环节涉及的防护用品、安全装置能够落实到位,以此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第四,在高处作业展开前,应做好相应的应急演练工作,及时解决演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确保后续救援工作的有效性。第五,应建设完善的责任制度内容,对参建人员的责任内容加以明确。最后,应加强应急人员及应急物资的管控工作,确保应急人员及物资能够随时投入使用,以此降低事故影响及危害。

4.4  强化施工环境管控

首先,当高处作业现场出现照明条件较差的现象时,应做好临时照明装置、应急照明装置设置工作,确保作业环境更加明亮。当作业面出现通风不畅的现象时,应做好相应的通风工作,通风完成后还需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展开后续建设任务。其次,当作业面湿滑且不平整时,应做好场地修复工作,确保基础面更加安全。第三,当出现极端极恶劣天气时,应立刻停止高处作业。当天气好转后,应判断作业面是否稳定牢固,做好风险评估,无问题后方可展开后续作业。

4.  其他管理工作要点

首先,应做好复杂节点高处作业防护措施的分析工作,明确高处作业平台建设标准及相关设施的数量、样式及位置,不可出现为了提高施工进度而随意降低防护标准的现象,使得建设环节存在隐患问题。其次,应做好项目建设现场值班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拟定科学完善的值班表,避免出现管理间断的现象。第三,应定期做好相应的安全巡查工作,每晚对参建人员宿舍进行检查。熬夜及饮酒人员不可在第二天参与到高处作业工作当中,避免出现坠落事故。第四,应做好班组化管理工作,通过推广班组化管理方式,利用班组长的管理模式,由班组长负责班组内部管理内容。当班组成员出现违规行为时,应向班组长进行追责。最后,应该加强边缘性施工安全管控,延点施工、加班施工要确保各项安全保障措施落实到位,严禁安排单人施工作业。通过层层施压的方式,使参建人员能够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及时对各类事故进行解决。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工程项目建设期间,高处作业极为普遍,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将会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率大大增加。管理人员应加强安全管理力度,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确保参建人员人身安全。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高空坠落事故、触电事故及吊物坠落风险时有发生。管理人员应充分掌握事故的发生情况,利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加以管控。此外,还应明确引发高处作业事故出现的主要因素,利用有针对性的手段对其进行解决,从多角度出发,确保高处作业任务安全、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以此使工程项目能够按期交付。

参考文献

[1]黄庆.房屋建筑工程高处作业安全管理[J].工业建筑,2021,51(3):1.

[2]张玉明.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管理措施探讨[J].建筑与装饰,2017(12):2.

[ 作者简介 ]刘宾,男,河南宁陵人,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建筑项目安全生产管理。

猜你喜欢

控制措施
给排水工程招投标阶段中的造价控制措施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造价控制措施
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初探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措施探讨
土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建筑项目管理的进度控制措施
机电安装在消防工程中的控制措施探讨
电子通信中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