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思考
2022-05-30王莉丽
王莉丽
摘 要:小学数学主要是基础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基础数学思维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靠多讲解解题技巧来完成的,更多的是思维,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如何在生活实践中找到案例。因此,就目前的教学来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在于教师教学形式的转变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教学模式
低年级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还得看是否是基础没有打牢,再看是否是解题的思路出现错误。现阶段教师在教学时,注重的是解题思路的点拨,而这个思路点拨并不能以点概面,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是停留在一个统一解题模板思路中。灵活变通,运用到实际生活,才能更好地服务数学这门学科。本文将从教学方式、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阐述,如何提升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教学重点
首先老师应该充分了解数学这门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能仅靠课本,更多的是走进生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有一部分是学生自我的能力原因,更多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找准重点。小学数学的重点就是基础概念和计算运用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1. 在课堂中,教师在基础概念上的讲解要做到细致。多采用预习的手段加强学生自我熟悉能力。再由教师进一步讲述概念上的理解。不要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是否能够快速完成解题,重点培养学生基础数学知识的累积。
2. 多应用场景教学,数学贴近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题中存在的数学问题。
3. 讲解习题时,不要总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该怎么样按照老师的思路走。而是提倡学生大胆地发散自己的思维,不要怕做错。让学生先自主地参与解题,然后再告诉学生这个答案是错是对。如果是错的,那么错在哪里?正确的答案是如何得出的?通过对错加深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扩大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
4.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薄弱,还和学生是否吸收了课堂知识有关,如何抓住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互动环节是很关键的。教师并不能知道学生听课的实际效果。有不认真的、有开小差的,只有教师转变单一的授课模式,让学生产生数学兴趣,班级的学生都有交流,这样整体的教学质量才能提升。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
教学模式必须转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因为教师本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不足,对教育方式和教育改革理解深度不够。那么新型数学课堂的改变,必须是以引导学生数学思维、学习兴趣、实际应用为核心。要在实践中创新和纠正教学方法的不足,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系统研究分析如何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一)注重日常情景结合教学
数学学习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对教师来说,正好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驱使他们积极地体验和试验。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使他们自主进行思考。
(二)多用互动教学的方式
互动教学的好处便是在于能够充分带动课堂的活跃性,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一起思考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在互动教学的方式中可以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以采用小组进行讨论。要引导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不同的选择。做到让学生的思维可以互相碰撞,互相啟发拓宽思路。
(三)促进合作学习
学生在学习中一定会遇到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存在差距,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抱持怀疑态度,这时就很希望与别人交流,希望有好的思路引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能覆盖到的知识,可以通过学生合作进一步弥补。学生合作过程要把握好合作交流实效,展示自我在群体中的位置。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景,鼓励学生发表见解。
三、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是教会学生用数字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也是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重点。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取而代之的是解题技巧教学,通过套概念、套框架实现快速解题,可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数学问题依然不能解答,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建立在基础知识教学和应用教学上,需要教师在理论教学中、解题教学中不断地渗透,以理论加应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遇到鸡兔同笼的问题时,在没有学方程式的情况下,许多学生都在用列表法,将鸡、兔可能的组合一一列出来,最终找到正确的答案,不仅费时费力,在解题过程还容易出错。教师可以假设所有动物都少了两只脚,已知一共有三十五只鸡兔在一起,共有九十四只脚,那么就少了七十只脚,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剩下的脚全是兔子的,且每只兔子还有两只,一共有二十四只脚,那么很快可以得出笼子里有兔子十二只,鸡二十三只。通过将解题思维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数学思维的巧妙之处,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提升解题能力。
2. 小学生在数学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教学起主要作用,但是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明确,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我,要给学生培养一个反思辩证的思维,学生必须要有自我否定的过程。不管是在解题还是在生活中,对已经做出的解答有一个反思的过程,例如错题学习中,学生一定要参与反思为什么出错?公式的应用怎样才正确?针对自己出现的错误反复加深印象。当学生具有一定的反思行为时,他对数学知识就会有一个反复论证的思考,学生也因此会感受到思考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利用探究活动课的形式,对集中的难题、难点进行探讨,以小组的形式对课堂中集中讨论的问题进行佐证(探究活动课的题目可以有两到三种解法最好),也可以以简单的知识点来组合探究更深层次的定律,帮助学生利用反思推断最终能够应用的规律和定律公式。当然探究课的目的是以反思为主,方式以提问、互动为主,通过学生自主反思佐断最终结果。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后,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这时教师就可以由浅入深进行合理的教学课程编排,从而使学生在脑海里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知识题库。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讲授完一个单元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总结,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小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做得更多的是引导和辅助,如果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数学思维,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将会更进一步。教师应该从自身教学方式和思想上做出改变,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引导数学思维建设,促进孩子独立解题、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志猛.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的方法实践[J]. 文理导航(下旬),2021(09):33-34.
[2]韩玉婷. 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文理导航(下旬),2021(09):41-42.
[3]朱萍.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策略[J]. 教师博览,2021,(21):71-72.
[4]高治国. 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思考[J]. 读写算,2021(21):107-108.
(责任编辑: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