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因检测市场繁荣,做它到底值不值?

2022-05-30刘博宁

北京纪事 2022年7期
关键词:基因突变癌症基因

刘博宁

近期沧州出现一则新闻,记者发现有门店声称可提供“儿童天赋基因检测”项目,家長凭借检测结果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培养。对于执着于“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的父母们,此类服务很有诱惑力,毕竟“选择正确的赛道才能事半功倍”。然而医学专家们却纷纷表示这种检测不靠谱,现有的检测技术无法测定天赋这种极为复杂的性状,如果单凭一纸报告去培养孩子,忽略后天环境的影响,反而可能拔苗助长。那么基因检测都是智商税吗?也并非如此。当下,在很多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基因检测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精准医学的大潮流下,未来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基因检测,可能是就医需要,也可能只是为了解自己的血统构成。

基因检测的原理并不复杂。根据不同的需要,被测人提供血液、体液或组织细胞,检测机构提取其中的遗传物质,对关注的基因进行扩增、测序,与基因信息库进行比对,分析被测人的基因类型和缺陷,从而明确某种疾病的病因或是预测患病风险。大家常见的基因检测有:1.备孕夫妻或孕妇做基因筛查,避免将某种特定遗传病传给后代。2.癌症治疗中的基因突变检测,指导靶向药物的使用。3.检测致病的遗传基因,了解自己的患病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生活方式。此外,近年兴起的商业基因检测,还可以为顾客提供血统构成、饮食偏好等信息。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成熟的基因检测主要用作针对明确的病因。比如在癌症防治领域,大量乳腺癌患者存在BRAC1、BRAC2基因突变,部分亚洲女性肺癌患者存在EGFR基因突变,已经得到了海量数据证实。检测患者是否存在这些基因突变,对癌症的预防以及治疗用药有很重要的指导价值。国际上最有名的案例是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她在检测出自身遗传了母亲的BRCA1基因突变后,为了降低患癌风险选择主动切除乳房。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基因检测是否要推广到所有人还存在争议。一般来说,医生只建议有家族史或个人病史的人来做,因为所有人都做会消耗不少资源,而且会给部分内心敏感的人平添心理负担。但近年也有一些科学家指出,扩大基因检测人群不仅对防治癌症有益,还能筛查出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让医生集中精力在这些人身上可以实现更有效的预防。

在商业基因检测方面,这几年我们发现五花八门的检测服务如雨后春笋,除了开篇提到的天赋基因检测,还有测血统、测性格、测外貌、测爱好…几乎无所不能。我们知道人的塑造是由天生的基因和后天的环境共同完成的,基因信息只能代表部分特性,特别是性格、爱好这些特质,成长环境和人生阅历带来的影响可以胜过基因的力量。检测报告上的种种栏目中,基因影响较大的部分(遗传特征等)在理论上会更为准确,基因影响较小的部分则更类似血型、星座,恐怕主要的指导价值在于心理作用。

尽管基因检测是21世纪发展最为迅猛的科学技术之一,每年都在变得更精确、更便捷,但它也与其他新科技一样,带来了新的问题。众所周知,基因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独一无二的生命密码,与姓名、电话、住址不同,它无法变更,并且与家族其他成员直接关联,可谓人的终极隐私。随着商业基因检测服务的繁荣,个人基因信息泄露的风险正在逐步加大。1997年一部名为《千钧一发》(英文名Gattaca)的电影曾展现了这样一个令人窒息的社会:基因检测技术极大发展后,人们的基因隐私就像如今的姓名、电话信息一样暴露在外。基因等级超越种族、性别,成为了终极的阶级划分标准。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牢笼中,人生的起点与终点直接绑定,最重要的生命过程却失去了美好的色彩。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出台各类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约束基因数据滥用,保障国民基因信息的安全,正是为了避免陷入《千钧一发》里描述的困境。

总体来说,基因检测让我们在“我是谁”的问题上比以往的任何一代人都获得了更多的答案。但是只有理性看待基因信息的意义与价值,克制迷恋和执拗,我们才不会在“我到哪里去”的岔路口迷失方向,从而实现理想中的美好未来。

作者说

仰望宇宙的无垠,慨叹生命的绚烂,在智慧之诗中品味科学的浪漫。

猜你喜欢

基因突变癌症基因
大狗,小狗——基因突变解释体型大小
Frog whisperer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从EGFR基因突变看肺癌异质性